一、国有大型银行
1. 工商银行
- 研究部署
建成全栈自主可控的千亿级AI大模型技术体系,覆盖金融市场、信贷风控、网络金融等50+场景,实现投资、融资、交易全流程自动化。
技术亮点:行业首家完成金融大模型全栈自主训练与推理部署。 - 应用案例
- 智能客服:上线基于大模型的网点员工智能助手,全年处理业务量3.2亿笔,智能分流率同业领先。
- 客户投诉治理:应用AIGC自动生成投诉处理报告,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 数字员工:部署13个综合型数字员工及1000+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增效超3万人年。
- 发展规划
深化大模型在投研、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核心业务场景的深度应用,探索多模态大模型在元宇宙银行场景的落地。 - 主要成果
- AI大模型获评人民银行“2023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榜首。
- 智能风控系统拦截可疑交易超7万笔,涉及金额14亿元。
2. 邮储银行
- 研究部署
完成大模型算力云资源池试点建设,打造“邮储大脑”融合大模型技术,覆盖文本生成、代码生成等方向。 - 应用案例
- 研发助手:辅助需求分析、代码生成、系统测试,端到端研发效率提升30%。
- 消保管理:基于大模型的投诉分类模型实现智能监测与分析,提升审查规范性。
- 数字员工:App集成AI空间与视频客服,提供沉浸式服务。
- 发展规划
推进大模型在智能投顾、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应用,计划2025年实现80%业务流程的AI辅助决策。 - 主要成果
- 大模型专利申请超5件,智能风控“审查助手”合规效率提升60%。
- 远程银行客户投诉分析系统上线,工单处理时间缩短40%。
3. 建设银行
- 研究部署
启动“方舟计划”金融大模型工程,深耕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五大技术领域,自主研发AI平台累计调用433亿次。 - 应用案例
- 票据识别:支持140+票据类型自动识别,信息录入效率提升120倍。
- 智能客服工单:自动生成工单,每单节约15-20秒,可用率82%。
- 研报摘要:实现16家机构研报智能摘要生成,辅助投研决策。
- 发展规划
计划2025年建成覆盖全业务链的“AI中台”,推动大模型从辅助工具向核心决策系统演进。 - 主要成果
- 获《亚洲银行家》“最佳人工智能应用”奖,影像识别技术获ICDAR 2023冠军。
- 智能外呼系统支持方言识别,触客成交量近4千亿元。
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1. 招商银行
- 研究部署
自研百亿级大模型,升级“小招”智能助手,深化零售数字化服务,覆盖智能服务、AI财经热词等场景。 - 应用案例
- 财富管理:智能投顾用户留存率提升25%,资产配置方案动态优化。
- 风险防控:大模型辅助反欺诈系统拦截准确率95%,不良率下降1.2%。
- 内部运营:智能文档分析系统降低运营成本30%。
- 发展规划
推进大模型在跨境支付、私人银行等高端场景的应用,计划2025年实现80%客户服务的全AI覆盖。 - 主要成果
- “小招”智能助手客户满意度达92%,人工替代率35%。
- 投研报告生成效率提升70%,量化策略收益提高8%。
2. 中信银行
- 研究部署
自主研发“仓颉大模型平台”,落地代码生成、内容生成、知识管理等5大领域,部署千亿级开源模型。 - 应用案例
- 信用卡业务:AI辅助客户经营,逾期催收回款率提升25%。
- 远程服务:坐席助手实时生成客户画像,通话时长缩短25%。
- 合规审查:法律条款自动识别准确率90%,审核效率提升60%。
- 发展规划
探索大模型在供应链金融、跨境贸易融资等场景的深度应用,2025年计划实现50%中后台流程的AI化。 - 主要成果
- 代码生成工具缩短研发周期30%,测试用例覆盖率提升40%。
- 智能营销系统转化率提升18%,内容生产成本降低50%。
3. 平安银行
- 研究部署
研发大模型开放平台,重点布局汽车金融AI验车、贷款审批自动化等垂直场景。 - 应用案例
- 汽车金融:AI验车系统识别精度达98%,审批效率提升50%。
- 运营管理:智能工单系统减少人工干预80%,差错率下降40%。
- 反洗钱:大模型辅助检测可疑交易,报告质量提升30%。
- 发展规划
2025年计划构建覆盖全业务线的“AI+金融”生态,重点突破保险、资管领域的大模型应用。 - 主要成果
- 汽车金融业务不良率下降0.8%,AI验车模型获行业创新奖。
- 智能客服系统拦截率提升至85%,人工成本降低40%。
三、城商行与农商行
1. 江苏银行
- 研究部署
引入外部大模型技术,聚焦智能客服、小微金融风控等成熟场景,构建“AI+普惠金融”平台。 - 应用案例
- 小微金融:信用评估模型覆盖10万+小微企业,审批周期从7天缩短至2小时。
- 智能营销:个性化推荐系统转化率提升15%,客户流失率下降12%。
- 发展规划
计划2025年建成区域性金融大模型中心,重点服务长三角中小微企业。 - 主要成果
- 普惠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AI风控系统不良率低于1%。
- 智能客服替代率25%,客户满意度达88%。
2. 北京银行
- 研究部署
联合科技公司开发行业大模型,应用于智能投研、合规管理等场景,构建“AI+财富管理”体系。 - 应用案例
- 财富管理:智能投顾产品规模突破50亿元,用户复购率提升20%。
- 合规监控:自动解析监管文件,风险预警效率提升50%。
- 发展规划
2025年计划推出基于大模型的数字员工,实现80%中后台流程的自动化。 - 主要成果
- 投研报告生成时间缩短60%,内容准确率90%。
- 合规审查成本降低40%,违规事件减少35%。
四、行业趋势与挑战
- 技术路线分化
- 国有大行倾向自研全栈技术(如工行、建行),股份行多采用“外部引入+工程化改造”模式(如招行、平安)。
- 城商行依赖生态合作,优先布局高ROI场景(如江苏银行的普惠金融)。
- 应用深度差异
- 国有行已渗透核心业务(如工行的交易自动化、建行的票据识别),股份行聚焦中台优化(如中信的代码生成、招行的智能投顾),城商行以客户服务为主。
- 核心挑战
- 数据安全:联邦学习与隐私计算技术尚未成熟,跨机构数据共享受限。
- 算力成本:大模型推理能耗高,中小银行依赖外部云服务。
- 监管适配:行业标准缺失,AI伦理框架亟待完善。
五、未来展望
- 场景深化
- 从“员工减负”向“核心业务决策”延伸,如智能投研助手向定制化投资建议演进。
- 绿色金融、数字藏品等创新场景加速落地(如邮储的ESG报告、某机构的数字藏品交易)。
- 生态协同
- 构建跨行业联邦学习平台(如工行与科技公司共建反欺诈联盟)。
- 开放银行模式与大模型结合,形成“API+AI”服务生态(如招行的跨境支付接口)。
- 技术突破
- 多模态大模型(如图文声一体化风控系统)、边缘计算(如网点终端实时推理)将成为重点。
- 2025年预计行业大模型渗透率达60%,AI贡献银行业利润提升5%-10%。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