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预计资管新规将实施,这将引发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巨大变革,尤其伴随监管套利的消失、刚性兑付的打破、资管产品的净值化…各资管机构将回归本源,主动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能力成为新资管时代机构胜出的关键。在此背景下,资产配置的功能和效能将日益突出,资产配置的空间大幅延伸,机构投资者将更加依赖于用多元的金融产品投资去应对单一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用多元化的投资工具与策略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获取超额收益。
本文按照自上而下的研究体系,分析资产配置策略构建的一般性流程与框架,并采用历史数据构建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资产配置模型,希望这项研究可以为泛资管行业的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实践,有所裨益。
1、资产配置的内涵与价值
资产配置是指根据不同投资者的收益风险偏好及投资类型等约束条件,将资金配置于多种资产类别的一种投资策略,其核心思想是分散化投资,以获取各类资产的风险溢价,提升收益风险比。
要获取分散化投资优势,就要求配置的不同类别资产间具有低相关度,较低的相关性使得资产组合的收益与风险之间可以做到较好的权衡与匹配,从而实现组合收益风险比的提升。多资产配置分散资金到不同资产类别的同时,也将风险进行了分散。由于大类资产配置所选择的资产类别通常具有较低的相关度,且它们对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利率、通胀、信用利差、波动率等可能有不同的反应与敏感度,可以有效降低组合的波动率。相比于集中化投资,获取相同收益的同时多资产配置可能会有更低的风险,故其有利于长期操作,保存本金的同时赚取一定收益。
大类资产配置具有降低组合风险的优势,必然也伴随着一定的缺陷。由于市场行情不定,当某些资产出现极糟糕的行情时,多资产配置无疑能大显神通,分散风险,抓住获益机会;但当某些资产出现极好的行情时,多资产配置的分散又成为了获取收益的累赘,无法完全抓住某一类资产的上涨行情。那么什么情况下选择多资产配置,什么情况选择集中化投资呢?从上述分析来看,如果投资者的目的是凭借投资积累财富,那么多资产配置并不合适,它能带来投资的低波动,但降低大幅波动的概率也就限制了财富的大幅增长,因此该类投资者应选择集中化投资博取收益,但从事该类型投资的人需有较为娴熟的投资技巧,能够判断哪些资产将会有行情。此外,如果投资者的投资目的是管理财富,那么多资产投资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低波动率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本金,同时根据战术资产配置以及投资标的选择获取额外收益,抓住潜在的盈利机会。
2、资产配置的一般性流程与框架
资产配置是一个对资产的动态管理过程,我们认为至少需要涵盖四个层面:设定投资目标、制定投资策略、实现投资策略以及投资绩效的分析。
投资策略的制定都需以投资目标为依据,投资目标确定了投资人所能承担的风险、在该风险下期望获得的收益回报以及投资人的其他需求,因此大类资产配置应以明确投资目标为前提。明确目标后需要确定投资策略,投资策略的制定可以分为两步完成,首先进行战略资产配置(SAA);随后在战略配置的基础上进行战术配置(TAA)。SAA确定了长期来看组合的预期收益与预期风险,而TAA可以增厚组合的收益并对突发的风险进行应对以实现短期风险控制,最终获得大类资产的最优配置比例。配置策略确定后选择投资标的、组合再平衡即可完成投资组合的落地,最后对配置结果进行绩效回顾,依据投资表现效果及当前投资环境确定投资目标是否有更改并制定新一轮的投资策略。
2.1、设定投资目标
任何投资策略的制定都必须以投资目标为依据。投资目标确定了投资人所能承担的风险、在该风险下期望获得的收益回报以及投资者的其他需求。即使一个投资策略的收益风险比很高,综合来看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策略,但如果其所需承担的风险超过了投资者的最大承受能力,或者所投资产的流动性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该投资策略就是失败的。明确投资目标需要确定几个方面的问题,即目标收益、目标风险、比较基准以及其他方面的投资限制与需求。
确立合理的投资基准是设定投资目标的关键环节。投资基准奠定了投资组合的基本基调,如按照风险划分是稳健、平衡还是激进型。每个基准组合应包括基准的资产配置、收益情况、风险情况。对于投资者来说,基准为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的心理预期提供了依据,一定的收益对应着一定的风险,高收益必然存在高风险,尤其是资管新规下刚性兑付的打破,单一金融产品收益与风险的匹配度将进一步提升。
基准组合确定性后,投资目标也就相应可以确立。虽然任何投资者都希望获取尽量高的收益并承担较低的风险,但从理性的角度,组合的收益风险特征不应偏离基准的收益风险组合过多。此时,就可选择基准组合收益作为目标收益,再根据心理可接受程度确定可接受风险;或者根据基准组合风险确定目标风险,再给定一个合理收益作为投资目标收益,即投资目标可设定为战胜基准指数。
此外,设定投资目标时还要注意的就是投资者对资金的要求以及可投资产品的限制。主要包括投资期限、流动性、税费、监管规定以及来自投资者的其他特殊要求,投资期限即实现目标收益的时间,该限制可能会影响策略的制定、目标风险的设定以及可投资的产品范围等;流动性方面,对流动性要求高的投资者通常可承担的风险等级较低,从而会影响投资标的选择;监管要求也是比较重要的限制条件,如银行、保险等资金,监管有明确要求不得涉足某些投资领域。
2.2、制定投资策略
2.2.1、战略资产配置(SAA)
战略资产配置(SAA)是确定投资策略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把投资者的目标收益、风险承受度以及投资约束整合到对资产的长期展望中去,以确定各类资产的长期配置比例,从而既满足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又符合投资者的约束条件。可见,战略性资产配置的本质是设定投资者对各类资产长期系统性风险敞口的期望,但对于不同投资者,“长期”的界定并不一致。
对于保险、养老金等负债驱动型投资者,战略性资产配置涉及的期限可能长达10年甚至30年,而对于公募基金,由于考核的短期化,3年甚至1年的配置期限就可以纳入战略性资产配置的范畴。进行战略资产配置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资产的种类,通常的资产组合主要是股票、债券与货币三类资产,三者的相关度较低且对于经济状况、宏观因子的反应也多有不同,因此传统的三类资产的组合在提升收益的同时可降低风险。
如果要引入另类投资扩大资产类别,如房地产、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商品等,需要为每一类资产建立模型估计其预期收益、预期风险以及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实现多元化投资的同时也面临配置复杂度的提升。此外资产的增多并不总会带来风险的控制与收益的提升,实际中存在资产边际贡献递减的情况。因此在选择资产时,应充分考虑资产的贡献与造成的模型复杂度两者间的权衡。
确定纳入配置的资产后,需要对每一类资产的长期收益、风险与资产间的相关性进行预测。预测数据有三方面的来源,一是根据各类资产的历史表现进行预测。因为历史数据可以不同程度反应资产的特性,对资产未来表现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比如股票的收益通常会高于债券,债券收益高于货币,而货币收益可能无法覆盖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二是为各资产构建模型,由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共同测算,由于SAA基于的期限较长,因此宏观因子如GDP、通胀、利率等可以作为预期收益与预期风险的驱动因子,测算其长期的预期收益、风险与各资产间的相关性。三是采用分析师的一致预期数据构建大类资产的预期收益。
经过资产类别选择以及资产收益、风险与相关性预测后,就可以选择合适的模型,根据投资目标要求的收益风险和其他约束条件,确定各资产的长期配置权重,战略性资产配置中通常使用的模型有均值-方差模型、误差跟踪模型以及风险平价模型等。
2.2.2、战术资产配置(TAA)
战术资产配置是偏中短期的投资策略,旨在抓住市场的中短期变化、迅速应对突发性风险,起到优化组合收益风险比的目的。不同投资者涉及的战术资产配置期限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战略性配置与战术性配置在期限上应是相对的,当投资者战略性配置的期限长达10年时,1~3年的配置期限就属于战术性配置范畴,而当投资者战略性配置期限是1年时,按月或季度频率的权重调整即为战术性配置范畴。
一般来看,相对于战略性资产配置,当有如下情况发生时,可以通过战术性配置对长期资产配置进行调整。一是短期内市场存在机会,当发现某些资产的当前价格与公允价格存在偏差时,可以在战略性配置的基础上进行一定调整,抓住机会增厚收益;二是规避突发风险,战略性配置的结果是在长期经济与宏观条件下的产物,忽视了短期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危机,战术性配置则刚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最后是如果投资者所要求的收益风险比出现变化,可以通过TAA进行调整。
TAA在SAA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增减投资组合中的资产配置比例,该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是会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此外可以通过叠加衍生品的方法实现TAA,该方法可以通过对冲更快速的应对突发性风险,但是使用复杂的衍生工具可能对策略整体的风险管理系统要求更高,增加资产配置的复杂度。
战略性与战术性配置二者之间是要统一的,这决定了战术性配置不能过大幅度或过长时间偏离战略性配置的权重。为实现二者的统一,必须对TAA的权重调整进行一定限制,方法包括:一是跟踪误差法,通过限制TAA的绝对风险贡献与SAA的绝对风险贡献偏离度在一定水平内;二是限制资产变动的幅度,TAA调整后的各资产权重相对于SAA的原资产权重变化幅度在一定该范围内。
2.3、投资策略的实现
这一流程主要是将前期确定的投资策略转变为可操作的投资组合,最终实现投资目标。具体包括投资标的选择、定期或不定期的再平衡操作以及贯穿其中的风险预算。
2.3.1、投资标的选择
投资策略构建完成后,需要选择投资标的以将策略转化为可实现的投资组合,如何选择投资标的显得至关重要,该步骤包括很多方面,需要确定投资类型、投资风格、以及投资工具等方面。最终选择构建投资组合的投资标的后,应达到如下几个目的:
1.选择投资标的使构建的资产组合与目标风险相匹配,即配置得到合适的beta;
2.识别潜在的能够增加收益回报的投资机会,获取alpha;
3.评估构建的投资组合是否能在预期风险下得到预期收益。
在投资类型上,可以选择投资主动型产品或是被动型产品,投资被动型产品,能较好控制风险与收益,达到目标要求,但可能会错失获取alpha的机会;选择主动型产品可能会增加收益,但要求对所构建组合的风险进行跟踪与控制。此外,投资风格的选择也是比较重要的,价值、成长、规模等不同风格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收益表现差异明显,并对组合业绩有显著影响,近年来因子投资逐步盛行,Smart Beta即为这一策略的典型代表。
2.3.2、投资组合的再平衡
该流程中的再平衡不同于投资策略的定期调仓,制定投资策略时的调仓多是由于经济发展、市场行情、突发风险等原因导致的需要调整资产类别的占比,但此处投资组合的再平衡主要是为了应对在配置一段时间后由于投资标的净值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各资产整体比例失衡的情况,相对于战术性配置要实现价值投资的“低买高卖”,此处再平衡更像直接依据资产价格的“低买高卖”,以保证各类资产比例始终维持在预定的水平,从而使得投资组合始终与投资策略、投资目标相匹配。考虑到再平衡的目的,实现再平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时间驱动的定期再平衡,限制一定时间内将各投资产品的权重调至初始值;另一种是事件驱动的再平衡,通过时时监测,当投资组合内各资产的权重与初始权重偏离达到一定程度时(最大偏离阈值),进行再平衡操作。最大偏离阈值可依据风险水平进行设定,也可直接依据权重比例进行设置。
2.4、投资绩效分析
大类资产配置寻求的是长久性配置,因此就需要不断对前期的投资表现进行回顾与调整。 投资目标确定后,制定投资策略,落实投资方案,最后的阶段就需要回顾前期的投资组合表现,看收益与风险是否与投资目标相匹配,以及随后的经济状况、市场运行情况等是否会出现变化,以及投资目标是否仍然合理。如果投资目标的合理性存在问题,则需要重新确定投资目标,进行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并选择投资标的,长期来看,这一过程应是循环往复的。
3、资产配置的策略运用:不同风险偏好配置模型构建及回测
3.1、投资目标设定
依据前文的资产配置流程,首先要设定投资目标,包括收益与风险等。在此,我们考虑A股市场、港股市场、美股市场、商品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资产,但由于国内市场对QDII的投资有诸多限制,因此暂不考虑美股市场,仅就A股市场的沪深300指数,港股市场的恒生指数,商品市场的黄金现货指数与债券市场的中债总财富指数进行配置。
设定投资目标时,我们要在基准的基础上进行设定,所以首先要确定比较基准。我们认为,比较基准的设定,首先应囊括拟配置的资产类别,从而体现出资产配置策略的核心在于分散化,其次,比较基准的设定应体现出策略的风险等级,这主要通过基准中设定的各资产权重,尤其是高风险资产(权益及商品类资产)的权重来体现。
设定基准时,我们遍历各资产不同的配置比例,计算不同组合下的收益率与波动率。这里沪深300指数从10%到60%进行遍历,步长5%,恒生指数与黄金现货指数权重相等,从2.5%到10%进行遍历,步长2.5%,剩余资产配置于中债总财富指数。回测时间从2011年到2017年,每年的期望收益率采用过去年份的复合收益率生成(2005年以来);每年的期望波动率按照滚动过去三年数据计算。最终,我们挑选几组具有代表性的组合作为比较基准。
3.2、战略资产配置
投资目标确定后,就可根据投资目标进行战略资产配置与战术资产配置。受制于样本长度,为了展示战略资产配置的实践方法及配置绩效,我们以年为单位进行战略性配置。
3.2.1、各资产长期收益率预期
由于不同资产的长期收益率通常与国家经济政策等有一定联系的,因此可以通过构建宏观指标模型来预测不同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师预测进行估计,因为市场上有大量卖方分析师在紧密跟踪股票、债券、黄金等大类资产价格走势,通常会在年末对未来一年的市场走势进行研判,因此,我们对各资产未来一年的预期收益率参考分析师观点进行预测,从而充分借助业内已有研究成果。
对A股的未来一年收益进行预测时,为了提升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以新财富上榜分析师的预测为依据,按如下步骤进行:
1.筛选分析师,优先选择过去3年连续上榜的策略分析师,如果不足三人则再选择过去三年内有两年上榜的分析师;
2.确定分析师后,从历年年末分析师发布的下一年度A股市场的年度策略报告中提取市场观点;
3.把分析师观点划分为“看空”,“震荡”,“小牛”,“大牛”四类,并取分析师观点在四类中的众数作为对下一年度A股市场走势的一致预期。
4.将A股市场历年行情划分为上述4种状态,并采取不同状态的历史年度收益率均值作为预期收益率。
对债券的未来一年收益进行预测时,同样以新财富上榜分析师的预测为依据,步骤与对A股市场的预测相同,不同的是分析师观点仅划分为“看空”,“震荡”,“看多”三种情况(债券作为低风险资产,其配置权重变动对组合收益率与风险影响力度远小于高风险资产,为了不让模型过于复杂,故仅设定三种观点)。
对港股的未来一年收益进行预测时,由于新财富评选中港股策略研究自2017年才开始纳入,我们站在当时时点,无法客观的区分评价哪些分析师的观点更可信,故我们采用所有分析师的观点,即根据历年年末时点可以搜寻到的所有关于港股下一年度的策略报告提取观点,这样以来分析师观点的准确性可能会下降,因此我们对港股预期观点不做更细致划分,仅划分为两种状态“看多”与“看空”。
对于黄金市场走势的分析观点,多见于有色金属行业的投资策略报告,但并不是所有的新财富分析师都会在年度报告中对黄金市场走势进行展望,故我们从历年年末时点可以搜寻到的所有关于黄金下一年度的策略报告中(分析报告不局限于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还涵盖大宗商品分析报告、宏观研究报告等)提取观点,并把分析师观点综合,最终生成“看多”、“看空”以及“震荡”三种观点,并根据黄金历史上在上述三种不同市场状态下的年度收益率均值作为对下年度黄金收益率的预测值。
对于各资产的波动率与相关性预期,我们采用滚动过去3年数据并加入1.5年的半衰期进行计算。
3.2.2、确定资产权重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确定了投资目标,包括投资基准、投资期望收益与可接受风险;各资产预期未来一年的收益、风险与相关性。接下来我们采用均方差模型确立战略性资产配置的各资产权重。模型优化的基本思路是:在各资产上下限约束以及组合风险约束条件下,最大化组合预期收益。
3.2.3、回测结果比较
回测时间设定为2012年到2017年,我们分别计算基准权重与优化权重后的每年收益率与波动率,在这里以第三组(4:6配置)为例进行说明。
对比基准权重与战略资产配置的权重,我们发现2014、2015、2017年在波动率保持不变的同时,收益率有所提升;2016年波动率由10.4降至9.9%的同时收益率由-1.0%提升至-0.6%;仅2013年优化组合波动较大但收益低于基准。总体来看,在大多数年份里,经过战略配置后的组合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能够增加一定收益,即收益风险比能够得以提升。
我们进一步比较了不同基准组合及其对应的战略性配置组合的年化收益率与历年波动率均值。从年化收益来看,每一组合经战略性配置优化后的绩效均在基准基础上有小幅度提升;从历年波动率均值来看,每一组优化后的组合波动率历年均值均略低于基准组合的波动率,且在最优化约束内保证了新权重在基准权重一定幅度内变化。从结果来看,战略资产配置已基本实现了控制风险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提升收益的目的。
3.3、战术资产配置
3.3.1、战术资产配置:BL模型
经过投资目标设定与战略资产配置后,我们在每年末得到了初始权重,该权重为年度时限来看的最优化配置比例。但是,市场是多变的,长期配置权重无法应对市场短期变化,为进一步提升收益风险比,我们在战略性配置权重基础上进行小幅调整,使组合能抓住市场机会并及时规避风险。这里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引入短期择时信号对市场走势进行判断,当短期择时信号指示看空市场时,相应降低该资产权重,当短期信号看多该资产时,相应提升该资产权重。对此,我们应用B-L模型,以月度为单位进行战术性资产配置。
B-L模型是在资产收益率先验分布的基础上加入投资者主观观点,得到资产收益率后验分布的一种方法,可实现在初始权重的基础上,及时将市场机会与风险反映在资产权重的目的。该模型可分为三步完成:
1、假设资产收益率服从N(μ,Σ),通过初始权重计算资产的均衡收益率Π。假设μ服从N(Π,τΣ),均衡收益是对μ的估计,估计准确与否主要通过τ控制,τ越小代表先验估计越准确,反之越不准确。
2、加入投资者的观点。观点矩阵(P)代表对哪些资产有观点;预期收益矩阵(Q)代表不同观点下的相关资产预期收益;观点误差矩阵(Ω)代表观点的准确与否,假设观点涉及的资产收益率服从N (Q, Ω)。此处我们引入趋势跟踪择时系统,将看多的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在隐含收益率的基础上调高,同时将看空的资产收益率调低。
3、将观点加入资产收益率的先验分布中,可以得到期望收益率与超额收益协方差矩阵,然后利用效用最大化模型,求出后验分布下的资产权重。
我们把前文战略性资产配置模型输出的权重作为每月初始权重,并通过B-L模型进行优化。资产类别除了A股、港股、黄金、债券外,增加货币资产(当配置仓位不满100%时,剩余资金配置于货币资产)。回测时间为2012年到2017年,按月调仓,换仓手续费率按双边千分之三计算。
3.3.2、回测结果对比
我们对比了战术配置前后组合的各项指标情况。从回测结果来看,进行战术资产配置后,之前对应的战略性配置组合每一组的收益均有所提升,权益资产越高的组合提升越显著。从每一组的最大回撤来看,经过战术配置后,最大回撤也均有所控制,因此进行战术配置是有意义的。
既然战术性配置十分有效,那么是否可以在资产配置中直接跳过战略性配置环节,仅使用战术性配置呢?我们对此进行测试。我们发现,经过战略+战术双重优化后的不同风险偏好下的组合配置结果,在收益率、波动率、夏普比例以及Calmar比率等多个指标方面,均好于仅使用战略性配置的结果,这说明短期的战术性配置不能直接替代战略战略性配置,也进一步说明了资产配置程是一个动态的战略性配置与战术性配置内在统一的过程。
4、结论
本文作为一般性框架,展示了资产配置的基本流程与实际运用。整体看,资产配置的理念与思路在以A股资产为核心资产的配置策略中是可行的,多元化配置确实有助于实现投资者的收益目标,并优化收益风险比。另外我们还发现,在资产配置的流程中,战略性配置与战术性配置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统一性,两者相结合后对组合的优化效果要显著好于单一采用战略或战术配置的效果。
在本文的框架中,我们没有专门对组合的再平衡进行历史回测,这是因为本文实证部分采用的战术性资产配置频率较高(月频),这客观上已经起到了组合再平衡的目的,但对于一些调仓频率较低的战术性配置策略,如按季度频率的调仓策略,特殊时点下的组合再平衡还是有必要的。
再者,本报告中我们回测标的采用的是各类指数,即采用的是指数化投资思路,缺少对主动管理型基金的筛选模块,这主要是考虑到标的筛选是资产配置中另一个相对独立且体系庞大的模块,限于篇幅及研究重点,本文未对其展开,但从逻辑上看,加入标的筛选模块后,由于组合还能获取一部分主动管理型基金的阿尔法收益,资产配置的效果应会有进一步提升。
最后,为了展示资产配置的一般性框架流程,本文战术性资产配置中采用的择时信号较为简单,仅使用的是标的资产的时间序列动量择时系统,但资产择时往往是多维度的,择时系统还有很大改进与提升空间,从而运用至资产配置模型后,组合绩效也会有较大提升空间。后续专题中,我们将专门探讨如何构建不同资产的事件驱动型择时系统,并将其运用至资产配置中。
作者 | 张青、李亭函
来源 | 华宝财富魔方(ID:caifumf)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华宝财富魔方,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