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银行标签体系建设实践

苏州银行标签体系建设项目是按照客户、机构、产品等主题逐步建设及完善的过程。根据我行数字化转型要求,标签体系建设主要围绕个人客户、企业客户以及同业客户三大主题进行开发、管理及应用。

在业务方案上,首先基于我行存量标签情况及运转机制进行盘点,结合同业成熟的标签体系,建立我行个人、企业及同业客户标签资产目录,并基于我行数据中台,按照业务场景及管理需求进行重点标签的统一开发与实施;其次梳理我行标签管理流程及现状,根据标签项目的咨询建议,形成标签体系的统一管理,明确标签的发起、审批、开发、上线、评估、变更及下线等标签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及规范;最后梳理标签应用需求,如客户画像、用户管理、智能营销、风险控制等应用场景,结合标签管理平台,制定标签统一服务标准及相应规范,实现多种标签接口服务,满足差异化的用户标签需求。

在技术方案上,统一标签管理平台部署于我行小苏云环境,对接EDAS自动发布平台,通过SLB实现应用负载均衡。开发上采用JAVA语言,具有跨平台特性,降低对服务器及操作系统的依赖,方便应用移植。架构上采用前后端分离方式,后端采用Spring Boot框架,前端采用VUE、界面UI采用ElementUI。

数据方面依托于我行数据中台实现标签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及服务。首先数据采集层,主要通过Dataworks等工具实现源业务数据的批量采集,通过OMS/DTS、DataHub及Blink等工具实现业务数据实时采集和计算;其次数据存储和计算层,基于批量、实时计算引擎,把采集层的数据经STD标准层、CDM模型层进行标准化、模型化,并由ADM集市层落地标签业务数据;最后数据应用层,由标签平台提供标签数据的批量或实时查询、订阅及客筛分析等服务。

二、创新点

1.本项目建立全行客户标签体系,实现全行标签统一定义、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服务,为客户画像、用户管理、智能营销、风险控制等应用场景提供数据基础支撑。

2.本项目基于数据中台架构体系进行建设,由数据中台进行源业务数据采集、中台集市进行数据整合加工,性能及效率上较传统数据架构有极大提升。

三、技术实现特点

统一标签管理系统从整体功能架构上分为特征库、标签管理、标签应用及标签服务四大模块。其中,特征库涵盖零售、公司及同业三大条线基础特征数据,为标签体系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支撑;标签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标签定义、审批、发布、执行、评估、下线等,实现标签的体系化管理;标签应用提供客群筛选、客群分析、客户画像等多样化客户分析工具;标签服务模块提供API接口、批量订阅及页面集成等统一多元化服务模式。

133.png

统一标签管理系统从数据架构上,整体依托于数据中台体系。从数据层次上,主要包括源数据层、缓冲层、贴源层、标准层、DWD/DWS层、接口层以及ADM集市层,实现了数据的一体化采集、清洗、标准化、模型化及应用。从数据时效性上,支持以OMS/DTS、DataHub及Blink等工具为载体的实时标签采集加工,以及支持以DataWorks及大数据平台MaxComputer为依托的高并发、高性能批量标签加工。

134.png

四、项目过程管理

本项目于2021年8月启动,10月完成需求分析,11月完成设计开发,并于12月完成测试及主体功能投产上线, 2022年4月完成迭代二阶段全部功能投产。

五、运营情况

本项目梳理设计全行客户标签体系,涉及零售、公司及同业三大体系共8334个标签和特征,梳理1615个基础类标签;2021年12月标签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实现了标签管理、客群洞察、客户查询三大主体功能;2022年4月实现标签客群分析及可视化、标签接口、订阅服务等12项扩展功能。为我行CRM系统、营销平台、模型运营平台等系统、“手机银行沉睡唤醒”、“理财断点营销”、“公司客户流失预警”等应用场景提供了丰富的标签数据服务支撑。

六、项目成效

标签作为我行数据中台数据资产中的核心资产,是面向应用场景构建的基础能力。通过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关联关系的建立,客户标签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打破“数据孤岛”,提供标准、规范以及高效的数据应用,为客户画像、用户管理、智能营销、风险控制等应用场景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

目前我行正逐步推进标签相关应用,通过模型标签化构建了6类机器学习模型(理财精准营销、保险精准营销、潜力客户挖掘、客户流失预警、长尾客户价值提升、客户经营敏感度模型),共衍生17个模型标签对接CRM系统,为财富云端潜客经营提供智能商机基础支撑。基于模型标签联动客服外呼,共外呼客户1.5万户,接通率72%,接通客户响应度14%,完成产品销售量近2亿元。

七、经验总结

以下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

1.加强需求管控。在需求分析环节,一定要明确具体需求,做好需求评审。以免在设计、开发、测试甚至在上线后进行需求变更,导致项目成本提高,甚至延误项目周期;

2.提高SIT出口标准。只有加强SIT测试环节的管控及出口标准,才能有效提高SIT测试质量,环节UAT测试压力,从而提高整体项目的交付质量;

3.细化投产方案。投产方案需要细化到具体的每一步,并在测试环境进行验证,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投产环节的顺利执行,避免发生方案考虑、投产执行报错等问题。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22年6月15日 下午1:10
下一篇 2022年6月16日 上午3: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