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中信证券总工程师 宋群力
在湾区金科(Fintech)沙龙(第三十八期)——证券业数字化转型专场上,中信证券总工程师宋群力发表了题为《数字化转型之初心》的演讲,清晰地阐述了中信证券在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和实践,包括数字化转型的定义、目标、前提、难点、关键、风险。
PART 01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
数字化转型由来已久,近几年是热门话题,各个公司的实践也是非常的趋势化。其背后原因是数据价值给业界带来带来可能性的想象力。基于想象力的热度,每个人对数字化转型的视角不同,或是经验不同会有不同的解释,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试点,目前来看,混乱、泡沫和危机都大于其真正的价值。所以,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热确实需要冷静、深入地思考。现在我汇报一下中信证券对数字化转型的思考过程。
早在2019年,中信证券已初步完成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建设,进入数字化转型的阶段,达成转型方向的共识。
一是明确数据的定义。数据是计算机的一个产物,数据的特点是全面真实精准。数据治理的定义是以获得有效数据资产为目的的信息化升级。数据治理的方法是建立主数据、建设数据标准,同时做源头管理、过程管理,要实现全面的信息化才能有好的数据资产。
二是明确数据中台的定义。数据资产、数据模型和数据人才三者结合形成数据中台。那数字化转型可以理解为,依托数据中台,以发挥资产效益为目标的业务模式改变。
源自于数据价值的判断或想象,到底数据有什么价值呢?其实数字化转型核心是数据。而信息系统就是数字化转型的数据来源和基础。我们日常中对数据的使用可以形成三类:一是用于数据分析,比如去看交易量、市场占比等指标,以用于数据分析。二是做数据挖掘,看客户分类和交易量的关系、和佣金贡献的关系、和价值的贡献关系,这种关系我们把它叫数据挖掘。客户画像,本身也是数据挖掘,建立数据的关联关系。三是数据创造,比如量化投资、量化模型,并基于此实现投资价值。总结起来,就是把数据用于分析、挖掘和创造,这就是数据的价值。此外,数据的分析可以说是数据的直接价值,数据的挖掘可以叫数据的关联价值,数据的创造就是数据的衍生价值。
三是明确数据的特点。数据能够定义一切和记忆一切。数据一旦形成,那数据的交换就变得简单,所以它有高效的交流能力。同时,数据还很精准,信息化做得越好,数据的精准度越高。另一方面,数据是全面和海量的,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所有的事物都纳入信息化体系并形成全面、海量的数据。
基于这些特点,数据海带来新的衍生能力,比如数据发现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去发现问题,比如通过日志发现程序的Bug。如果发现了Bug,可以通过改善代码,在业务上就可以改善流程,或者改善方式,来实现改变。所以数据有发现和改变的能力,甚至是创造能力,比如说量化投资就是典型的创造能力。
回过头看,为何数据能够带来如此高的热度和想象力,其实是源于我们对数据的积累。
因此,数字化转型就是通过实现企业全面数字化,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创造,实现数据的直接关联和衍生价值,从而赋能改变创造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实现新的商业模式。
PART 02 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要大胆预设,不仅是赋能或是改进、增效。因为数据具有分析、挖掘和创造的能力,如果充分发挥数据资产能量,那公司核心竞争力会有颠覆性的改变。以投资的产品创造为例,以前产品创造是靠人来做投研,价值的实现是靠人来做价值实现,最终的风险控制靠执行层和过程的风险控制。随着数据加入,在获客、投研、交易、结算和风控等全领域,都可以看到数据可以带来的无限创造力。我们还可以从这几年量化交易发展感受到,算法交易实际上是执行交易方面的改变,基本上每年能达到数万亿的规模。
另外,数据给我们在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效率提升上带来的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以前的客户服务方式是采用人工或者半自动的方式,现在通过数据可以实现千人千面的服务,每年数亿次的服务早已经转换成由数据来驱动。因为核心竞争力和方式、效率的改变,证券公司内部的价值链和成本结构都发生改变,所以我们认为,数据未来也会带动证券公司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的全面调整,数字化转型可以影响商业模式发生颠覆性的改造。
PART 03 数字化转型的前提
其实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信息化建设、赋能,更多是依托信息化平台产生的数据增值创造。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是把信息系统做好,而且要形成高效的信息系统,而不是割裂的,要形成整体的平台化信息系统,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精准、高效和可持续,所以信息化平台是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条件。当然信息化系统产生数据并不是天然就能成为数据资产,中间的数据关系、互相的逻辑,需要数据治理来建立,所以信息化平台产生的数据,要经过治理才能成为数据资产。
毋庸置疑,数字化转型的前提就是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以及数据治理后高效数据资产的获得。
PART 04 数字化的难点
中信证券认为数字化转型的难点有三:
一是人才。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人才结构需要全面的转变。在和同事与同行交流的时候,需要明确所做的领域有什么数据、有什么系统,数据和业务的关联关系,数据带来的价值和附加值,但是很多时候在人才角度是做不到的。所以数字化人才目前非常紧缺,业界亟需既理解业务又理解技术的复合型数字化人才。
二是机制。
证券公司的考核机制都是相似的,因此在数字化转型在设计阶段和实施过程中,怎样让机制调整到符合未来数字化转型过程和结果状态,是考核机制调整的难点,如果调整不好就会形成数字化转型的阻力。
三是过程。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过程管理也是一大难点。从现在模式转到未来模式,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过程,也是艰难的过程,所以如何去协同技术、协同组织,甚至协同客户,是数字化转型的又一难点。
PART 05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关键一:路径。
决定好数字化转型到底走什么样的路至关重要。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路径,首先是把信息化做好,同时把数字化做好。数字化就是通过数据治理获得数据资产,同时要启动数字化转型。这个过程中要有业务的积累、管理的积累和IT知识的积累,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关键二:关键。
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要具备几个关键,一是全流程看穿的能力,不管是哪条业务线,必须要做全流程看穿,要产品看穿、业务看穿、客户看穿、数据看穿、技术看穿,这几个看穿如果做不到,那就很难驾驭转型过程;二是要有平台的统筹能力,因为数字化转型是全面性的,数据也是全面性的,但是数字化转型的不同方向的程度和路径又是不一样的,因此又不能被不同的节奏把整个体系打乱,所以平台化的统筹能力是十分重要,对业务平台、数据平台、信息化平台三位一体的统筹,才能够保证数字化转型得以实现;三是系统化的工程能力,要有系统化工程能力才可以实现以上的统筹,所以数字化转型关键就是这三个能力的构建。
关键三:捷径。
刚才说的看穿能力、统筹能力、工程能力,这三个关键能力,从科技角度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所以要建立好科技的主导力。
PART 06 数字化转型的风险
一是战略级的风险。其实最高的风险就是不转型。如今行业同质化严重,商业模式相近。要打破这个相近,就要率先实现数字化,颠覆同质化。所以,首先就是不转型是最大的战略风险。
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又是最低风险的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基于信息化和数据化展开,如果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有问题,数字化转型也会达不到效果。但如果信息化、数字化做得好,那风险就会变小,所以数字化转型可以试错,可以慢慢规划,可以稳步发展来实现,所以它又是非常低风险的转型。它不像一个技术结构的迭代,如果一个技术架构迭代没跟上,那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影响,但数字化转型本身不会有灾难性的风险存在,这是战略层面转型。
二是操作层面的风险。数字化转型是基于信息化和数字化开展,在转型过程中,科技也在不断发展,所以数字化转型是动态的过程。这个动态过程里如何保证信息化和数字化体系是有高弹性、可持续的至关重要。随着转型的深度挖掘,很多流程的颠覆,包括数据的完善、构建,包括组织和机制的调整,都会对信息化体系带来弹性考验。这个过程要有看穿能力、统筹能力、工程能力这三个能力的统筹才能实现转型,所以这三个能力主导力和执行力的建设,也是对转型能力始终的考验。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