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行业科技赋能及数字化转型快速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也进一步强调了数字化发展、数字中国的理念,特别指出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规划指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使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正值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金融机构势必要紧跟最新科技动态,持续探索科技赋能,有序推进在产品与服务、合规与风控、管理与运营等方面创新应用的落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证券日报》推出系列策划“金融机构数字化三年变革系列报道”。复盘、观察、记录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进展。
近年来,拥抱金融科技、实施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普遍的战略选择。2020年,银行业金融科技总投入资金超2000亿元,增速达20%。其中,六大国有银行占据C位,投入资金逾900亿元,所占行业比重由2019年的41%提升至2020年的46%。
从应对金融科技发展浪潮来看,金融科技子公司成为银行主动出击的重要抓手。目前,13家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加速了银行金融科技业务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蜕变,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典型如中银金科已在去年实现了盈利,打破了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盈利难”的困境。
另一方面,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正在由服务母行向对外输出业务转型。记者发现,同业F端与政府G端成为主要的探索方向,工银科技、建信金科、兴业数金等已有代表性成果落地。
与此同时,身处母行“舒适圈”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也面临着不小的市场竞争压力。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受母行影响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健和保守的运营体制,金融科技子公司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市场竞争,同时,在市场敏锐度、产品创新能力、激励政策的灵活性等方面与典型科技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六大行科技投入占半壁江山 2020年同比增速达33%
金融科技投入情况向来是衡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成果的关键指标。从银行业来看,近三年来,金融科技投入规模逐渐增加,至2020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六大国有银行不仅增速远超行业总体水平,在投入资金上也接近占据行业的一半。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2020年,银行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达2078亿元,同比增长20%。以此可推算,2019年银行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投入规模约为1732亿元。
这场金融科技竞赛中,六大国有银行2019年金融科技资金投入为717亿元,占行业总投入的41%;2020年这一数据提升至957亿元,同比增长33%,占据行业比重跃至46%,已接近银行业总投入的一半。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在六大国有银行中处于领跑位置。记者据相关年报统计发现,2019年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投入为176.33亿元,占该行营业收入的2.5%;工商银行金融科技投入为163.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2%;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分别投入127.9亿元、116.54亿元。4家国有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均超百亿元。
对比而言,2020年已有2家国有银行金融科技投入资金超过200亿元。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反超建设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最多,投入金额为238.19亿元,同比增长45%;建设银行紧随其后,金融科技投入金额为221.09亿元,同比增长25.38%。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工商银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高达3.54万人,占工商银行全行员工的8.1%。这意味着,每13个工商银行员工中即有1个为金融科技人员。
“由于自身体量大、客户量大、机构网点多,六大国有银行对于利用金融科技来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也更为迫切。”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银行业将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大中型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中已经初步获益,技术投入、人才培养的步伐将加快。中小型银行在“非接触银行”服务中承受了压力,寻求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将大大增强。
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 中银金科打破“盈利难”困局
目前,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阵营已扩容至13家。2015年底,兴业银行通过旗下兴业财富,与高伟达软件等三家公司共同创立兴业数金公司,成为业内最早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银行,如今已步入第6个年头。2018年建设银行全资子公司建信金科的成立,成为银行业内首家以金融科技命名的新兴公司。从持股比例来看,除了最早的兴业数金、金融壹账通外,其他金融科技子公司均由母行100%控股。
“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建立能够进一步改善银行的成本结构,提高运营效率,提升银行整体的市场竞争力。”普益标准研究员王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独立法人实体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能够充分利用市场化运营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加入、建立更加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从而将以往仅是成本中心的科技部门逐渐转化成能够输出金融科技服务能力、创造收益的利润中心。
从业绩来看,当前大多数金融科技子公司仍处于技术投入的前期阶段,业绩处于长年亏损状态。不过从去年情况来看,情况有所好转,中银金科真正实现盈利。
最早成立的兴业数金曾在2019年披露经营业绩,2019年上半年兴业数金营业收入6788万元,净亏损达1.67亿元。建设银行在2020年7月份的增资公告中披露了成立以来的经营业绩,2019年建信金科营业收入32.31亿元,亏损4.72亿元,2020年上半年营收为12.66亿元,亏损1.75亿元。成立以来,建信金科亏损达到9.1亿元。而作为唯一一家上市的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金融壹账通也逃不过亏损的处境。据相关财报披露,金融壹账通2020年营业收入为33.12亿元,同比增长42.3%,净亏损13.54亿元,较2019年净亏损16.61亿元有所收窄,这也是2017年以来,金融壹账通首次亏损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在2020年报中首次披露中银金科的经营业绩,中银金科实现了真正盈利。至2020年底,中银金科资产总额7.64亿元,净资产6.15亿元,全年净利润0.14亿元。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方面原因造成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业绩不如人意,比如前期科技投入较大、人员成本较高、风控能力有限、服务意识薄弱、产品思维不足、体制机制不够灵活、面对同业巨头和互联网巨头的激烈市场竞争等。”
从服务母行到对外输出 F端、G端成两大方向
纵观13家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其诞生与发展,离不开母行的支持与带动。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平安壹账通的业务较为依赖母行的资源,这是所有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共同现象,从财报中显示来自母行的营收占比达到了40%-50%左右,相比于其他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来讲依赖程度已经较低。”
“当前很多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主要定位于服务母行。”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刘兴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这些子公司一般由银行原来的开发中心整合而成;另一方面,银行也希望资金能够在体内循环。不过需要看到的是,长期局限于服务母行,的确会降低银行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目前一些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在不断扩大自身行外业务的收入占比。从长远看,这是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的基本趋势。
记者发现,从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定位来看,在满足母行数字化转型需求与增强自身实力的前提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同时也进行对外输出作为业务延伸。目前,对外输出主要服务于同业F端与政府G端,赋能F端主要是同业输出领先的业务经验与管理制度;服务G端则主要聚焦与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民生服务效率。
F端方面,13家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大中型商业银行出资成立,在同业输出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由于多数中小银行不具备全渠道的技术研发和实现能力,因此购买大中型银行输出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云服务成为快速布局金融科技的有效途径,典型如兴业数金等。
G端方面,工银科技、建信金科等在G端服务上有显著进展,主要帮助政府打造面向个人和企业的政务平台,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优化个人和企业办理相关事项的体验。记者从工商银行获悉,目前工商银行已与28家省级政府达成实质性合作或合作意向,建成政务类特色场景网点超过1200家,并在浙江、河北、甘肃等21个省级政务门户提供生活缴费、普惠融资、资信证明等金融服务。
“工行、建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开始向服务政府G端发力,这既是这些大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扩大客户服务范围的重要举措,更是服务于这些大行的整体战略和银行的整体变革趋向。”刘兴赛表示,银行通过将自身服务嵌入到互联网化、数字化的场景中,来实现获客活客和深度服务,而通过向G端提供科技服务,通过助力智慧政务、数字化公共服务,银行可以借由G端链接,实现对企业端以及个人客户端的整合开发。
“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客户数据积累以及对银行业务的专业性上。”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G端是一个有待深入开发的领域,市场空间巨大。不过,在G端建立可持续的营利模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背靠“舒适圈” 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
总体上看,依托于银行系生态圈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具有众多发展优势。
王军对记者分析道,脱胎于母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能够获得以下优势:母行强大的资源、经验、战略、服务作为发展基础,母行的现实需求和应用场景作为发展动力,母行较为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发展后盾,母行丰富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技术作为发展依托以及母行多样化的人才队伍作为发展支撑。
刘兴赛认为,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其主要表现为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银行出身,让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对银行业务有深度的理解,这使其服务能够做到金融科技应用与银行业务发展的有机融合。
“目前,主要的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都出身于国有大行和领先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关子公司的金融科技服务,有利于行业先进的业务理念、架构流程在同业中的传播,有利于行业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刘兴赛称。
在受益于母行资源优势的同时,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也面临着一些束缚,制约了市场竞争力发展。
在金融科技领域,除了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外,还有着诸多竞争对手。据了解,既有神州数码、科蓝软件等传统的IT软件服务商,也有像京东数科、腾讯金融科技、阿里云等互联网科技公司,还有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能力和解决方案的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
“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相较于非银行科技企业具有解决方案更具有针对性、变现能力更强的优势,同时线下金融服务场景也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而在用户规模和活跃度、人才引入及激励政策灵活性等方面银行仍有较多的不足之处。”王巍如是说。
王军认为,母行的优势在推动其初期的快速发展和积累经验之后,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制约,如客户来源过于单一依赖母行,受母行影响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健和保守的运营体制不适应亟须对客户需求快速迭代和及时响应的研发创新环境,在市场敏锐度、产品创新能力、场景渗透度、底层科技技术、前沿科技探索等方面,距离典型的科技企业还有一定差距,公司在设立时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监管规则限制较多、资本耗用压力较大等。
“脱胎于银行体系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也将受到银行传统体制、理念、母行管控等的束缚,其互联网和科技基因,要弱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刘兴赛表示。
“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在客户行为、交易数据方面有所欠缺,人才技术实力总体上弱于科技巨头。”李广子表示,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需要采取市场化运作,建立不同于银行的激励机制,吸引最优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和外部科技巨头竞争。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