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张健华: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作者 | 华夏银行行长 张健华

“银行与平台特别是大平台合作时,往往沦为廉价的资金提供方。要做数字化转型,必须有数据积累,只有建立起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小银行才能从缺乏数据的‘无米之炊’中解脱出来。”3月6日,在新金融联盟主办的“互联网存贷款业务的合规发展”研讨会上,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表达了上述观点。

以下是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发言内容整理

自建风控难在缺乏数据与场景

互联网存贷款新规的出台,对业务规范、风险管理、产品销售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存款利率敏感、波动性大,往往需要高息吸存,风险偏好和流动性风险明显上升,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无论是基于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还是机构的健康发展,加强管理都十分必要。

就新规对银行的影响而言,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一方面,新规对银行尤其是对于线上存款依赖度比较高的银行会带来较大压力。其中,大行受到的影响不大,股份行的合作模式会发生改变,城农商行尤其是对于市场认可度较低的小银行而言,资金来源将显著承压。另一方面,随着业务的规范,市场份额将回归到传统银行体系。银行要善于趋利避害,将业务范围与管理能力及功能定位相匹配,提升数字化能力,差异化经营。

相较于尚处于萌芽时期的互联网存款业务,新规对于互联网贷款的影响更大。互联网贷款有其合理性,它既填补了正规金融服务不到位的部分,也更加便利快捷。但同时,它也积累了许多问题,银行与平台特别是大平台合作时,平台提供客户、风控模型和标准,银行往往沦为廉价的资金提供方,某种程度而言,大平台具有一定的数据垄断成分。

监管要求风控不能外包,对于有条件的银行而言,可以自建风控体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不在于模型、人才,而在于数据与场景的缺乏。

数据从何而来?

那么,数据从何而来?一是公共数据,包括政府部门的可开放数据,五险一金等经个人授权的数据,法院案件等。二是平台自有数据,在助贷方面与银行合作变现。小银行的风控模型要完全自建不太现实,数据是平台的核心价值所在,平台不会输出原始数据,而是输出评价模型的结果。这其实就是一个征信问题,是否允许其将数据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是要防止大平台对数据的垄断与滥用,并且要在数据合理合法使用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运作让平台的数据得以变现。

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数据积累十分重要,这和充电桩是新能源的基础设施是同等概念。其中存在一个具体问题,就是二类账户面临的数据壁垒问题。二类账户是互联网金融业务里一个非常关键,并且合规的工具。对于二类账户的五要素验证,五大行自建了数据互通机制,而中小银行也相互抱团,但各个阵营间彼此无法融合。我认为可以建立一个分润机制,来解决账户实名验证的问题——谁干了活,干了什么苦活,得让他的价值体现出来,以打破数据资源的壁垒,更好地服务客户。

在数字化时代如果没有数据积累,又怎么做数字化转型?只有建立起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小银行才能从缺乏数据的“无米之炊”中解脱出来。数据共享包括银行的资源、互联网机构的或者大数据公司的数据,以及政府的数据共享等方方面面。同时对一些新的业务,要根据其具体的特点,兼顾各方利益,才能让银行数字化转型更加行稳致远。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21年4月7日 上午9:55
下一篇 2021年4月7日 上午10: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