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AI金融评论
招行行长田惠宇直言:“我们对标的,就是金融科技公司。”
田惠宇十分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在招行2019年年度报告两千多字的“行长致辞”中,他总共提起了6次「科技」、9次「转型」、14次「数字化」。
从2013年任职至今,田惠宇一直推动着招商银行在科技的道路上“狂奔”。
“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金融科技银行,把探索数字化经营模式作为转型下半场的主攻方向。”田惠宇在2019年年报中如此说到。
在田惠宇等招行人的努力下,招商银行的“科技实力”一直走在同业前列。
- 2019年年末,招行信息科技投入93.61亿元,同比增长43.97%,是公司营业收入的3.72%;2020年,招行信息技术投入达到120亿元
- 2020年12月,招商银行与京东联手拿下国内第二张直销银行牌照,招商拓扑银行将完全采用线上化经营模式,探索未来银行新形态
- 截至2021年1月10日,招行App累计用户数达1.45亿户、月活跃用户数6025万户
疫情的出现,给2020年的银行带来较为复杂的局面和考验,而招商银行去年的业绩较为稳健。按照1月14日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0年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905.08亿元,同比增加208.05亿元,增幅7.71%。
近日,田惠宇在面对《金融时报》记者的采访时也表示,疫情隔离了人与人的物理接触,但得益于较高水平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招行与客户的关系反而更加紧密了,这也坚定了招行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决心。
打造“数字招行”
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招商银行坚持“轻型银行”战略方向和“一体两翼”战略定位。
「轻型银行」的战略方向,要求招商银行轻管理、轻资产、轻经营模式等。比如轻管理,指的是轻型组织架构,具体表现为总行和分行齐头并进;轻资产,指的是资产消耗少、风险更可控。目前招行、工行都已加入轻型银行行列。招行在年报中指出,要紧密围绕“轻型银行”的转型方向,努力实现金融科技银行的质变突破。
同时,招行也坚持「一体两翼」的战略定位,零售“一体”以MAU为“北极星”(北极星即最重要的指向,所有指标都为该指标服务),批发“两翼”以特色化为方向,着力构建批发业务体系化能力,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以MAU为最重要指标,招行的APP用户数不断攀高。2019年年末,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数突破1亿;2020年年中,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数达1.29亿户;截至2021年1月10日,招行App累计用户数已达1.45亿户、月活跃用户数6025万户。
招商银行还直接指出,要通过对标金融科技企业,大力开展金融科技银行建设,把金融科技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动力,为业务发展全面赋能。
目前,招商银行为支撑全行业务发展,建设了深圳、杭州、成都三个软件中心;深圳、上海两个数据中心。
招行的“AI实战”
数字化风控
招商银行的智能风控平台“天秤系统”,侦测范围覆盖线上和线下交易渠道, 可以对电信诈骗进行实时拦截。
截止2019年年末,“天秤系统”30毫秒即可对疑似欺诈交易作出拦截判断, 将非持卡人伪冒及盗用金额比例降低至千万分之五,帮助客户拦截电信诈骗交易2.79万笔,拦截金额4.93亿元,为客户资金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止2020年年中,招行对有潜在风险的公司客户预警准确率达到75.60%;帮助客户拦截电信诈骗交易8万笔,拦截金额超过18亿元,为客户资金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如今,智能风控平台“天秤系统”20毫秒即可对绝大多数疑似欺诈交易作出拦截判断,将非持卡人伪冒及盗用金额比例降低至千万分之六。
此外,在外部合作方面,招商银行也积极与华为、腾讯等科技企业展开合作。
基于华为FusionInsight大数据解决方案构建的招商银行信用卡统一风控平台上线后,风险案件数降低50%,半年减少损失超亿元,信用卡发卡时间从15天左右缩短到5分钟。
2017年11月,腾讯与招商银行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金融大数据反欺诈领域达成合作:腾讯金融云联合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通过AI技术把反欺诈能力开放给招商银行,帮助招商银行更好地识别金融业务中的欺诈行为,共建金融安全生态圈。
2020年4月消息,腾讯携手招商银行预联合开展“灵盾计划”,共创科技反诈新模式。
数字化营销
在智能营销领域中,招商银行的特点是个性化推荐、精准识别以及电子渠道建设。
2018年,招商银行通过对零售客户生成1726个客户画像标签,令营销客户触达次数提升了6.56倍,营销成功率达到17.42%,初步开始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
招商银行还与索信达控股展开了合作。采用索信达灵犀整合智能营销平台,涵盖精准获客、 活客、留客和营销智脑四大子方案, 覆盖了行内行外、线上线下、存量增量、头部尾部等全维度的数字营销场景、渠道和设备,使得招商银行的营销活动更加高效。
数字化客服
2016年,在AI+大数据的技术浪潮下,招行信用卡服务就以掌上生活App为核心开始了智能化服务的应用落地,从AR客服,到以AI为内核的智能客服,再到小招助理,每一次新技术探索和应用都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交互体验,一步步成为用户身边更个性、更随身的智能助理。
目前,招行信用卡在掌上生活app上推出的“小招喵智能助理”,采用语音转化、语义识别等AI技术对自然语言进行智能意图分析,让服务“看得见”的同时也“听得见”。同时,在电话语音IVR中植入智能语音导航功能,识别准确率达到94%,交互量近8万,除了语音识别技术,在图像中也已经运用了人脸识别,大大缩短了安全认证时间。
2020年,招商银行发布的中期报告指出,招行智能客服的自动应答准确率达96.7%。
数字化投顾
2016年,招商银行推出智能投顾服务——“摩羯智投”,这也是国内第一家推出智能投顾服务的商业银行。
“摩羯智投”主要是用机器学习算法,融入招行十几年的财富管理经验,通过以公募基金为基础,构建一个资产配置组合,从而达到跟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仅2018年,招行摩羯智投累计销售规模便达到了122.33亿。
数字化中台
2019年年报中,招商银行指出,搭建面向企业的统一数字化中台——招商银行开放平台,探索以标准化、模块化服务支持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此前,雷锋网《金融评论》就曾详细报道过招商银行的数据中台。比如招商银行搭建了魔方活动运营平台、红包平台等全链路的获客和经营的中台体系。像魔方活动平台,分行在5分钟之内就能快速配置一个线上活动,并通过招商银行App触达目标用户。
招商银行还提出要强化数据中台建设,推动数据打通。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的便捷性和易用性,建设数据应用工具平台,降低数据应用门槛。推动系统的打通与开放,打通各个系统的工作流、信息流,实现一个入口通全行。以开放思维将系统解耦,将功能模块微服务化、产品化,将各类通用能力沉淀为系统中台。
2020年招行中期报告指出,招商银行加快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迭代开发,将CRM系统作为中台能力沉淀载体,形成场景串联的客户信息中心、资讯案例中心、业务办理中心、营销支持中心和团队建设中 心等五大核心功能。
CRM4.0系统是「招商银行」金融经营模式转型的关键平台,是基于业务系统之上的智慧营销平台和数字化作业平台,也是客户服务体系和客户经理管理体系平台。
智能机器人
招商银行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打造了智能服务机器人、流量分发决策机器人、智能坐席助手机器人、服务分析机器人、质检机器人等,覆盖用户洞察、 流量分发、服务交互、需求再挖掘、管理提升等五大模块,并将呼叫中心移至掌上生活App,为用户提供视听多媒体交互服务,实现了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升级。
2020年6月,田惠宇指出,招行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打造了大量智能服务机器人,用于零售信贷催收的机器人成本是人工的1/10,产出是人工的9倍,节约的人力成本实际上就是提升了产能。
在于外部公司合作中,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微信公众号采用微信智能服务平台,持卡人可以通过智能微信服务平台自主完成信用卡90%的业务,上线后半年内捆绑用户量就超过180万,平均每天交互量40-60万通,其中95%为小i机器人自动回复处理,问题解决率高达98%。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截至2020年10月,国内采用RPA企业中金融业占比最高,为54.55%,在这当中有77.78%的金融机构为银行。
其中,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批使用RPA的银行,分别于2016和2017年率先在国内金融业引入RPA技术,以提高运营自动化水平,效果非常可观。
2018年12月,招商银行在上线的新版网上托管银行系统中,使用了智能机器人参与业务处理,率先实现RPA技术在资产托管领域的应用。
2020年,招商银行在原CBS7.0平台基础上创新性集成了RPA共享池技术,推出CBS-RPA,可以快速帮助企业搭建完善的财资管理系统,构建全面的财资管理体系,解决财资管理的难题与困扰。
该产品推出后便广受欢迎,推出仅半年已在全国近十家大型集团企业成功上线。
在2020年中期报告中,招商银行指出在核查、录入、咨询等24个中后台场景中应用RPA、OCR和NLP(自然语言处理)等金融科技技术,报告期内替代业务笔数达1164万笔。
招行行长田惠宇表示:RPA用机器替代简单的外包,大量节约了成本。
云计算
2019年年末,招商银行X86服务器部署总量同比增长60.67%,新一代PaaS(平台即服务)平台扩大运用,全行应用上云比例达到44%。
同时,招商银行不断增强开放银行能力,全行统一对外服务的“Open API平台”支持API安 全快捷输出,服务金融支付、AI、智慧停车、智慧医疗等不同场景,赋能合作企业629家。大数据+AI 方面,升级大数据云平台,数据湖整体容量提升至9.8PB,入湖数据同比增长68%。
在内外数据整合的基础上,招商银行加大AI技术研究和应用,建设智能客服、风险舆情、计算机视觉三大AI云服务,推出知识管理、数字营销、风险管控三大AI解决方案,支持业务的智能化发展。
2020年中期报告指出,招行要建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规模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更便于对系统和应用进行快速构建、扩展、开放和迭代的原生云建设,支持总分行新增应用安全上云。
截至2020年年中,招商银行拥有原生云服务器4015台,较上年末增长100%;原生云存储规模29.18PB,较上年末增长92%;原生云容器数量69080个,较上年末增长121%。
数据库
2017年11月27日,招行联合华为公司成立了分布式数据库的联合创新实验室,一起研发自主可控的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产品。
在这个联创项目中,招行主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提供先进的金融业务场景;
第二、根据这么多年招行对数据库使用和运维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对联创分布式数据库的具体需求;
第三、对于联创数据库的关键组件、比如内核和高可用架构,深度参与从设计、编码、测试到最后投产的整个环节。
华为则因为在数据库领域有大量的技术积累,主要负责产品研发实现,以及未来市场化的推广。
在初步的接洽与合作后,2018年招商银行与华为进行数据库试点应用。
2019年年报中,招商银行指出设立鲲鹏计算联合创新实验室和负载均衡联合创新实验室,加快分布式数据库联合创新实验室研究成果落地。
生物识别
作为商业银行的头部品牌,招商银行聚焦内部风控和支付安全,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精尖技术,持续升级风控体系,打造智慧风控,为消费者创造便捷高效、安全放心的客户体验。
为加强银行内部安全管理,提高银行系统授权效率,增强柜面业务风险防范能力,招商银行早在2009年便引入了眼神科技的指纹识别算法和智能终端,应用于招商银行的柜面、智慧网点及移动营销中,实现了智能风控和降本增效,助力招商银行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为消费者提供智能、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为用户的美好生活加码。
区块链
早在2018年,招商银行便开出全国首张金融业区块链电子发票。
2019年年末,招商银行完善并发展标准分链、BaaS(区块链即服务)平台生态,应用数量累计达25个。
在2020年中期报告中,招商银行指出正在完善并发展开放许可链、区块链即服务 (BaaS)平台,已在供应链金融、商户资金清分等场景开展区块链与业务融合应用的持续探索。
线上支付
2019年年报中,招商银行指出,以产业互联网为纲,实现生态化经营。围绕账户及支付体系数字化、数字化融资、金融科技能力 输出三大方向打通产业链,在统一支付结算体系方面创新实现收款分账功能和B2B平台内部户结算模式。
2019年年末,招商银行结算综合解决方案“云账单”已为5766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交易量为2872.71亿元; 聚合收款业务聚焦保险、医药、教育、快消四大场景,交易笔数达5.02亿笔,交易金额达1466.47亿元, 同比增长267.51%。
招行的“三个时代”
招商银行从深圳蛇口起家,风风雨雨40年,最终加冕成为当今银行业的“零售之王”。一路走来离不开三位行长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和积极改革的强大魄力。
王世祯是招商银行的首任行长,任职14年,在其带领下,招商银行从招商局独资的银行演变为标准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逐步摆脱地区性银行的限制,基本形成了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格局。
王世桢等领导层还作出迅速建立招商银行电脑系统的决策,提出了明确的中期目标:三年之内完成基本业务处理电脑化,五年之完成所有业务处理电脑化。这为招行在未来进行数字化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9年,马蔚华接任招行行长,上任后全面启动招行网上银行建设,成为国内首家在线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招行网银的开通成为其零售业务起飞的原点。
2010年,在意识到过去依靠大规模资本消耗、赚取利差等方式实现的盈利增长难以为继之后,马蔚华带领招行又开始执行以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控制财务成本等目标为中心的“二次转型”。和王世祯一样,马蔚华也同样掌舵招行14年。
2013年,田惠宇接任招行行长,招商银行迎来了向「金融科技银行」道路全面进发的新时代。
在田惠宇的带领下,招行于2015年提出“移动优先”,有意识地以APP作为经营主阵地。
2016年,招行首次在年报中提及金融科技,提出必须举全行的“洪荒之力”,推进金融科技战略,并在17年年报中提出要做“金融科技银行”。
在田惠宇等招行领导层的带领下,2019年年末,招行信息科技投入93.61亿元,同比增长43.97%,是公司营业收入的3.72%。
招商银行十分重视科技投入,历年来在信息科技的投入力度上都远超大部分银行。公开信息显示,招行每年金融科技的整体预算额度按上年度营收的3.5%来核定。
近日,田惠宇接受采访时便表示,2020年招行信息技术投入已达到120亿元。如果依据这一数字,《AI金融评论》计算2020年招行的信息科技投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已经超过了4%。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