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来源 | 微信公众号 小代嘚吧嘚
作者丨代堂鸣

账户是机构与客户之间关系维系的直接纽带,客户的每一个金融需求都会通过账户最直接地与金融机构产品联系。因此,账户管理是银行业务流程过程中十分重要且必备的环节之一,在银行业务流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近年来,各类金融诈骗、客户资料泄露、账户盗用等违法活动层出不穷,其中绝大部分案例均与新兴支付手段有关,这直接反映了当前账户管理体系存在的巨大问题。

那么,如何确保客户账户资金和信息的安全、如何在提供创新与敏捷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是账户体系建设需要一直平衡的关键点。在满足监管合规需求下,构建账户层结构足够灵活、可扩展、参数化、易融合的统一账户体系设计,是各家银行提高账户使用粘性的基础,是全面升级经营模式和客户营销的前提,更是未来占领市场的关键发力点。

本文即尝试在此背景下,对账户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梳理,然后介绍了账户体系设计思路、实践和建议,最后探讨和分析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抛砖引玉,促进账户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如有不当、不周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1、此文适合人群:

银行业务咨询、架构师、技术leader、开发、产品经理、经历过存款相关项目的小伙伴,以及对账户体系建设比较有兴趣的小伙伴,如账户层次、账号与客户关系、账号与介质、虚拟账户管理(多级账簿、母实子虚或母虚子实)、账户树管理(多层级账户)、多层次账户路由,如何登记历史等。

2、此文解决问题:

对新人来说,学习完后对账户体系的基本框架有初步认识,有助于个人业务能力的沉淀和提升。因为核心系统的产品、交易、核算都是由账户体系决定的,所以不了解账户体系则无从了解核算等流向;对职场人来说,如果想吃透账户体系,在传统银行经营管理中最大化发挥账户体系的作用,或在金融科技创新中构建“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或许本文能扩展思路。

3、其他声明:

此文的输出凝聚了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无数坑和查阅了各种资料后而得出总结,内容沉淀后脱敏处理,文章会引用业内产品的流程作为讲解实例。文章中提到的知识点概念具有模式普适性和可实操复用性。对某个分支有兴趣的同学,自行索引我的其他文章深入学习。文章内容不代表公司观点,部分名词解释和内容来自网络与书籍,欢迎转发。

此文分为三部分:

一、账户体系发展历程及变革要求

二、账户体系建设的常见方案列举

三、构建统一生态账户体系的关键

一、账户体系发展历程及变革要求

1.1 银行账户体系的发展历程

1994年10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通知(银发[1994] 255号)。规范了存款账户的分类(基本户/一般户/临时户/专用户)及用途和使用限制、开户与撤销条件、长期不动户的处理、申报要求等。这是我国银行账户体系的起点。(注:未对个人存款账户做出相关说明)

2000年3月20日,国务院令第285号发布《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主要内容包括了代理他人开立存款账户、金融往来、及账户信息的保密责任等。

2003年4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5号)。因原先的账户法规体系存在交叉和重叠之处,所以全面梳理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使用、变更与撤销等规定。同时,将1994年颁布的《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废止。

2005年1月19日,人民银行发布了《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银发[2005] 16号)。该发文是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制定的实施细则。(注:同年6月在全国推广运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

2006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6号发布。从最高立法层级上。确定了银行账户实名制和反洗钱的监管机制,要求有关机构,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履行反洗钱义务。(注:有关机构指金融机构和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

2006年11月14日,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该发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关于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行为,做了详细的规定和分解。

2007年6月21日,人民银行等4部委令2007年第2号,发布《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该发文规范并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和资料保存制度。

2007年9月11日,人民银行同公安部发布《关于切实做好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发[2007] 345号),在身份识别和个人账户实名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注:联网核查系统于同年6月底运行)

2008年6月20日,人民银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落实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实名制的通知》(银发[2008] 191号),重新疏理并规范了新形势下个人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规定,有效指导了银行的实名制落实工作。

2014年3月14日,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开立个人人民币电子账户的通知(讨论稿)》,提出银行要规范开设个人人民币电子账户,推出强弱实名电子账户,实现直销银行远程开户。

2014年5月18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指导意见指出以柜台开户为主,远程开户为辅,及远程开立银行账户的业务范围。(注:同年,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上线,创新性推出弱实名电子银行账户,用于投资理财业务)

2014年6月24日,人民银行出台《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同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通知》(银发[2014] 178号),对商业银行同业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落实日常管理做出严格要求,并要求各银行建立同业银行结算账户专项管理制度,同时对存量同业银行结算账户进行清理核实。(注:非个人存款账户)

2015年11月13日,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5] 48号),提出同一商业银行为同一客户开立借记卡原则上不得超过4张。(注:同年年底P2P平台跑路事件的爆发,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敲响警钟,监管开始规范整治市场环境)

2015年12月25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银发[2015] 392号),提出银行应建立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机制,将个人银行账户种类划分为Ⅰ类银行账户、Ⅱ类银行账户和Ⅲ类银行账户。同时,规定了账户功能升级制度:对于Ⅱ类户,银行可按规定对存款人身份信息进行进一步核验后,将其转为Ⅰ类户。对于Ⅲ类户,银行可按规定对存款人身份信息进行进一步核验后,将其转为Ⅰ类户或Ⅱ类户。

2016年9月30日,人民银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6] 261号),提出自2016年12月1日起,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以法人为单位)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再新开户的,应当开立Ⅱ类户或Ⅲ类户;以及自助柜员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的,资金24小时后到账;支付账户转账要限制转账笔数;账户6个月内无活动将暂停使用;同一手机号对应同一身份证,对多人使用同一联系电话号码开立和使用账户的情况进行排查清理,联系相关当事人进行确认等条款。

2016年11月25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银发[2016] 302号),详细规定了Ⅱ、Ⅲ类个人银行账户的使用限制、开户与撤销,并提出建立健全绑定账户信息验证机制。

2017年10月23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发[2017] 235号),进一步提高了对非自然人、特定自然人、特定场景反洗钱风险的识别,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和执行标准。

2018年1月19日,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8] 16号),从开户、资金转入转出及限额等方面,都做了很多优化和改进。例如,同一银行法人为同一个人开立Ⅱ类户、Ⅲ类户的数量原则上分别不得超过5个。进一步明确了网络支付账户、个人银行账户的市场定位。

2019年3月19日,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加强个人二三类银行结算账户风险防范有关事项的通知》(银支付[2019] 55号),文件重点描述了银行互联网端系统中Ⅱ、Ⅲ类户的相关风险和用户异常行为等,要求强化账户业务监督管理。

2019年3月27日,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2019] 85号)加强账户实名制管理、加强转账管理,加强对反欺诈反洗钱的打击

从已公开的监管文件脉络来看:我国银行账户体系是伴随银行业向互联网化发展而演进的,也是传统金融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相信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后续还会出台更为完善的监管明细,有效规范市场秩序。

1.2 个人账户体系监管再梳理

经过以上描述,我们不难发现,监管文件基本围绕着账户、反洗钱和防范电信诈骗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范。接下来,以这三方面的对个人存款账户进行总结和梳理。

(1)账户分类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参考文件: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2003] 5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银发[2015] 392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银发[2016] 302号),《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8] 16号),《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加强个人二三类银行结算账户风险防范有关事项的通知》([2019] 55号)

(2)反洗钱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参考文件:

《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国务院令28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主席令第56号),《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2006] 第2号),《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2007] 第2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落实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实名制的通知》([2008] 191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发[2017] 235号)

(3)防范电信诈骗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参考文件:

《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5] 48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6] 261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2019] 85号)

1.3 个人账户体系的变革要求

以上规定对银行收入的影响主要是取消或降低了网银转账甚至异地转账的手续费,以及对业绩考核、吸存等业务也有很深的影响,但实际上是提升了资金的流通效率。其次,加强了资金流向管控和风险防范。

比如以前多个一类户,各大额资金分多个账户划转使得资金流追溯变得困难,现在一个银行仅一个一类户,则相对清晰很多;再如,用户在线上支付,理财若出现盗刷或者被欺诈的情况,金额损失仅限制在Ⅱ、Ⅲ类账户内。

根据Ⅱ类和Ⅲ类账户用途和使用场景分析,整理了对银行各IT系统相关功能的主要需求点,举例如下图: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1.4 对公账户体系的变革要求

传统核心系统中的对公存款账户依据与客户签立的某项存款产品合约开立,账户结构较为单一,账户之间未建立关联关系。随着内外部监管不断加强和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提出,账户内资金需要被划分的维度不断丰富,银行通过台账的形式登记不同类型资金的流转情况,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

银行对存款账户的主要需求点,如下图: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随着互联科技的发展,核心系统的账户量和交易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货币支付的渠道和方式不断翻新,账户体系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和风险,对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数据一致性、业务连续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完善账户系统是每一个金融从业机构的必修课。例如,通过母子账户的形式,灵活支持资金多维度的划分和管理。

不仅能够将牢靠的账户能力向上层延展,保障账户能力的伸缩性,而且保证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提高账户的灵活度及特色化程度,在监管范围内,创新账户,形成符合场景的账户结构与功能。从而促进金融创新,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且还有助于遏制金融诈骗、偷逃税款、洗钱等违法活动。

二、账户体系建设的常见方案设计

账户体系大体上可以分为银行账户体系、支付账户体系和存管账户体系。银行账户是基础设施,其他账户得以产生的前提;支付账户是支付公司自理的账户体系,建立在银行专用备付金账户体系之上;存管账户同支付账户类似,是银行单独为P2P业务开发的账户体系,母体实户是银行存管专用账户,借款人,投资人开设的均是虚户。

这里主要以银行账户体系的常见方案为主,银行的基本账户体系包括了存款账户体系、贷款账户体系和虚拟账户体系。其他的账户体系,要么是依赖于存管账户的,如理财账户、黄金账户等,也可以独立成账户体系的,如黄金账户、存管账户等。具体情况依据各个银行自身情况定夺。

2.1 通用账户结构模型

客户是和银行发生关系的对象,在银行办理业务前会经过实名验证和风控核查,检查通过之后,会在银行系统中开立一个客户号。客户号是联系所有与客户相关的帐户信息,是所有帐户共用唯一的客户信息。

在传统的业务操作模式下,客户需针对不同的情况开立多个账户,如果涉及一些操作比较密集的业务,则开立的账户就会更加的多,加大客户在账户管理上的成本,也增加了银行的账户管理成本。

基于业务的发展,在现行实际业务场景中,客户提出了主子账户的需求,需要在一个账户体系中存在主账户(客户账户),在主账户下挂多个子账号(记账账户)。如下图: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1. 客户账号也称主帐号,是对外展示给客户使用的交易账号,客户能实际看到的帐号。例如:存折上打印的活期存款帐号、单位客户购买和签发支票时使用的用于结算的支票户帐号、储蓄卡卡号、一本通的主帐号、定期存单的帐号等。
  2. 记账账号也称系统账号,是底层的实体账号,用来真正记账的账号,对应一笔具体的金额、控制计结息规则等。
  3. 同一客户账号下可以有多个记账账号,一个记账账号只对应一个有效的客户账号。
  4. 客户账号与记账账号建立关联关系,记账账号必须通过客户账号确认归属客户。
  5. 客户账号与客户账号之间可以维护各种关系,比如附属卡/单位卡/虚拟子帐号等。

2.2  个人账户体系梳理

(1)单层账户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1. 单层账户对应介质有存折、存单等。
  2. 客户账户对应一个记账账户,如活期存折账户,定期存单账户等。

(2)双层账户

以存款账户体系为例,通用的做法有主账户和子账户。主账户下会下挂多个子账户,每个子账户的用户根据币种或产品做区分。子账户在存款后就会自动开立,办理活期存款就会有活期子账户,办理定期存款就会有定期子账户。(注:贷款的账户体系和存款类似,也是主账户下会下挂多个子账户。相关的合同和借据都会做相关的管理。)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1. 双层账户对应介质有卡、活期一本通、定期一本通。
  2. 双层账户指主账户+币种、钞汇或账户序号,对应记账账号。

例如,活期一本通对应活期主账户,下面只能挂活期子账户,支持多笔活期子账户;再如,定期一本通对应定期主账户,下面只能挂定期子账户,支持多笔定期子账户;又如,主卡下可以挂活期子账户和定期子账户,即一卡多户。

交易账号层可以扩展增加副卡(一户多卡),在所接触的系统处理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副卡的主账户不对应记账账号,而是通过与主卡建立关系来找到记账账户。交易账号层可以扩展增加虚拟卡,即没有实际卡介质,其体系与实体卡一致。

2.3  对公账户体系梳理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1. 活期均为单层账户(单位活期、同业活期、活期保证金等)。
  2. 定期均为双层账户,介质体现在子户上,主账户无介质。
  3. 定期账户结构为主账户+账户序号,对应记账账号(单位定期、同业定期、同业代付、协议存款、定期保证金等)。

对公主账户还可以挂单位结算卡的场景,也会涉及为主卡和副卡,不同的场景、账户体系或各账户关系也不一样,不进行深入论述。

2.4  虚拟账户体系列举(母子账户)

虚拟账户体系,即母子账户(Main-Sub account)设计是为了为了方便客户按用途、部门、年限等对资金账务分别进行管理。例如:在单位人民币支票活期结算账户下开立子账户,通过子账户的明细核算、统计、控制,为存款人提供结算账户资金分类管理等。

实现母子账户管理后,强化了资金计划的重要性,通过资金计划管理与控制,便于客户对资金收付的统筹管理,并最大可能减少资金的沉淀,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的运行的同时,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满足了银行通过虚拟账户体系实现账户的多种能力输出和场景应用。

虚拟账户体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母实子虚和母虚子实。接下来,采用实际场景+业务实现的方式聊聊。

(1)母实子虚

母实子虚以母帐户为主建立独立的帐户关联关系。子帐户为虚拟的帐户,便于母帐户余额的查询和母帐户资金在各虚拟子帐户之间的分配,因分类管理需要而设置的账簿,每个账簿有各自独立的余额和交易明细信息,但并不是会计核算处理的对象,其层级关系与控制上下级子账户间的额度,一般都由现金管理系统维护。(现金管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企业的现金管理需要,利用自身的人才、信息、技术、设备优势,协助大企业客户科学地分析现金流量,确定一个合理的现金余额,将多余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活期存款和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货币性资产)用于短期投资,增加企业收益。通过该服务业务银行可以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并且加强了同大客户的关系。)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虚拟子账户允许资金存入、支取、转账等,但核心不对其计提利息、也不结息。该账户体系的最大优点是支持对虚拟子账户的交易明细进行屏蔽,支持全部或部分字段屏蔽。

母实子虚的结构常用于集团账户,总公司统一管理资金,成员单位内部核算,便于成员单位与集团总部之间进行资金清算。以实际业务场景为例:

1)场景1:招投标

投标人通过各种途径(现存除外)向虚拟子账户缴纳保证金并hold住金额;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检查交易明细,确认通过后对保证金金额进行释放;在开标前,可以对交易明细进行屏蔽,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在开标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校验虚拟子账户信息,逐笔退还至原账户。

子账户下的虚拟子账户发起退款明细查询交易并返回查询结果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项目投标结束后,将子账户下对应的虚拟子账户所有余额都上划交易结算户,解除账户结构关系,并将虚拟户销户。

2)场景2:服装批发

跨行资金归集也属于母实子虚的账户体系结构。一般来说,被归集账户可以是本人他行账户、他人他行账户、本人本行账户、他人本行账户,转入金额提供保底归集、定额归集、有条件全额归集、无条件全额归集等几种模式。

以全额归集模式为例,王女士是某服装市场的批发商,为方便下游经销商付款,她在多家银行开立了账户。虽然方便了收款,但大把资金又碎又多。每当要进货时,又需要将各家银行账户里的资金汇总。这不仅需要支付大量的跨行转账手续费,而且资金零碎化不利于有效管理。王女士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资金管理工具。

建议王女士签约A银行跨行资金归集,选择全额归集模式,系统将每天查询王女士其他各家银行收款账户的资金情况,只要账户上有钱,就会自动转到A银行主账户中,让她轻松掌控所有资金,同时随时随地通过A银行通知存款等短期灵活的理财产品,让资金轻松保值增值。

3)场景3:还房贷

张先生是某家私企销售主管,平常忙于公司销售事务,有时节假日也不得闲暇。前不久通过A银行成功申请到房贷,但每个月的还贷让其不免困扰。房贷账户在A银行开立,但工资账户却是他行账户,如果还贷账户余额不足,还要费精力从工资账户转入,上次就险些忘了存入,差点影响到征信记录。

那么,通过签约A银行跨行资金归集,选择保留余额归集模式,给工资账户设置3000元的保底金额用于生活开销,A银行每天查询工资账户,大于3000元就将超出部分资金自动转到张先生房贷账户,享受免转账手续费,现在他再也不用为每月房贷困扰。此外他还将剩余资金进行稳健型基金的定投,实现了个人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4)场景4:还房贷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多级账簿是指客户在同一账户下开设的分类明细核算登记簿(也称虚账簿),主要记载一定时期内资金收付的详细信息,不但能实现同一结算账户分类明细核算,还可实现额度管理控制、分类查询统计、资金内部计价等功能。

(2)母虚子实

母虚子实以子帐户为主建立独立的帐户关联关系,资金还是在子账户层管理,子帐户为对公活期帐户,且子账户金额不做真实划转,母帐户为虚拟的帐户。母虚子实主要是为了能出汇总报表或是对集团帐户的余额查询,便于在管理上做统一的账簿查看。

以虚拟现金池为例: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2.5  账户对客展示问题

(1)登记交易明细

登记发起交易的介质号码(如:卡号、存折账号、对公账号、虚拟子帐号)、以及记账的实体账号(即:系统账号)。当作为交易对手信息登记时,仅登记介质号码(如:卡号、存折账号等),或者是客户账号(如客户号+交易币种序号,可以查出对应的系统账号,关键在于编码规则的设计)。

(2)交易明细查询

输入子账号,则直接查询该子帐号的交易明细;如果介质栏位填卡号/账号,则查询该卡号/账号发起的交易明细;对于一卡多户的情形,如果仅输入卡号,则查询其默认账户的交易明细,如果要查询其他账户的交易明细,则需要制定具体账号;对于一户多卡的情形,如果仅输入卡号,则查询该卡号的交易明细,如果查询该卡下账户的交易明细,则需要制定具体账号。

站在客户上来看,还有客户视图看到哪个层级、余额查询是否汇总余额等多个角度;从设计的角度上,不仅要考虑系统架构的适用性方面,而且要考虑逐步实现的步骤。所以,同样的业务处理,在不同的系统处理方式不一致。

2.6  账户信息路由确认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除了账户体系结构之外,系统需要提供账户路由构件或接口,供核心系统内或外围系统查询输入卡号/账号的账户属性,以及卡/账号关联的子帐号清单、账号关联的借记卡清单等功能。

以上账户体系在满足客户对资金管控的诉求同时,更有客户提出了可设立多层级的子账号体系,根据客户资金的使用管理的实际情况,可将子账号用于管理不同类型的资金,并要求可根据需要对特定子账号独立设置是否参与核算。

2.7  多层级账户管理(账户树)

多级账户是对结算账户资金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在单一账户下开设多种类、多层级的明细核算子账户,记载收支明细和存款余额等信息,实现账户资金管理精细化。多级账户层级种类不限,可提供查询统计、支付限额控制、账簿分别计价等服务。

基于账户的本质,构建一套多层级账户体系,主要是通过母子账户的形式,灵活支撑账户资金多维度属性的划分和管理,使得同一账户中既可挂活期、又可挂定期、保证金、贷款等,且支持多笔,以满足客户多层级管理的要求。

也称为组合账户层账户或客户综合账户(AIO,All In One),其中多维度子账户层的账户为满足行内管理开立,不对客提供,也不要求客户提供开户资料,子账户按照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维度开立。

示例如下: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1)场景举例

某一财政客户,在传统的账户体系下根据所管理的资金用途,开立了 5 个账户。后因管理的需要,需要将 5 个账户合并成一个账户,这就要求了在一个账户下管理 5 个用途的资金,同时又要求在原有每一项资金用途下按该市的划分的地区分别开立下一级的子账户,每一个子账户用于管理该地区对于该种用途的资金。因该账户为财政账户,存在较多的存款余额,客户也提出可以在该账号下挂定期存款,以满足增加资金收益的要求。

为了满足类似于以上情况的客户需求,必需对账户体系进行多层级设置的创新管理。在实现账户体系的创新之前,需要对账户所包含的信息和作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对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账户,面向客户和银行承担了多种职责:面向客户提供账号,做为交易依据(因此就纯粹的账号可视为一种介质,就类似于银行卡);面向银行,提供合约信息,进行客户账的业务处理;面向银行内部的会计处理,提供核算信息,进行核算业务处理。

(2)多层级账户模型建立

多层级账户体系类似一个多层次多分支的树形结构,从数据模型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树型结构建立不同层级账户间的关联关系,从而构建多层级账户体系。通过数据模型的分析与建立,构建一棵多层级账户数,包含n(n>0)个结点账户,其中:

  1. 每个元素称为结点账户;
  2. 将账户层的结点账户称为根结点账户或树根账户;
  3. 除根结点之外的其余数据元素被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集合T1,T2,······Tm-1,其中每一个集合Ti(1≤i≤m)本身也是一颗账户树,称作原树的账户子树;
  4. 账户层的结点账户可独立存在,而附属层结点账户需依赖账户层的结点账户存在;
  5. 组合账户层的结点账户是一种特殊的结点账户,是在树根账户之上,创建的单一客户不同账户树的集合或多客户不同账户树的集合。

多层级账户体系可采用数据库单表结构实现关联关系,如下图: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根据多层级账户体系整体方案及实现方式,构建一棵多层级账户树,如下图: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多层级账户体系的设计,支持账户新增、账户信息修改、账户信息查询、账户结点位置移动等各种账户处理功能,提高了对账户进行操作的效率,实现了组合成结点账户、根结点账户、结点账户及该结点下各子结点账户的批量处理,能快速应对客户需求,有效提升客户体验。

银行在建设账户体系不仅要满足外部监管及客户要求,还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操作效率和管理成本。客户综合账户示例,如下: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3)账户与交易映射关系

账户体系分为多层级,也表明包含了多个账号,每个账号均可参与交易。使用账户进行交易时,必定需要指定使用某个账号,从而达到客户使用账号的明确性和便利性。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例如,通过币种和钞汇标志来区分账号,客户开立了美元活期账号,账号下分别开立了两个活期账号:一个是美元钞户,一个是美元汇户。客户在交易时,需要制定账号币种和钞汇标志。不仅可以用于客户分层账户体系的识别,而且也能基于币种和钞汇标志的账户收支情况分类统计。

账户体系中还有“默认账号”的概念,比如客户在网上支付,客户无法主导或希望系统自动识别的场景,如 POS 交易、ATM、手机银行等。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客户希望适用于各个业务场景的“默认账户”实现。满足客户在各种复杂业务场景使用活管理账号的便捷性、准确性要求。

(4)账户核算

核算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反映与控制的基本业务技术手段或方式。

在多层级账户体系中,每一层级的账号在一定条件下支持设置是否参与核算。不核算的账号需要从下至上设置,允许从下向上逐级设置账号不核算,不允许出现中断的情况。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使用不核算的账号做金融交易,只登记交易明细,不记录会计分录,真正参与核算为其上级账号。如其上级账号也是不核算,再往上查找上一层级账号,直到找到参与核算的账号。如果找不到参与核算的账号,则拒绝金融交易。

将账号由核算修改为不核算,需要对该账号做结息处理,然后将分户余额转至上级账号,即该账号对应的分户余额必须清零,以保证该账号不在对应科目余额上反映。账号由不核算修改为核算,通过账户层级关系维护功能实现。

(5)账户透支

建立的多层级账户,每一层子账号均可独立核算。通过相关的签约交易可以实现主账户下的资金池(资金池是主账户下所有子账户余额的总和)共享。每一个具有核算功能的子账号在余额不足情况下,可使用资金池里的资金,上下级子账户间的使用额度和资金计价通过协议约定。

通过协议约定在账户余额不足时,可支持透支的方式提前对外结算付款。透支的方式包括:日间透支,日终时轧差金额确认银行是否垫款;日间透支,银行实时垫款。

(6)账户管理

1)冻结控制

输入“主账户(银行提供给客户的账号,包括活期和定期主账号)”进行冻结,遇到司法冻结,权利机构通过主账户做冻结。

可以分为账户冻结和金融冻结。账户冻结指输入主账户,将该账号下所有层级的子账户做冻结处理;金额冻结指输入主账户,冻结该主账户下的一部分资金,所冻结的资金对任一账户都有效。

2)久悬户管理

久悬户是针对单位结算账户而言的,指账户一年内未发生除结息外的收付活动,账户余额在规定的金额内,在经转久悬科目交易,将其账户状态置为久悬。基本流程如下:

  1. 每日对当日满足转久悬户待确认处理条件的单位活期账户进行久悬户待确认处理,生成“待转久悬登记簿”(此时只是生成待转久悬的报表,还不是真正的久悬报表,不修改账户状态)。
  2. 针对已转入“待转久悬登记簿”账户的客户发出转久悬通知书,并登记发出通知日期。账户如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为 30 天)发生金融交易,则从“待转久悬登记簿”去掉。
  3. “待转久悬登记簿”中的账户在规定时间内仍未发生金融交易,则可针对已发出转久悬通知书的单位活期账户进行转久悬处理。
  4. 针对已转久悬户的单位活期账户进行销户处理。

3)账户销户余额证明

主账户销户需要将主账户下的所有子账户销户完成才可销户。子账户解约时,该账户不可存在下一层级账号,且必需对该账户做结息和余额转出处理。账户余额体现主账户余额上,查询交易输入主账户时,一般按存款类型展现账户余额,包括活期余额和定期余额。

支持按汇总出余额证明、按某一子账户出余额证明、按活期汇总/按定期汇总出余额证明。按汇总出余额证明时,可在余额证明中体现子账户明细的余额;按某一指定子账户出余额证明,体现该子账户的余额。

4)账户对账与报送

对账是指核对账目,在业务和账务核算过程中,为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可靠,对账簿中记录的有关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对的工作。便于对检查和核对过程中出现的记录不一致,根据实际情况纠正错误,以保证数据的正确。

可对多层级账户体系下的每一层级子账户选择是否对账,以及选择对账方式、对账周期和频率等;可对主账户进行对外出具对账单,亦可按每一层级子账户独立出具对账单。

账户对外报备或报送均使用主账号;活期账户的数据报送,按主账号统计该账号下所有同一类型账号的汇总余额报送;定期账户的数据报送,则按每一个具体账号的余额报送。

2.8  账户体系的应用部署建议

以Ⅱ、Ⅲ类电子账户为例,在应用部署上可以放在核心系统,也可以放在互联网核心。放在核心系统有利于全行账户统一管理及统一数据标准、有利于控制账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但核心有一定改造工作量;放在互联网核心,能使系统间集成关系变化小,外围系统改造量也小,不利于全行账户统一管理等等。各有利弊,主要还是看系统现状和行里诉求,确定更利于业务发展的部署方式。

根据以上种种介绍,由此可见,所有系统的业务处理都要同账户绑定,都依赖于账户体系。之所以要吃透账户体系,是因为核心系统的产品、交易、核算都是由账户体系决定的,不了解账户体系无从了解核算等流向。

账户体系还有挂卡等场景,总之,统一账户体系建设仍是现今值得深入探讨问题,不再进行深入论述。(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点赞、留言发表下观点并转发,后续可以进群交流,公众号里有进群的方法。留言并转发即报名入群)。

三、构建统一生态账户体系的关键

3.1  提高账户结构的灵活性

科技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的创新,甚至是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进入5G时代,人们已经开始走出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消费的传统模式,逐渐变成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渠道的新型消费模式。在这个大环境下,移动化、碎片化与场景化等特点,开始成为未来消费生态发展的主流趋势。

随着手机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逐渐增长,将营销环境的移动化特征完美地表现出来。及自媒体发展的泛中心化,逐步将个体的信息传播能力无限放大,人们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少数的几个焦点,即引发了消费者购物便利性、时间碎片化和地点泛在化的消费需求。

为了更好满足人们日渐移动化、场景化、碎片化的金融需求,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监管风向调整,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快速创新,在账户体系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账户结构的灵活性。通过参数化、虚实结合的结构设计,为银行提供便捷、可配置的多维度组合(如产品与交易、功能范围、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使银行账户模块部署更具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账户数据结构设计

通常,账户数据结构设计分为四层,分别是账户索引层、基本信息层、分类信息层和扩展信息层。其中,账户索引层是以全行统一账号作为唯一键建立全行账户索引,记录全部账户的编号及其对应的账户类型。

如下图: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层级细分如下:

  1. 基本信息层:针对每一类型的账户,记录该类型的账户的基本识别信息,可根据新增的账户类型,灵活扩展。
  2. 分类信息层:将一个账户的全部信息按信息种类进行划分,所有类型的账户,相同种类的信息共用一套数据模型。
  3. 扩展信息层:针对分类信息层的进一步细分,保证了一个种类的扩展信息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以基本信息层为例,由于不同账户的基本信息有较大差异,在存储上,采用分表存储的机制,为不同账户类型分别建立一张主表。账户的基本信息是较为稳定的,因此,为了提高查询存储效率,采取的是单表记录所有信息的平铺式数据结构。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基本信息变更,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表结构变更或者建立补充信息表。

3.2  打造综合化、深度化的账户能力

存、贷、汇是银行体系中的核心业务,仅体现出收款人与付款人之间的货币转移及资金流向,但归根到底,提炼出的信息、便利性和体验度是非常有限的。应时而生的互联网支付,在传统金融服务的能力的基础上,丰富了这一领域。例如:用客户画像、KYC行为分析、反欺诈、精准营销、交叉销售、产品组合,甚至是大数据风控与实时动态等手段强化金融服务和账户能力。

之所以要强化账户能力,是因为账户是直接面对客户的窗口和门户,账户体现着银行对客的所有诚意,账户的能力丰富化和体验的友好性直接决定了客户的去留。尤其是在监管一再强调缩减账户规模,最大化利用和管理账户的当下,若想在未来金融战场上取胜,得账户者得天下。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重视聚合包括账户、支付、投资、融资、企业服务等金融服务能力于一体的账户体系,打造综合化、深度化的账户能力。

◎账户体系组件示例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以上图积分账户为例,最早是从传统行业的消费场景演进过来的,主要是对用户消费行为的一种回馈。常见的有航空公司里程兑换、信用卡积分兑换、酒店积分兑换、淘宝值兑换等,不仅激励用户再消费,而且通过积分培养了用户习惯,累计消费行为和相应数据,开展营销活动。

再如上图的虚拟账户,它不受监管和核算要求,也属于互联网特色账户种类之一。相对而言,账户体系设计更灵活,一般是以某一个客户下某一账户下挂虚拟账户,可以下挂多个虚拟户,同时以产品等来区分场景。通常作为运营活动来设置的,比如说某客户购买一笔理财,银行赠予其10元虚拟币或优惠券,以及商户做收单平台等场景。

关于上图的虚拟账户,以P2P存管系统再举例: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整个流程如下:

  1. 用户在电商平台购买了商家的商品,并通过三方支付(如微信)支付一笔款项。
  2. 这一笔交易流水被同步到分账系统。这个同步工作,可以是分账系统直接对接微信来完成,也可以由电商平台同步给分账系统。
  3. 分账系统拿到这个流水后, 由于资金还没到账,首先把这笔收入登记为在途资金。
  4. 微信T+1日将资金结算到资金归集账户上, 这是一个虚拟户,平台无法操作这个账户。
  5. 分账系统按照分账规则和交易流水,将到账的资金分到平台自有账户、各个商家的账户上。平台自有账户是实体户,唯一一个平台可以操作的账户。而商家的账户是虚拟户,商家和平台都无法操作。
  6. 商家在平台上发起提现时,请求提交到分账系统,分账系统将账户余额打到商家指定的账户上。

总体来说,对于目前家家都祭出营销牌的情形,如果能够跨场景统一权益,搭建一套“真实结算账户+各类虚拟账户+多级台账”相结合的账户体系,通过不同组合和变化,服务线上线下不同场景(如通用积分)。

给用户“一个就够了”的感觉,这本身对于用户也更具备吸引力,同时也是统一账户体系建设者所要达到的目标。

3.3  探索灵活、便捷的账户形态

随着移动支付、自助终端和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人们使用银行卡、存折等传统银行账户介质的场景越来越少,卡片等实物介质开始使服务变得不够便利,人们越来越接受电子化银行账户的使用习惯,尤其是伴随着电子货币无纸化时代的到来,智能硬件和生物识别技术的成熟,引发了对未来银行账户形态发展的思考。

因此,灵活、便捷的账户形态不断被探索应用,如身份证、智能设备、人体指纹、虹膜、静脉、刷脸、蓝牙、语音等,为客户账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也为账户防御力提供了更为安全的保障。

◎账户的服务支撑

银行账户体系全解

3.4  加强账户的安全防御能力

账户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范围之广,关系到每一个人,包括个人手机APP账户、电脑网站账户、银行卡账户密码以及其它的一些账户信息等等。如果这些信息被泄露或者是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特别是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基础,且最重要的环节,银行账户的安全关乎国家金融,乃至社会的稳定。

加大账户安全信息技术的研究和使用,加强账户安全体系的设计,确立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适度平衡账户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打造安全稳健的账户使用环境。

有利于识别、衡量、统一监管和控制各种潜在的风险,既要防范客户资料泄露、账户盗用、非法洗钱、电信诈骗,还应防止自然灾害恶意侵入、人为破坏等,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提供安全、可靠、可用的电子货币产品,保护电子货币交易各方的合法利益。

目前,各种新兴支付方式的出现大大地便利了人们外出购物和消费等日常的活动,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关于消费观念等方面的转变。在未来的市场经济交易活动中,必定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的,但也携带了自身独特的风险。因此,构建统一生态账户体系必然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3.5  充分发挥账户分类机制作用

账户分类机制是银行借助监管之力,提升了个人银行账户使用效率,清理冗余账户。同时也对新开立银行账户的数量进行控制,有效的减少非必要开户,改善一人多卡的现象,能够减少银行资源的浪费,避免冗余账户的产生。而且在各银行考核指标中也降低了对发卡数量的要求,有效的提高了活跃客户数标准,进一步提升了存量银行卡的使用率。

账户分类机制还推动了网络支付的发展和监控,在当前诈骗产业链中存在买卖账户、虚拟代理管理开的的新形势下,网络电信诈骗得到实质性控制。例如,通过Ⅰ、Ⅱ类银行账户在数量和限额上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法分子使用虚假匿名账户的难度,对不法分子交易转账的金额进行约束,可以有效的保障人们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但当前传统银行间竞争加强,加之金融科技的冲击,竞争将日趋激烈,谁抓住了市场,谁就能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想要真正拿回市场,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结构,打造移动化、场景化的生态新型账户体系,重点挖掘Ⅱ、Ⅲ类账户的价值,最大化发挥账户作用,延伸账户使用领域,外部需求深度合作,积极融入场景生态,设计满足生态需求的产品,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以此扩大账户覆盖范围,提高账户的使用粘性。

结束语

账户是资产持有、交易、清算结算以及金融当局统计监测和监督管理的基本载体,是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运行的基础。账户体系通常覆盖一国境内外各类市场主体,建设、运维成本高,一旦形成,不易调整,而且会使资产持有、托管、交易和相应的清算结算,以及相应监督管理等都呈现出很强的技术和制度路径依赖特征,从而对金融市场具有长远影响。因此金融当局应对账户体系模式选择及其建设、管理由长远考虑和清晰的目标。另外,银行业务&技术的知识永远学不完,一定是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才能得到深入的理解。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4)
上一篇 2021年1月24日 下午11:15
下一篇 2021年1月24日 下午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