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新华社瞭望智库联合撰写的《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调查研究报告》正式发布。宜信研究院的研究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报告的调研和撰写工作。
课题组历时半年,面向51家各类型商业银行开展问卷调查,并走访调研10余家代表性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最终形成7万余字的调研报告,以期为金融管理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决策参考,为从业机构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指南。
《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调查研究报告》构建了评估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能力的成熟度模型,形成包括战略规划、组织文化、业务流程、技术创新、数据治理、生态合作六类领域及26项具体要素的分析框架,并将数字化转型分为起步、探索、过渡、发展和领先五个阶段。同时,基于调研样本自评估、系统动力学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转型举措与政策建议。
目录
一、前言
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国际经验
三、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能力成熟度模型
四、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自评估分析
五、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六、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工具箱
七、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与分类举措
八、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政策建议
精彩预览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实践,部分数字化转型举措取得良好成效,但总体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实施《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标志着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模型构建与分析方法
该调研报告构建了评估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能力的成熟度模型,形成包括战略规划、组织文化、业务流程、技术创新、数据治理、生态合作六大领域和26项具体要素的分析框架。并将数字化转型分为起步、探索、过渡、发展和领先五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动态、渐进的系统性工程,各要素领域存在相互关联作用,部分关键要素受影响时会产生倍乘和放射效应。
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能力成熟度模型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因果关系图
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自评估分析
基于上述模型,课题组选取51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作为样本,针对其数字化转型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报告显示,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参与调研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调研银行)数字化能力成熟度大部分处于发展阶段,整体数字化能力自评估得分为3.01分(总分为5分),41%的调研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75%的调研银行正在或已经制定了全行级数字化转型方案,超过70%的调研银行在招募数字化人才、建立全行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搭建平台整合金融与泛金融场景、改善线上渠道和交互体验等方面已采取措施。
从银行类型看,由于机构规模、技术实力、数字基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类型调研银行的数字化能力差异较显著,新型互联网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能力自评估得分高于调研银行平均水平,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能力自评估得分低于调研银行平均水平。
从转型领域看,调研银行整体在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领域自评估得分最高(3.47分),并有76%的调研银行认为战略规划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很重要,体现了战略先行的特点。技术创新和生态合作领域自评估得分在所有领域中得分相对较低(分别为2.45分和2.88分)。53%的调研银行认为数据治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很重要,但调研银行整体数字治理领域自评估得分为3.03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业务情况看,调研银行在支付汇款和个人信贷业务的数字化能力相对较高,在资产管理和票据业务的数字化能力相对较低。调研银行在渠道获客环节的数字化能力自评估得分为3.09分,相较于风险管理(3.40分)和交易处理(3.31分)更低。
从资源投入看,90%的调研银行正加大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力度,但各银行规模差异较大。30%的调研银行2018年信息技术投入占总营收比例为1.5%-3.0%,26.5%的调研银行占比超过5%。60%的调研银行信息技术人员占总员工比例低于5%,12%的调研银行占比超过30%。
从技术应用看,大数据和生物识别技术在调研银行应用广泛,银行占比分别均在96%以上。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在调研银行应用占比较小,分别为43%和27%。云计算、人工智能在调研银行应用占比均超过了60%。新型互联网银行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应用方面更为积极。
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基于调研分析与深度访谈,课题组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然面临如下挑战:
在战略规划领域,战略执行缺乏配套制度流程且难以量化,战略研究缺少团队和数据支持,战略定位缺乏市场纠偏机制,战略目标不清新且缺少深度与广度,缺少“一把手”工程战略高度。
在组织文化领域,跨部门跨线条协同机制欠缺,难以平衡组织型的利益冲突,组织市场化考核困难,组织间定位不清晰容易造成冲突,敏捷组织文化容易流于形式。
在业务流程领域,业务场景营销缺乏数字化动,传统业务流程再造代价高昂,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机制难以理顺,产品体验以客户为中心转型困难,风控能力落后于业务发展,业务场景与创新技术难以结合。
在技术新领域,创新技术人才不足,创新技术与业务模式结合存在困难,创新技术带来运营安全合规挑战,新技术自身不成熟,“小前端+大中台”架构以及适应创新技术的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体系建设难度大。
在数据治理领域,数据质量有待规范提高,数据价值挖据能力欠,数据孤岛问和自身复杂度问题较为严重,基础设施和人才投入程度不够,数据治理缺乏顶层设计,数据隐私管理尺度难以把握和平衡。
在生态合作领域,生态圈端到端运营能力不足,生态圈价值定位不清晰,内外部合作组织与文化冲突难以调和。
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工具箱、路径与举措
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结合国际经验、机构访谈和文献研究,该调研报告分别从战略规划、组织文化、业务流程、技术创新、数据治理和生态合作领域给出了共计146条转型举措的数字化转型通用工具箱,供商业银行根据自身转型特点和能力短板参考使用。同时,通过对调研银行数字化能力自评估得分的聚类分析,将调研银行分为起步探索、补齐短板、均衡发展、全面领先等四个梯队,以数据为主线,分门别类给出数字化转型的步骤安排建议。
四梯队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
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政策建议
为实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安全可控和平稳有序,该调研报告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引导数字化转型的正确价值导向。引导商业银行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切实贯彻《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等政策文件,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能力禀赋积极稳妥推进数字化转型,注重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二是切实加强数字化转型的全面风险管理。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在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和声誉风险等方面带来的新变化,改进和优化现有全面风险管理规则要求,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健全覆盖业务、网络、技术、数据等各领域、各环节的,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督促商业银行在与各类第三方机构建立开放合作关系时,把合作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风险框架之下,做好对合作方的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名单管理和持续监测,承担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
三是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结合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趋势,在数据治理、技术应用、网络安全、开放API、业务外包等领域,逐步建立完善数字化银行和金融科技监管规则体系。注重借鉴监管沙箱、创新加速器等国际经验,加强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建设,提升监管科技应用水平,使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类金融创新真正做到“看得懂、穿得透、控得住、管得好”。
四是加快推进金融科技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原则,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实践标准化,研究发布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规则指引,加快制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在金融业应用的技术标准,完善数字服务、产品创新、外包合作等业务规范。在团体标准实践成熟领域、底线型金融安全领域、涉及金融消费者基本权益领域,积极研制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国家标准及金融行业标准,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创新提供更高层级、规范统一的标准支撑。
五是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规范和引导商业银行提供金融科技产品和数字化服务,及时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当行为,防止因数字化转型产生新的数字鸿沟和金融排斥。引导商业银行将金融消费者保护融入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制定先行赔付、保险补偿等金融消费者保护措施,从源头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和数据安全。督促商业银行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通过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等方式,避免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成本向金融消费者不合理转嫁。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