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的转型成果如何?谈三点感受

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结束,财富客户同比增长18.4%,达到了92.25万户;私行客户同比增长了26.3%,达到了5.53万户。

其中私行达标客户AUM规模10,494.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0%。

什么是财富客户?什么又是私行客户?

财富客户指在平安银行的资产超过50万的客户;而私行客户则是资产超过600万的客户。

这些客户是每家银行都竭力争取的优质客户。

很厉害。

那么,平安银行是怎么做到的?他们做对了什么,才获得这样的成果?

今天,我就把我这次去平安银行交流后,得到的3点感悟分享给你,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一、战略得当

第一点感悟,是平安银行的战略得当。

什么意思?

这几年,作为商业顾问,我跟很多传统金融公司、银行打过交道,也和非常多的一些新兴的金融科技的人做过深入交流。

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面对一些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传统的金融公司会说,

什么金融科技,你们只不过是在国家还没有监管到你的前提之下,干了一些不合规的事而已。

你们懂什么风险管理,什么信用管理啊!

如果国家用一样的监管来监管你们,看你们还怎么经营。

 

而金融科技公司又会对传统金融公司说,

你们这些传统金融公司,效率很低。

你们那叫什么风险管理?

只不过让人拿200万的房子来抵押,然后借给人家100万。

不做任何抵押,你也把钱借给别人试试看?这才是风险管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孰对孰错,我们不做讨论。

但这反映了很多传统金融从业者的一个心态,有的人甚至会说,在传统金融被如此严格的监管之下,什么事都干不了,还提什么科技创新?

平安银行的同学跟我说,面对监管,平安没有踌躇不前,提出了“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战略方针。

在接下来的3年转型中,平安银行围绕这个战略,坚定执行。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走出了一条既符合监管,又兼顾创新的道路。

其实,提到战略,除了平安银行清晰的战略方针之外,整个平安的战略设计也值得我们学习。

平安的战略设计是什么?

那就是在几年前,平安就高屋建瓴,搭建起了平安综合金融这个战略设计框架。

什么叫平安综合金融?

平安的根基是保险,然后才有了现在的平安银行,还有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平安好医生,陆金所等等。

这些其实都属于平安,它们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矩阵,这个矩阵就叫平安综合金融。

这就好像下围棋。

眼中是全局的时候,你可能会不断摆下一些闲子,看起来没什么用。

然后等到战局到了后面,这些闲子的价值就体现了,它们能在将来给你做好接应,助你决胜全局。

而平安,则是国内少有的一家能下如此大的一盘棋的金融机构。

5年前,甚至10年前,摆下一些闲子。

但是等到了战局进入后期,需要发力的时候,平安旗下的各个金融服务之间就有可能形成大量协同。

举个例子。

比如,平安好医生是如何接应平安银行呢?

平安好医生推出的企业远程医务室服务,这个24小时在线问诊,同城1小时闪电送药的服务,就可以免费给到平安银行的客户。

因为现在企业有医务室的公司比较少,员工看病还需要请假,去医院排队。

但是如果你是平安银行的企业客户,那么你的员工直接就可以在平安银行的APP里上平安好医生,在线问诊、闪电送药了。

对企业和员工来说,都非常方便。

作为平安银行的个人客户,你同样可以享受这项服务。

这就是平安好医生对平安银行的接应。

除了平安好医生,平安银行和平安保险、汽车等等平安集团下其他板块都可以进行联动,优势互补。

之间

这就是接应的力量。

这个力量非常巨大,如果其他银行是一支军队在作战的话;那么平安就是一个军团,有多支军队在一起协同作战。

也是平安这家综合金融机构所独有的战略优势。

我们很多企业家,把战略设为明年业绩增加30%,收入提高50%。

这些不是战略。

战略是布局、摆闲子,是用30%的精力去做与现在业务、业绩关系不大,但是未来有用的事。

这才是战略。

这就是我对平安银行的第一点感悟:战略得当。

二、用对人才

第二点感悟,是他们用对人才。

确实,一个优秀人才对一家公司太重要了。万事都需要人来做,人不对的话,战略再对都没用。

那平安银行是如何用人的呢?

第一、科技银行,一定要用科技人才。

就比如主导平安“互联网+金融”战略的蔡新发,他就是平安重用的科技人才。

在加入平安之前,蔡新发在美国硅谷工作13年,曾担任eBay美国总部首席工程师。

2011年回国,历任PPTV高级总监、携程酒店事业部首席技术官。

从履历就可以看出,蔡新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互联网人才。

在我这次受邀交流中,正好也有机会和蔡行做了面对面交流沟通。

针对平安银行转型是否对标招商银行,他说,

我们不要对标招行。

因为招行已经是零售银行的巨头,我们用它的打法,肯定不会走到它的位置。

所以,做零售银行,我们要用全新的方法来做这件事。

 

再比如针对效率问题,他说,

从企业效率角度来说,相对于优秀互联网行业,今天的传统金融的效率只能打30分。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机构在美国没有流行起来,不是他们不参与,是因为他们原先的金融服务已经很方便了。

但,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我们现在服务的效率只有30分的话。

那我们,金融行业其实就有太多的事是可以做、可以提高、可以进步。

 

作为一位传统银行从业者,蔡行能这样说,坦诚指出传统金融的效率、服务质量问题。

这可能和他在美国硅谷、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很久,有很大关系。

为蔡行点赞。

平安银行因为有了蔡行这样的科技人才,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科技水平,还因此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外部视角。

这个视角是那些一直在传统金融打拼起来的人很不容易获得的视角。

非常珍贵。

所以,平安用的第一种人,就是像蔡新发这样的科技人才。

— —

第二、金融业就要用金融业最好的人才,用行业精英级别的人才。

比如,张慎,现任平安银行零售风险总监,兼零售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在加盟平安银行之前,他曾任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国际部信用审批及客户发展副总裁、美国中小企业部风险决策副总裁。

美国运通公司,创立于1850年,在信用卡、旅行支票、旅游、财务计划及国际银行业占领先地位。

所以说,像张慎这样的,在同行业、华尔街等顶级的金融机构有相当深厚经验的行业精英人才,是平安用的第二种人才。

— —

第三,善用平安的综合金融人才。

什么是平安综合金融人才?

就是那些在平安多个板块中历练过的人才。

就比如,平安银行的董事长谢永林,1994年加入平安后,在平安产险、平安寿险、平安证券等板块都有磨炼。

这样的人才,能深刻理解平安的组织文化,更好地融入集团,与矩阵中的其他板块业务更好地协同、联动。

— —

以上,就是平安银行用的三种人:科技人才、行业精英、综合金融人才。

这就是我对平安银行的第二点感悟:用对人才。

三、科技务实

第三点感悟,是他们科技务实。

什么叫科技务实?

因为科技是我们实现战略目标的工具,所以把科技用在提高企业效率,增加用户体验上面,就是科技务实。

那,平安银行是怎么做到科技务实的呢?

平安的同学跟我说,他们内部有个“四化”的打法,很有意思。

哪四化?数据化经营,线上化运营,综合化服务,生态化发展。

数据化经营:AI赋能业务升级,数据驱动管理与风控;

线上化运营:100%全业务及管理线上化;

综合化服务:队伍综合化展业、产品服务综合化升级;

生态化发展:对内深化综合金融、拥抱五大生态,对外加快开放平台。

听起来有点抽象?

我们就以数据化经营这个打法举例来说明下,平安银行的科技务实。

比如,为了让知识库更好地支持智能客服机器人,平安银行专门成立了一个200人的坐席团队。

每天处理数万笔客户电话记录,将客户录音信息整理成知识条目,录入系统成为训练样本。

截至目前,已经投入训练3年。

今天,平安的AI客服已经占比90%,节约坐席人力3000人,客均运营成本下降了38%。

用200人陪练,节省了3000人的客服。

这是科技务实,是在用科技提高企业效率。

— —

再比如,入选了人民网2020科技创新前沿企业优秀案例:SAFE系统。

作为一套反欺诈系统,从投入使用到今年11月末,SAFE系统已为客户拦截损失超过24亿元。

那这套系统有什么独到之处?

传统反欺诈系统,不能实施拦截,只能发生了一笔伪冒案后,才能拦截。

但SAFE系统,可以进行实时侦测。

在每一笔交易发生时,通过一套大数据模型规则,计算分析交易是否正常,一旦发现欺诈交易,可以在刷卡瞬间进行拦截。

举个具体例子。

曾经平安银行的一名信用卡客户出国去日本,但他的信用卡正在加拿大产生一笔三千多加元的交易。

SAFE系统判断出非本人操作,第一时间拦截了交易。

随后,银行工作人员致电客户,验证客户正在日本。

帮助客户避免了三千加元(近1.5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这是科技务实,用科技帮助客户减少损失,给客户更好的服务。

— —

很多人把科技当做追星、当成时髦。出来了,就拥抱,就All in。

移动互联网出来了,就All in 移动互联网。

人工智能出来,就喊All in 人工智能;

但是移动互联网来了,人工智能来了,你发现他们根本没有All in。

他们只是觉得既然大家都在谈科技,我不拥抱科技就显得我落后了,所以我也拥抱科技。

这不是务实。

科技不是追星,不是时髦。

科技是提高企业效率、更好地服务客户的工具。

这样用科技,才是务实。

这就是我对平安银行的第三点感悟:科技务实。

最后的话

战略得当、用对人才、科技务实,是我与平安银行交流之后,最重要的三点感悟。

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当科技在高速变化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迷失。

迷失于科技本身。

我们会把拥抱科技当成时髦,而忘记科技的目的。

科技作为工具是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然后科技本身又会带来新的问题,于是我们再去解决下一个问题。

通过不断地用科技解决问题,提升客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这才是科技的真正意义所在。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15日 下午10:28
下一篇 2020年12月16日 上午9: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