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银行业协会
作者 | 交通银行 发展研究部 周昆平、唐建伟、何飞
本文深入探讨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提出以“立足自身、稳健经营、短期做大、长期做强”作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方向,结合实际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客户定位、提高获客能力、提升审批效率、加强风控能力、加大激励力度六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一、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的重中之重
在时代潮流趋势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赢得政策红利的重要载体。当前,国家对普惠金融开展较好的商业银行,给予了丰厚的政策红利。比如,《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提出以下支持政策:一是提升小微不良贷款容忍度,促进从业尽职免责落地实施。二是完善涉农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核销处置政策,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三是对普惠金融业务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在存款准备金政策方面给予一定激励。四是在宏观审慎评估(MPA)政策参数方面,对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工作执行较好的商业银行予以适当倾斜。在此意义上,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商业银行充分获取政策红利,促进业务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提升息差水平的重要手段。当前,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及内部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息差急剧收窄成为制约商业银行盈利增长的瓶颈。与其他业务相比,普惠金融成为商业银行提升息差水平的主要突破口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实现长远息差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普惠金融的重头戏——小微金融为例,一方面,商业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时,拥有更大的定价权,能够从资产端增加贷款收益。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放贷基础上吸收小微企业存款时,具备有利的议价权,能够从负债端降低存款成本。与此同时,随着小微业务规模的不断壮大,“一增一降”效应将进一步放大,息差水平将获得持续、显著提升。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改善客户结构的重要方式。改善客户结构是完善息差管理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当前,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较为单一,这与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过于依赖大中型客户有关。然而,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大中型企业的“去产能、去杠杆”进程加快,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受到明显影响。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回归本源”、“金融降杠杆”等政策落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由于大型企业及金融机构本身即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在获取金融服务过程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使得商业银行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相比对公和同业业务,普惠金融业务涉及的客群种类多样,并且都有较为广阔的发展预期,对于商业银行客户结构改善非常有利。此外,大中型企业也是由小微企业成长而来,发展普惠金融能够为商业银行培养大中型客户夯实基础。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分散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当前,“防范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并列为金融发展的三大任务。从商业银行现状看,虽然业务不良率有所控制,但仍然面临反弹压力,尤其在防控重大风险上面临挑战。事实上,普惠金融天然具有分散风险的优势。以小微金融为例,一方面,小微业务笔均金额较小,不易形成风险集聚。另一方面,小微业务客群分散、操作灵活,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即便出现逾期或不良贷款,放款主体不仅可以依靠技术手段进行精准催收,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批量处理。此外,“收益覆盖成本”的风控理念,能够使普惠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更为灵活且富有韧性。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小微企业法人约有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约6200万户,中小微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由此可见,小微企业涉及人群众多,已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微企业是金融服务实体的首要目标和重要方向。商业银行要把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小微实体看作自身的社会责任。事实上,商业银行已经在开展公益扶贫等多个方面赢得社会赞誉。当前,在互联网金融机构相继暴雷,普惠金融业务缺口凸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勇挑重担、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社会公众对其给予更好地认知与判定。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重要方向。一直以来,普惠金融业务存在的分布广、组织散、风险高等特征,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展业积极性。同时,通过传统手段发展普惠金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弱等问题,导致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不可持续。随着技术进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能够支撑普惠金融业务的获客渠道创新、营销方式创新、客户画像创新、信用评级创新、风控手段创新,是商业银行规模化展业的有力抓手。当前,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研究推进稳健,实现落地应用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事实上,包括蚂蚁金服、腾讯金融、京东金融等在内的金融科技巨头,工行、建行、交行、民生、浙商等在内的大中型商业银行,都已借助金融科技实现小微展业效率提升。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已然成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落地应用的重要方向。
二、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建议
在国家鼓励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指导下,商业银行应当将“立足自身、稳健经营、短期做大、长期做强”作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方向。
(一)立足自身
充分认清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突出问题及其背后的重大阻力,是立足自身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商业银行既要着力完成监管规定的“两增两控”目标,又要做好自身普惠金融事业部改革。为此,商业银行必须针对当前突出问题,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治标”目的。另一方面,为促进普惠金融实现全面化、高效化、规模化、持续化、整体化发展,商业银行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明确的时间节点,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客户定位不到位、技术支撑不到位、风险管理不到位、政策激励不到位的问题,以此实现“治本”目的。
(二)稳健经营
在立足自身基础上,加快形成“专营团队+传统网点+线上平台”的稳健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发挥已有优势,基于“专营团队+传统网点+线上平台”的经营模式,将“短、小、快、频”的标准化普惠金融业务收至线上,实现全自动审批管理;将重点普惠金融业务交由专营团队负责,合理、有效围绕供应链发展普惠金融;同时继续推动省辖分行成为普惠金融展业主阵地,着力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普惠金融专营网点。
(三)短期做大
以普惠金融事业部改革为契机,以稳健经营模式为抓手,用两至三年时间做大普惠金融。之所以要用两至三年时间,是因为:一是要给政策完善及执行留时间。商业银行需要因时因地对现有政策做细化调整,并给政策执行留足时间。二是要给队伍建设及培训留时间。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队伍建设正处于攻坚克难阶段,在队伍建设完成后,还要通过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人员素质。三是要给“省辖分行成为普惠金融发展主阵地”留时间。当前,很多省辖分行尚不具备规模化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础,部门设置、人员配备、政策激励等尚不完善,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四是要给技术创新及数据应用留时间。商业银行的技术创新尤其是线上化展业技能尚不成熟,同时,商业银行的数据应用尤其是标准化普惠样本累积尚不充分,这些都需要宽裕的时间保证。
(四)长期做强
在短期做大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再着力实现普惠金融做强目标。做强目标的核心要点包括客户多、风控强、盈利稳。比如,所有省辖分行都要涉足普惠金融业务,不同省分行的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平衡,省分行本部与省辖分行的普惠金融业务比例协调,不同项目及产品的开办进度协调。全行普惠金融客户定位明确,不同类型客群划分合理,客户结构丰富、活跃度高、不良率低。在监管的统一口径下,全行普惠金融产品覆盖线上线下,产品与客户匹配得当,普惠金融的盈利水平稳步提升。
三、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对策建议
从现状看,思想认识不到位是滞约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集中反映为“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不会做”。客户定位不到位是滞约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集中反映为“统计口径容易更改、客户划分不够明确、贪大厌小心理严重”。技术支撑不到位是滞约商业银行普惠金融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集中反映为“平台搭建及运营技术落后、数据分析及处理技术落后、模型构建及维护技术落后”。风险管理不到位是滞约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集中反映为“风险管理理念保守、风险管理流程僵化、风险管理手段陈旧”。政策激励不到位是滞约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集中反映为“政策激励要点不明确、政策激励手段不丰富、政策激励效果不突出”。
显然,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好普惠金融,思想认识是根本,客户定位是基础,技术支撑是依赖,风险管理是关键,政策激励是保障。为此,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是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客户定位、提高获客能力、提升审批效率、加强风控能力、加大激励力度,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
第一,加强思想引导。商业银行总行要定期对普惠金融的实际开展过程进行指导,以提高思想认识为首要目标,着力破除“不想做、不愿做”的思想顽疾,改变“不敢做、不会做”的经营现状。同时,总行应通过现场讲授、内网宣传、官微发文、在线指导等方式,定期对普惠金融现行政策做深刻解读,以巩固思想认识。
第二,加强政策理解。商业银行分行领导要带头认识开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坚定思想意识不动摇,把“做大做强”普惠金融作为分行战略转型的重要目标。分行办公室、普惠金融事业部及其他相关部门要深入理解总行政策要领,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具体政策予以细化,做到“大的原则不违背,小的方针不僵化”。同时,分行要着力加强业务培训,做好传导总行政策的关键人角色。
第三,加强政策执行。商业银行的基层经营单位要转变“唯大企业至上”的意识形态,合理调整工作重心至普惠金融业务,贯彻执行总行政策,做到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知行合一”。同时,经营单位要将“及时反馈”思想融入日常,打破“报喜不报忧”的反馈思路,做到反馈内容与实际情况“表里一致”。
(二)明确客户定位
第一,明确普惠金融统计口径。一直以来,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统计口径调整频繁,导致多项指标的含义及范畴发生明显变化,失去前后可比性。为此,商业银行要结合监管要求、市场发展及自身情况,综合企业注册资本、年营业额、企业利润、税务缴纳、员工人数等指标,合理设定普惠金融统计口径,明确“小”和“微”、“普”和“惠”的统计标准,严格按照既定口径拓展客户。
第二,明确不同客群展业模式。针对不同类型客群交叉重叠的现象,建议商业银行在标准划定基础上,根据不同客群的特征及地域差异,采取针对性展业模式。对于商业银行当前较为推崇的基于供应链的重点客群,建议结合“产业链”、“商圈”、“银政”、“科技金融”、“园区”等各自特征,开发适配度高的产品。例如,采用“投贷联动”服务“科技金融”、“园区”客群等。
第三,明确各类客群拓展比例。商业银行总部应明确不同地区不同客群的拓展上限及下限,使得不同客群比例适宜、分布合理。对于省分行而言,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不应过于依赖某一类客群,谨防风险集聚爆发。就新客户拓展与老客户维护而言,应当结合客户生命周期及风险收益情况,有选择地采取相应措施。
(三)提高获客能力
第一,加快队伍建设。加快队伍建设是提升获客能力的关键。商业银行要从量和质两方面考量普惠金融队伍建设成效,将队伍建设是否完备,作为普惠金融展业是否到位的检验标准。省分行要把握普惠金融事业部成立契机,着力推进普惠金融从业队伍建设,以“精兵强将”支撑获客能力提升和业务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线上平台。与互联网金融巨头相比,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线上展业进程缓慢,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规模获客及品牌建设。对此,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加快线上平台建设,通过线上化产品实现规模获客。另一方面,各银行之间要相互借鉴经验,同时加强与互联网平台的交流合作,通过引入后者的技术及数据资源,来扩大经营范围。
第三,开展精准营销。要善于运用微信、微博等开展点对点营销,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交叉营销,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个性化营销。要通过互联网渠道,按照小微客户批量化、批量客户个性化、个性客户分层化、分层客户数据化、数据客户智能化的方式,全面提升规模获客效果。
第四,加强精细管理。加强客户精细管理的目的是巩固获客成效。要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目标客户、潜在客户、正式客户、边缘客户、流失客户进行分类分层分级,并着重做好存量客户激活、增量客户维护、流失客户分析等精细化管理工作。
(四)提升审批效率
第一,完善相关政策。商业银行要加快专项授权政策的修订、白名单授信标准的修正、不同地区限制级行业的调整、担保机构准入标准的调整、异地授信管制政策的调整、老客户续贷标准的调整等,从政策上解除桎梏审批效率的枷锁。
第二,开发信贷产品。由于信用贷款天然具有流程精简特征,商业银行要加快推进普惠金融产品开发,着力提高信用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充分发挥信贷产品在提升审批效率上的优势,力争实现信贷产品的全自动审批。
第三,优化审批流程。审贷分离是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流程繁琐,往往会导致展业效率低。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的平行作业模式,切实提升作业效率。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组织架构,着力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审批效率。
第四,加强部门联动。所有部门都要从客户角度出发,将提高审批效率作为服务客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联动过程中,普惠金融事业部要做好“牵头人”角色,主动与其他部门加强沟通,其他部门要做好“配合人”角色,积极参与联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切实做好转介工作。
(五)加强风控能力
第一,更新风控理念。商业银行目前的普惠金融风控理念较传统,授信政策、流程与大客户授信并无区别,无法实现集约化管理。在不踩监管红线的前提下,商业银行要基于“大数法则”和“价格覆盖风险原则”,及时更新普惠金融风控理念。同时,要通过系统培训、集中演练、情境模拟等方式,提升基层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
第二,加强数据支撑。数据是支撑风控能力提高的核心要素。就目前情况看,商业银行在数据应用上,并未实现客户与数据的完全匹配,不同部门在数据使用上存在壁垒,客户分散在不同条线的数据未形成联通。为此,一方面,商业银行要成立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着力打通内部数据。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积极拓展电商、运营商、公共服务等外部数据。
第三,加强科技运用。要运用科技手段做好普惠金融客户的分类分层分级,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风险预判,制定利率级差管理方案,着力提升差异化利率定价水平。同时,要着力构建智能风控系统,着力提高大数据评分、贷前反欺诈、贷中异常监控、贷后逾期催收等风控能力。
第四,加强不良处置。要综合运用贷款重组、集中上收、联合催收、诉讼管理、核销处理、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及时处置不良资产。同时,要着重增强风险疏导能力,尤其要在业务逾期阶段及时控制风险。
(六)加大激励力度
第一,明确考核要点。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明确普惠金融业务的考核要点,尤其是要明确联动开展业务的绩效比例,按照普惠金融展业流程及各方贡献大小,为联动展业中的“牵头方”与“配合方”制定合理考核方案。
第二,加大资源配置。商业银行要直接面向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专项支持计划,为表现突出的普惠金融专营团队及客户经理设立专项奖励计划。省分行要为所辖行配置更多资源,同时要紧密结合普惠金融业务特征,保证资源配置的持续性和连贯性。
第三,落实尽职免责。按照监管要求,商业银行总行要加快完善与普惠金融从业人员相关的尽职免责政策。省分行要贯彻执行总行规定,从根本上释放普惠金融从业人员的巨大压力。省辖分行要对普惠金融客户经理、专营团队给予考核倾斜,以减轻其展业包袱。
第四,拓展晋升渠道。商业银行要为优秀的普惠金融客户经理提供更多转岗及晋升机会。同时,要为普惠金融专营人员营造宽松的从业环境,提高普惠金融专营人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使其成为全行普惠金融业务开展的中坚力量。
统言之,商业银行“做大”普惠金融,就是要“举全行之力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即全行团结一心、共同协作,稳步提高普惠金融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着力扩大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市场覆盖面及品牌影响力。商业银行“做强”普惠金融,就是要“以发展普惠金融反馈全行”,即充分汲取普惠金融展业红利,最大化普惠金融业务的综合贡献度,尤其要在提升息差水平、改善客户结构、分散业务风险、促进板块联动上取得突破,最终通过“做大做强”目标,实现普惠金融展业与全行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