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近日,三位有着金融科技领域丰富经验的“老兵”——百融云创创始人、董事长、CEO张韶峰,中国民生银行直销银行部副总经理贾凤军,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高级顾问翟南宾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数字普惠金融: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
根据对话内容,我们将嘉宾发言整理如下:
话题一:2020年的特殊形势下,金融机构的实践者有哪些感悟?
翟南宾
今天是10月22号,今天是包容会第四次普惠大视界的活动。第三期活动是在8月20日,那一天正好是“两高院”发布《民间金融机构贷款上限》的文件。今年是非常特殊的年份,经历了很多变化。在宏观层面,据统计今年和金融相关的政策推出有100多项,包括金融让利、特殊国债和一些行业中小银行的改革;在行业层面监管也出了一些政策,其中有两个是业内较为关注的,一是《互联网贷款指导办法》,二是“民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的调整。我问一个问题,在新形势下大家有什么感悟?
贾凤军
今年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非常大,第一个感受是“难”,虽然现在疫情正在结束中,特别是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实体经济的恢复需要时间。面对困难,国家要求金融给实体经济让利,也给了很多政策。对于普惠金融来说,给实体经济输血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的机遇,比如金融科技就再次迅猛发展。
张韶峰
今年的困难不仅体现在金融需求侧,也体现在金融供给侧,甚至体现在我们这种第三方的金融科技公司。疫情冲击加上利率下行使得一些相对实力没有那么雄厚的金融供给方,比如小贷公司、互金公司的境况不乐观甚至生存堪忧。但我们确实要看到数字化转型中的机遇,哪些机构能够率先完成转型,能够成为下一拨中的弄潮儿,也能够抓住下一个浪潮,再过几年就能够突围迎来下一个辉煌。
话题二:为什么小微企业的贷款始终难且贵?
翟南宾
最近流行的一个词是“量升价降”。在普惠金融领域国家有很多要求,比如“三个不低于”,还有大中小型银行、互联网银行都要入局。为什么小微企业的贷款总是既难又贵?甚至是全世界的难题。
张韶峰
之前我对这件事情的认知也不透彻,经常听说小微企业、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和三农人群是受到金融服务排斥的。当我真正和金融机构合作以后才发现他们确实很难,不是因为金融机构“嫌贫爱富”,他们也要追求商业可持续性。而金融的核心本质就是风险定价,可是小微企业最大的难题在于非常难以准确评估和计量风险。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小微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难以获得。另外有贷款和融资需求人出现不良的概率其实比没有这种需求的人要高,金融机构缺乏判断的依据,所以必然导致小微企业和“三农”很难获得金融服务。
当然金融机构可以不求规模,求好看的不良率,可是规模上不去,价格也肯定下不来,这一点注定了当前小微群体的金融服务会难又贵。但未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和经营行为也能够被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比较方便地采集。只要能够采集就能够被计量,计量模型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至少能分辨我们挑出那些一百个小微企业里能存活的20家,存活下来有30%足够好的就可以放贷,这也是巨大的进步,这一天能够到来,只是时间的问题。
贾凤军
我补充两点。小微企业经营的风险偏大,因为企业体量小,产品相对单一,客群少,抗风险能力弱,这是从企业的角度讲。我之前看过一个材料,现在城市里购物中心的餐馆三分之一盈利,三分之一的亏损,三分之一持平。按照银行的标准,那三分之一盈利的才能贷款。从传统角度看,银行确实很难平衡。但这些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别是支付领域的发展,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了,小企业的客户用支付宝、微信付款,起码有一定比例的经营情况是掌握了,是有数据的,采集出来也是可信的;政府也做了很多来改善信用环境,比如农户、农田、宅基地使用权三权分离后,合格抵押品方面国家也做了很多努力。这几年技术、政策和整个大环境都已经在改善了。
翟南宾
一是实体小微本身存活率低,二是我国在快速发展期,所以很多东西变化特别快。如果回过头看日本和欧洲很多成熟经济体,他们的“百年老店”,起码也是二三十年的发展史,这种企业就容易判断了。但我们企业本身变化太快,市场和企业变化都太快,本身金融机构自身对于小微客户也经验不足,没有积淀,下沉很难。
话题三:中小银行怎样做数字化转型,有哪些要素和前提条件?
翟南宾
现在我们知道农商行、农信社包括部分的城商行压力都很大,一方面是疫情的外部客观原因,但还有一个说法是,中国银行业的扩张周期已经结束了,现在要靠内功,靠自身精细化经营。所以,我想问一下各位嘉宾,如果你们自己是农商行或城商行的领导,拥有几百上千亿的资产规模,这种银行怎么转型?肯定不是说所有的都能转过去,转型有哪些重要的要素?中小银行怎样数字化转型,有哪些要素和前提条件?
贾凤军
我个人觉得转型这个词说起来很简单,首先是领导要想清楚往哪个方向走,这是核心中的核心。什么叫做转型呢?无非是要换一个客群,或者增加一个客群。另一方面是产品方面的转型,产品是要换一下,还是现有纵向或者横向扩展,从这两个角度讲,领导要想清楚,是否要数字化转型。
张韶峰
还有一个是组织和文化,因为银行总体是一个风险厌恶型的偏保守的实体,而转型总是有风险的,互联网公司这方面的文化比较好,允许小步快跑、试错,文化上还是有转变。二是转型肯定需要一些工具和技术上的支撑,尤其对小银行来讲这种能力要内生有点难。所以要下决心引入“外脑”,可能是科技公司或者咨询公司来帮你办。我相信能够转得过来的机构不是那么多,未来可能也有银行的并购和倒闭的现象。
翟南宾
刚才讲到一个话题,借助外部的力量,这也是跨界合作。这里想问一个问题,跟外部机构的合作,好像这方面刚才讲到国家没有很直接这方面鼓励这些东西,比如风险不能外包,这个具体落地的时候应该怎么理解?
贾凤军
核心风控环节不能外包。
翟南宾
什么是核心风控环节?
贾凤军
翟南宾
贾凤军
张韶峰
话题四: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数据的使用等问题
翟南宾
贾凤军
张韶峰
话题五:普惠金融的概念范畴
翟南宾
贾凤军
国家大力在推普惠金融,各家银行都在努力做,都争取通过技术的进步、金融科技的应用,解决原来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现在4G基站全球有1000万座,中国大概有五六百万。这种普及程度和通信基础设施给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还有国内的北斗卫星和GPS定位,也给普惠金融带来改变。比如农村一座房子,GPS的坐标就可以定出来,政府的数据讲这一块是永久基本农田,耕种了什么作物,作为银行这些都可以作为合格的抵押品,作为征信条件可以做的。
翟南宾
张韶峰
关于普惠金融的看法,我们知道普惠金融是个舶来品,它是英文翻译过来的,它是只有“普”的意思,没有“惠”的意思,普惠金融里第一是“普”,提高金融可获得性;“惠”是相对的,信用好、能力强就应该享受更低的价格,更高的额度。某种意义上这其实也是一种社会的公平。这是我的第一点看法。第二,数字普惠金融这个词是近几年出来的,以前只有普惠金融,但加上“数字”这个词之后,就更要促进可获得性,也为扩大规模提供了基础。
翟南宾
贾凤军
这里面有一个“信用水位线”在降低,前几年对某些银行来说是降低了,所以需要强抵押控制风险。刚才讲的转型,转型的方向就是怎么用数据,数据起什么作用?如果走到抵押上来,这个数据的作用就不是很大了。对小微企业来说,可获得的数据能不能拿来作为放贷款的依据呢?比如小微企业现场收单量能够获得的,从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联都有这个数据,能不能拿它的销售额作为给它提供小微信用贷款的依据,这就是转型的方向。
翟南宾
张韶峰
贾凤军
张韶峰
翟南宾
张韶峰
贾凤军
翟南宾
贾凤军
张韶峰
贾凤军
翟南宾
张韶峰
贾凤军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