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零售经营及消费贷款事业部产品总监肖世江在“2020第二届信用科技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科技赋能助力平安银行小微贷款业务升级”的主题演讲。
平安银行零售经营及消费贷款事业部产品总监 肖世江
肖世江介绍,商业银行小微贷款规模近年来快速成长,2019年底达11.8万亿;预期将在2022年底接近25万亿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28%。
作为供给端,银行在监管政策的强力鼓励下和小微业务风险难以预测之间徘徊,银行急需寻找突破点。肖世江指出,平安银行从数据、场景、体验和开放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从数据方面来看,数据是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识别的评价的基础,多维度的数据交互能精准定位客户定价水平。首先要广泛的收集整合数据,形成运营状况的全面刻画,为智能中台分析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才能基于数据来做数据模型,通过数据来驱动决策这方面,智能决策、策略匹配最后进行中台赋能。
从体验方面来看,体验目前对客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验也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力。针对小微企业的产品,根据历史经验来看,一定要简单具有弹性;从业务流程上一定要是从端到端的,全流程设计;从风控上要把不良率控制住,最终降低成本,这样才能给客户提供低价的融资成本。
从开放方面来看,小微企业分布在各大产业链中,银行没有能力构建完整的经营生态,因此,银行需将金融能力封装,与场景方合作共建开放生态,能力互补,资源共享。
肖世江介绍,平安银行探索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已有十余年历史。截至2020上半年,平安银行普惠小微余额较上年末增长了7.73%,累计服务客户68.3万,平均贷款余额35万。平安银行是在股份制银行服务小微客户数量最大的,同时贷款户均最小,服务的是真小微客户。
在实践方面,肖世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第一个就是比定价,基于大数据要精准定价,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定价。平安银行着力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风险智能定价体系,基于数据和模型全面优化对不同客户的风险评定机制,进而采取更精准的定价策略,通过客户分层、智能评分最后风险定档,结合价格意愿模型,不同的客户给不同的定价。
第二个实践就是全线上化运营流程,无论是贷前调查贷中经营,还是贷后管理,都是全线上的,这样就基本上没有客户经理。中间审批现在80%都是自动化审批,风险比较高的可以进入专家审批阶段。最后贷后催收,都是AI机器人催收,30天以内的都是机器人催收,后边也有线下催收团队,外包催收,这样才能显著提升效率、降低风险。
最后一个实践就是“在家办”,疫情期间充分发挥科技力量,特别是疫情期间客户经理和客户基本上坐在家里,后台大数据提供给客户经理主动识别目标客群,就会把AI名片,包括微海报触达客户,客户拿到这个信息以后,登陆我们平安口袋银行APP,然后后台大数据的校验以及智能反欺诈发挥作用,线上签电子合同,一般不会超过一天就会拿到贷款。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