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交通银行对外公告,其附属科技子公司交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注册成立,至此,五大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算是整整齐齐落地了。
随着数字经济进入“加速度”时代,银行业对科技的重视程度空前。从2015年兴业银行成立兴业数金,为银行设立科技子公司拉开序幕。
五年过去了,已有12家银行系科技子公司成立,除了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外,还包括兴业、平安、招行、光大、民生、华夏6家股份行,以及北京银行1家城商行。
“逆袭”之路,胜算几何?
从最近各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招聘信息骤增,和开出极具诱惑力的薪资可以看出,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正以“倚天一出,谁与争锋”之势,欲与金融科技公司展开正面攻势。然而,这条“逆袭”之路真的好走吗?
在最新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中国金融科技行业上榜的独角兽一共有18家,总价值达2390亿美元。其中,蚂蚁科技、陆金所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名列前茅,市场占有较为稳固。
同时,在开放合作的潮流下,越来越多的传统IT公司与知名金融科技企业展开合作,也试图在金融科技领域分得一杯羹,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压力不小。
再者,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大部分都脱胎于国有大行或股份制银行,其运作机制、管理模式能否完全市场化,也是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担心的因素之一。
其实,梳理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定位,不难发现,他们主要是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是服务于母行,另一方面是金融科技服务向外输出。
如果说服务母行是“本职所在”,那么“服务输出”才是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野心所在。这也预示着,“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将以更加开放、共享的形式,向同业及其他行业提供综合科技能力输出,以此不断地延伸服务范围。
生而不凡,逆流而上
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在母行的护航下,既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先天优势,又有金融科技不断累积发展的技术加持,不仅有野心,更有实力在金融科技领域里杀出一片天地。
时任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牛新庄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曾表示:比起互联网系科技公司,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在业务及服务这方面更占优势,因为银行更懂银行。
在同业输出中,中小银行是“兵家必争之地”。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共识,但如何转、怎么转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小银行。
银行数字化转型绝不仅仅是上线几个新APP,获取点流量这么简单,从IT架构、核心系统、数据仓库到产品设计、获客运营、风险控制等,缺一不可。
只有到达山顶才知途中的艰难与险峻,对于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来说,他们更能懂得银行在转型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综合解决方案,这些转型的经验也正是中小银行在转型过程中所最需要的。
在数字经济的卷席下,急于转型的不仅仅有银行业,更有广大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输出中,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长期对公业务中,银行有着丰富的企业客户资源,由于中小企业目前数字化程度不高,这也给了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服务输出的契机。
随着供应链金融风口的到来,银行除了提供支付结算、账户管理和资金归集等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外,更能围绕产业发展,通过科技手联通企业上下游,帮助企业改进人财物管理,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同时,银行的牌照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从银行纷纷成立理财子公司,再到近期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等,可以看出金融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而在当下“强监管”的大环境下,实现金融+各类场景的跨界金融服务,承担起科技金融的主导责任,这也是监管部门的要求。
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在含有“银行基因”的优势下顺势而生,在这个唯变不变的时代下,如何找准定位,符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是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必须思考的问题。
所谓“善谋者远”,这或许是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当下的写照,但“谋”的第一步是必须在金融科技这条漫长的赛道上迈下第一步,这条赛道上可能没有“第一”,但却可能有很多个“唯一”。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