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总行信息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明立松第四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国际云峰会上提到开放银行是业务创新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需要从技术层面打造开放银行技术体系,从业务层面要建立与第三合作的全流程解决方案,从数据层面,明确合作方数据的安全、数据共享的原则,从场景层面,融入丰富的生态,实现开放银行的输出。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第四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国际云峰会。首先非常感谢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给我们这个机会,能够在疫情期间与各位专家进行交流。根据本次峰会的专题,今天主要汇报我们在开放银行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情况,与各位领导和专家分享。
前不久读了布来特金的关于银行4.0的著作,里面提出来了“Banking Everywhere never at a bank”。他写了四本书,从银行的1.0到4.0,是伴随着银行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历程。从网点到自助机,再到网银,再到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无感知无接触的金融互联网形式。
我们也对开放银行做了一些研究和调研工作。所谓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商业生态系统的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它的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人工、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及其它的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使银行创建出新的价值、构建核心的竞争力,最终,真正的开放银行是将银行的金融服务嵌入到大家的生活中,实现对于服务无感知的传递。
我们理解开放银行有几方面的优势。第一大幅提升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科技能力,积极应对新技术的挑战。第二提供了更丰富、便捷的金融服务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第三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和短板,极大的提升服务的效率和客户服务的体验。第四为保障开放银行的实施,需要银行提高风险的治理能力,全面提升金融风险的防控能力。总体来说,在金融数字化转型大趋势下是非常有利于银行的转型发展。
推动开放银行的建设,重点是要从整合提升体验,实现非接触式的服务两个角度进行建设。重点聚焦在两个需求,第一个是基本生活需求,第二个是品质提升的需求。围绕着非银行金融服务场景,包括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出行、居住、餐饮等方面。银行需要做到,第一个是实现资源的整合,第二个是实现客户的整合,第三个是实现服务的整合。同时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全自助的体验和非接触式的体验,包括通过手机银行,移动APP,视频银行、小程序和终端嵌入的形式。
在开放银行建设过程中,首先是要实现从场景入手,以客户为中心的目标。主要是围绕四个方面–2C、2B、2G和2F。2C是从衣食住行入手,将支付服务嵌入到客户经常使用到的生活场景中。2B是从行业痛点切入,搭建综合平台,赋能企业发展。2G是利用银行与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传统的服务模式,进行科技赋能,实现在垂直领域场景的建设。2F是与同业的合作,共享金融产品共建金融生态圈。尤其是与中小型银行机构联合,实现共享平台、共享客户、共享数据,弥补在研发产品方面基础设施的不足。
我们认为开放银行有四种形态。
第一,是能力相对成熟的银行机构,主要是依托雄厚的资金优势、客户资源优势以及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通过自建或者投资孵化的形式,建立并运行开放银行平台,主要也是利用自身的资源,吸引并赋能平台,完成金融属性较强的生态系统建设。
第二,是能力相对较好的大型银行机构,他们同时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客户资源优势,采取与核心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共建开放银行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与核心战略合作伙伴进行高黏度的数据共享和服务的融合。另一方面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帮助平台的参与方进行服务和场景的对接。多方共同运营开放银行平台,并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
第三,是能力相对低的中小银行机构,由于这些机构每年科技投入相对有限,同时在风控能力、产品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主要是作为参与者,参与到开放银行平台,通过在特定区域、特定细分领域,或特定行业上的优势,使用开放银行平台整合的能力为自身的产品和客户提供服务。
第四,联盟模式,主要是指其他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参与一起共建联盟,联盟成员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科技交流、客户共享,维持一个生态。这种联盟形式在推进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挑战,由于涉及到数据的共享,数据的安全、归属和客户信息的安全,在推进模式上需要深入的探讨。
开放银行生态圈,主要是三种形式:第一是自建,第二是合作,第三是联盟。我们也收集了其他银行的一些情况,我们发现有些银行是从API银行,无界银行的理念开始打造开放银行的平台,从对外提供工具包到建成平台的生态圈。银行系在布局开放银行的过程中,实际上是要把自己传统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细分。大家应该也能够感觉到,就是有些大行在过去几年打造了通过与当地政府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实现了一个自建的生态,这样,在这个生态里再把银行的金融服务嵌入,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是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建生态是需要很强的实施能力,在自建生态的过程中银行要做很多非金融的赋能。当然现在很多银行都在成立科技公司,未来银行来完成金融方面的建设,然后银行系的科技公司完成非金融类的,但是又与金融行业相关的场景建设,这样形成一个闭环,构建自己未来开放银行的一个竞争优势。
第二个是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小金融机构是比较多。我相信各位领导专家也了解到,有很多城商行以联盟的形式共享平台、共享数据、共享产品、共享客户。联盟的这种形式刚才提到,前两年很多金融机构在跟其他的机构进行合作过程中也形成了联盟的雏形。北京银行作为区域性银行,我们其实也是立足于自身,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开放银行的这种转型,我们的目标还是要服务首都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立足首都辐射全国。未来在开放银行建设过程中,我们也是聚焦在党建、教育、财政、医疗、出行,还有我们重点机构客户、企业客户这个角度,通过场景、服务嵌入的方式来实现,把开放银行的能力赋能给我们的客户。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重点是聚焦四个方面。第一明确战略定位,搭建完善的开放平台。第二建立转型的组织、架构,重构产业的业务。第三推进敏捷创新,重塑客户体验。第四健全数据能力,强化风险防范。
随着5G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芯片的能力不断提升,开放银行的工作还将继续深入。开放银行成为业务创新、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开放银行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技术层面打造开放银行技术体系,从业务层面建立与第三方合作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数据方面,要明确合作方数据的安全、数据共享的原则。场景层面,要融入丰富的生态,实现开放银行的输出。四个层面协同才能够构建出需求复杂要求高、敏捷响应的开放银行体系。同时开放银行并非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和平台,需要对业务体系进行重塑和运营体系进行重构。另外,国内目前开放银行开放的更多的是金融产品和基础设施的服务,并未涉及到数据共享和对外进行数据输出,尚未形成可以借鉴的模式。在风险控制能力方面,开放银行建设过程中亟待完善大数据风控体系。
开放银行是从科技端发起的创新。开放银行的建设会推动业务的发展和演进,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需要从安全体系、合规要求,同时配套相应的监管政策,才能够保证开放银行向着健康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推进。
以上是北京银行在开放银行建设过程中,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探索、实践和经历,不足之处请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