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银行王欣:金融科技让银行“无处不在”

2019年,西安银行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加速数字化银行建设,构建起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业务运营平台和互联网金融技术平台,并推进网点无卡化转型,不断扩大线上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西安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王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推进“数字化转型”是西安银行新一轮五年规划中提出的一项战略愿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金融业中加速突破,将全面渗透至各个细分领域。要在这场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站稳脚跟,中小银行需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高度契合,主动布局金融科技研究与实践。

西安银行王欣:金融科技让银行“无处不在”
西安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王欣

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四项挑战

记者:您认为,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王欣: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处在内部改革创新和外部科技竞赛的加速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

具体来说,首先是安全形势和技术隐患日益严峻。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应用,开放的网络环境引发了更高的网络安全风险,且外部攻击呈现高度组织化,攻击手段不断向智能化升级,同时,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新的安全风险隐患。

第二,监管强度和监管手段持续升级。监管处罚力度不断强化,且监管政策更加强调“堵偏门”“开正门”,实施分层分类监管,对银行合规管理、信息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伴随监管科技的发展运用,将通过数字化监管提高监管效能、穿透性和专业性。

第三,技术变革和科技赋能快速推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金融业中加速突破,将全面渗透至金融多个细分领域,拥抱新技术、鼓励创新将成为常态,促发展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亟待解决。

第四,创新发展和人才竞争愈加激烈。各大互联网企业积极抢占金融科技人才,抢夺科技人才的新战场,与银行形成激烈的人才竞争。

记者:面对这些挑战,您认为城商行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应如何选择?

王欣: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区域性法人银行,就是要将自身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于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主动布局金融科技研究和实践,助力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我行在新一轮五年战略规划(2017-2021)中,确定了“乘风顺势,稳中求进,持续推进数字化、特色化、综合化转型,打造西部领先上市银行”的战略愿景,把数字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在齐头并进实现三步走:第一步传统金融的线上化,第二步经过信息化改造升级的价值互联网金融服务,第三步未来与人工智能结合的金融服务,占领区域制高点。

“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网上银行”四位一体全渠道覆盖

记者:我们看到西安银行的线上布局覆盖了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网上银行,各产品业务的侧重点是否有区别?业务间是否有协同效应?

王欣:我行构建了“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网上银行”四位一体的线上全渠道覆盖式服务体系。

手机银行实现了储蓄、理财、缴费、基金、保险、贵金属等业务的线上全流程办理,并创新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将服务从基础金融服务拓展至各类生活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多场景、智能化、优体验、强安全的移动金融新体验;

微信银行依托轻量化微信端,面向本行及他行客户,开放提供一站式掌上金融服务,涵盖金融、生活、特惠等全方位本地特色版块,并凭借优质、多元的内容产出和专业化营销运营,将其打造成为具备本地传播影响力的强势自媒体渠道;

直销银行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线上消费金融业务服务,依托各类线上场景,基于大数据风险分析,为客户提供实时、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产品,实现线上客户的全国覆盖和客群结构的有效优化;

网上银行为企业客户提供7*24小时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银企对账、代发工资、电子商业汇票等金融服务。

截至目前,已实现手机银行ABC面(零售客户/公司客户/员工)业务的融合,正在加速实施手机银行与直销银行APP整合。进一步完善我行移动端统一用户体系,推动客户及交易规模的稳步增长。

记者:打造全方位的线上业务,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复合型人才都有巨大需求。西安银行是如何组建自身金融科技人才队伍的?

王欣:能否建立一支掌握新技术、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信息科技团队,对数字化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近几年西安银行大力推动科技团队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懂业务、通技术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塑造金融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着力优化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

与此同时,为支撑未来三至五年全行信息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西安银行积极推进金融科技组织架构转型,计划在现有6个专业条线团队基础上,依据IT专业领域差异,细分架构管理、项目管理、需求管理、质量管理、互联网业务等12个专业条线,38个技术团队组成的新型组织架构。为加速新型IT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新架构调整侧重于云计算、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领域的团队建设,并高度重视相关专业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的储备和培养,进一步加强科技价值输出、深化新技术前瞻性研究。

西安银行王欣:金融科技让银行“无处不在”

记者:除了建设自身队伍之外,商业银行也在选择和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开展业务。西安银行在这方面有哪些实践?会选择什么类型的企业进行合作?

王欣:顺应产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发展趋势,我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腾讯、京东、科大讯飞等国内金融科技领域头部公司在“业务+场景+技术”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合作。

我行先后引入“飞天”云计算平台、mPass移动开发平台、OceanBase分布式数据库等技术,实现IT技术架构的升级。在国内首发了基于“白盒密码”算法的手机银行“@盾”安全防护体系、提升客户移动端体验的声纹+语音识别产品、基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eID(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技术的华为手机大额转账金融应用;并加入腾讯主导的“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跟踪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应用的最新变化,寻找适合的应用场景。

同时,我行还与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了“互联网安全联合实验室”,基于密码技术在网络安全、客户隐私信息保护进行联合创新;与北京梆梆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移动金融安全联合实验室”,针对移动端安全加固、运行环境清场、预置应用安全检测、移动生态链安全监测、移动漏洞检测分析等方面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疫情已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与加速器

记者:西安银行是如何应对此次新冠疫情的?

王欣:疫情期间,我行信息科技落实7*24小时现场值班和监控保障,加快特殊时期金融服务的应急响应速度,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生产运行的保障力度,全力确保疫情期间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方面,积极促进金融科技能力的技术驱动和价值转化作用,打造“无接触式”惠民服务。完善“屏幕对屏幕”线上服务,提供了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络银行、小程序、电话银行等24小时的线上服务,手机银行及时推出“疫情专区”服务,并内嵌“西安一码通”,为市民整合提供当前急需的线上金融及自来水、物业、天然气、有线电视、暖气费等生活服务;企业网银为企业提供7*24小时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银企对账、代发工资、电子商业汇票等金融服务;构建移动电商平台,助力线下行业快速建立线上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开展数字化运营,减轻疫情对其经营影响;打造出租车智慧出行平台,推广智慧物业和云缴费平台,为城市出租车管理部门、物业公司等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数字化服务和管理体系,减少不必要接触,有效避免了感染源的扩散;研发线上公益捐款平台,目前已支持临潼区慈善会、新城区红十字会、灞桥区红十字会等多家慈善机构开展线上募捐工作。同时,线上特色产品“西银e贷”,助力小微企业客户解决资金需求。

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协同,构建多终端、多媒体、多场景的西安银行远程办公生态圈。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信息安全等技术,采用“VPN+云桌面+移动办公平台+企业微信”,整合办公OA、邮箱、统一用户访问管理、办公云盘等已有电子化平台,通过互联网访问方式,构建了多人沟通、共享、协作的机制,实现员工居家远程办公、业务部门访问专业系统、技术人员远程开发等;搭建远程音视频会议,与会者可以通过PC、APP、小程序、电话等多种方式入会,且提供控制禁言、在线文档协作、实时共享屏幕等功能;集成监控报警机器人,实现相关业务场景的集中监控报警;推出“小西微直播”服务,对我行重点业务进行在线培训,全力保障线上业务运营与营销。

记者:很多人提到疫情将加速银行的数字化进程,您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王欣:疫情的发生带动了“无接触式”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银行纷纷将各种业务搬到线上,力争做到“关门不停业、服务不打烊”,已然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与加速器。这其中金融科技充分发挥了其创造力,不断实现金融服务的无限潜力。第一,“屏幕对屏幕”的远程服务,提供了安全且不间断的银行服务;第二,深入场景,搭建平台,快速输出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了与客户的深度合作;第三,会师云上,线上办公,保障了银行正常的运营秩序。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中国电子银行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20年4月30日 上午10:47
下一篇 2020年5月1日 上午4: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