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锐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物联网等技术蓬勃发展,疫情期间,各行各业更是加快了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步伐。
5G作为“新基建”的重中之重,将成为拉动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深刻影响着银行业的数字化进程,2020年,银行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落地数字化战略,赋能数字社会经济发展,业界在思变中笃行。
4月16日,由中国电子银行联合宣传年推出的线上直播论坛《咖聊》第一季第二场,特约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际电信协会常务理事吕廷杰教授与大家在线交流。吕教授以“疫情加速银行拥抱数字化时代”为话题,从5G技术出发,结合当下的5G消息、区块链、法定数字货币、数据安全等热点,分享了自己对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洞察。
新基建发力于科技端 推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
据吕教授介绍,进入2020年以来,新型基础设施进入高层布局,新基建包含七大领域,即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以及工业互联网。
此次新基建七大领域发力于科技端,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刺激,注重中长期价值的配置,尤其发力于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量的投资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推进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出口动力放缓,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透过投资驱动,带动经济复苏。发展5G不仅可以拉动信息消费,更能为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契机,中国的制造业正从低端走向高端,在全球化产业链中,我们对国际的抗风险能力将逐渐增强。
5G是未来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设施 赋能银行智能化
“一根针扎你的手,感觉到疼痛,这个反应时间是10毫秒,5G在低时延方面能做到1毫秒,比那个针扎你的反映速度还要快”,吕教授说。
除了“快”, 5G还更“智”。吕教授以北京二环路塞车为例称,“5G的网络切片能力可以把道路划出快速公交线、行车线、慢行线,即使最堵车的时候,也会让你有一条线不堵车,即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是以前的通信网络所不具备的。”
吕教授指出,5G是未来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设施,快速的连接产生海量的关系数据,数据是机器学习的粮食,而数字化的本质是智能化,银行服务的转型出路在于智能化。
5G和银行数字化转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5G将把互联网应用从消费互联网引领至产业互联网,走向行业应用。
银行数字化转型是管理流程智能化、业务体系生态化、服务模式个性化的三方面过程,都要有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银行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网络化的渠道、垂直化的服务、无现金化支付和智能化的风控。5G网络可以让银行的服务无处不在,也即泛在化;大数据和基于数据的精准客户画像,可以实现服务的个性化;数字货币及其衍生技术将使金融进一步去中心化,人工智能将助力风控手段的改善和银行业的生态化发展。
5G时代,云计算、雾计算、边缘计算的能力将非常强大,吕教授举例表示,云计算类似于世纪金源、万达广场,衣食住行游乐娱什么能力都有,但一年去不了几次;雾计算是专卖店,好比苏宁、大中的电器专卖店;边缘计算就是小区的7×24小时便利店,把你最需要的、最常用的应用放在你身边,国外大量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正在考虑采用边缘计算。5G的网络覆盖,将为边缘计算能力赋能,将是无网点化或网点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方向。
直播过程中,来自金融、银行、研究机构、媒体等各界观众提出了各自关切的行业问题,吕教授在随后的问答环节,就银行APP、5G短消息、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等热点问题做出解答。
法定数字货币将触动银行OT 变革银行APP
吕教授针对银行APP的服务模式提出,最终替代银行电子渠道的不一定是其他APP,借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四个T概念,即CT、IT、DT、OT,CT是通信技术,IT是信息技术,DT是数据技术,OT是运营技术,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OT,其他行业不了解银行的痛点和经营流程,无法越过这个行业壁垒。
但是,法定数字货币可以改变银行APP的服务模式。法定数字货币不用区块链记账,传递的数据已经不是银行的卡账户,整个运作模式都会发生变化。
“5G消息”中的银行服务将比小程序平台更加安全
在谈及移动金融服务应该如何嵌入到5G短消息中时,吕教授强调,如果银行把服务嵌入到运营商的5G短消息中,将会比微信或支付宝等小程序平台更安全。在运营商的网络连接中,短信在信令里插空传递,与互联网层面的开放系统概念完全不同,安全机制或可理解为POS机、ATM机的专网专用。
数字化创新 中小银行机遇更大
中小银行如何跟上数字化时代?就此问题,吕教授借用弗里德曼所著《世界是平的》的话称,互联网终究可以使弱势社会群体、小企业和强势社会群体、大企业站在一个平台上,他们是平等的。
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的机遇大于大企业。由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平台化特征,网络为中小银行赋能,中小银行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的效果比大银行更加明显。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中国电子银行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