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一直是中国金融业的重要议题,而新冠疫情就像一剂催化剂,加速了客户的线上化进程,让数字化经营成为事关金融机构生存的必答题。
实际上,即使没有这场疫情,中国金融业也已经步入到转型的十字路口。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人口红利消失、竞争加剧、监管趋严、风险增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已经步入存量博弈甚至是减量博弈时代,急需从“规模化、标准化,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向“个性化、服务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型。
不久前,麦肯锡发布了《开启全速数字化经营:打造银行新的增长工厂》白皮书,深入分析了金融机构在数字化经营方面的痛点,并提出了数字化4D增长工厂战略。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报告主创之一、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先生,为读者详细介绍这一战略。
问:处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经营是大势所趋。而2020年新冠疫情倒逼金融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您认为各家金融机构在本次数字化“突击考”中表现如何?如何定义数字化经营?
曲向军:的确,数字化经营一词应用很广泛,很多金融机构也都在积极推动;但大家对“数字化经营”一词的认识比较模糊且并不统一。实际上,我们所说的数字化经营是指客户经营,包括获客和活客,即整个链条的数字化,具体来说,包括数字化营销(digital marketing)、数字化销售(digital sales)和数字化运营及服务(digital operations & service)。它的内涵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全链条、端到端的数字化。
在此次疫情中,金融机构数字化进程大大提速。常态下数字化程度较低的中老年、农村客户也大大提升了线上接受度,对金融机构的数字化产品及服务需求显著增加,理财需求等也没有间断。金融机构在应对挑战时表现得参差不齐,数字化能力强的机构将此作为机会并积极部署;能力弱的机构还在观望。此外由于线下网点关闭,有些金融机构只是把线下的经营模式搬到了线上,徒有数字化之形而不具其神。
问:疫情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金融机构获客渠道从线下转到线上。您刚刚也提到数字化营销是数字化经营的重要一环,那么数字化营销与金融机构的传统营销方式有何不同?
曲向军:近些年来,新的客户行为和市场环境正在从根本上重塑营销这件事。不夸张地说,能否借助大数据、高级分析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大规模获客、活客,是新时期金融机构兴旺和衰败的关键。我认为,要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营销,金融机构需要完成七大转变。
首先是从“一次性战术”到“持续性经营”。营销已经逐渐摒弃传统的单点击破、追求短时间曝光的一次性战术,逐渐转变为全面、持续性,以客户持续经营为核心、与客户建立长期联系为目标的新方式。
第二是从“单向推送”到“以客户为中心”。营销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从客户需求出发的双向互动。营销需要关注客户“在什么时候,想要什么”,而不是单向的“我们想要表达和传递什么”。过去,金融机构往往习惯于先研究好产品,再推向市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存量博弈时代,这种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第三是从“大众化”到“个性化”。营销已经从传统大众化时代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走向个性推荐、精准触达的“千人千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助力,未来“规模化的个性化”也会越来越容易,成本也将越来越低,将实现“一人一银行”。
第四是从“公域”到“全域”。公域平台的红利时代已经过去,流量费用持续上涨,且难以实现“私人化”的情感联系,因此各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布局沉淀在自有平台、可用更低成本获取且反复使用的私域流量,把过去由平台垄断的用户“夺”回来,导入自有用户池。
第五是从“割裂式营销”到“全渠道营销”。传统营销模式下,各个营销手段和触达渠道相互孤立,难以协同传递同一个品牌形象。而“全渠道营销”则要求企业通过多个渠道全方位接触客户,各个渠道协同互补、保持一致的体验、传递统一的信息和品牌形象。
第六是从“预先规划”到“敏捷、始终在线、实时”。新的商业环境瞬息万变,要及时响应市场变化,金融机构就要从预先规划的工作模式转型为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不断试错的敏捷机制,用可控的代价进行多次测试,从亮点到规模。
最后一点是从“执行”到“执行、评估、优化”。传统营销以营销活动的执行和交付为最终节点,新模式下要做到营销结果可量化评估并形成闭环,从而在未来可以不断优化。
问:要做到上述这七大转变,金融机构应该在哪里重点发力?
曲向军:为了更好顺应上述七大变化,我认为各家金融机构应该在五大战场实现卓越。首先是个性化,金融机构需要依据每个客户的属性、背景和行为模式,预测客户需求,从而量身定制最佳的触达时间、内容、产品和体验,打造“千人千面”的客户体验。二是洞见,金融机构要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和多种评估和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并挖掘出洞见。三是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端到端的体验设计。四是金融机构需要内在培育领先的营销技术,作为数据活化和价值挖掘的核心推动力。五是要建立跨团队协作、快速迭代的敏捷工作模式。
其实,在数字化经营领域,互联网公司有很多先进实践,可供金融机构参考和借鉴。
问:那么金融机构可以参见和学习互联网巨头的哪些先进实践呢?
曲向军:我们看到,互联网公司在做营销时有六大特点:首先,设立“北极星”,它们秉承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将其作为指引企业发展的北极星;第二,注重流量经营,互联网公司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字化手段玩转“流量”,除了平台自有流量,还对接生态圈流量,整合丰富的场景与触点,实现从公域到全域;第三,利用卓越数据分析技术,360度还原消费者画像并对用户进行分层;比如,某互联网金融公司根据用户生命周期进行分层,用户首先到达落地页,然后通过注册,经过活跃、转化,层级颜色逐渐加深,对产品的价值也越来越大。第四,针对不同客户特征,建立了一套智能决策系统(包括客户获取和客户经营),然后通过4P实现个性化客户经营。第五,结合线上线下用户诉求,设计全链路营销策略,搭配裂变、场景、整合、内容等一系列新营销手段。第六,打造一个端到端营销技术平台,建立流量中心、数据中心、策略中心,形成全链路闭环,保障营销自动化。
这些新颖做法都值得金融机构借鉴。
问:的确,虽然业务性质不同,但在数字化大背景下,很多打法都触类旁通。那么,如果金融机构要实现成功的数字化经营,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吗?
曲向军:麦肯锡全球经过积极探索,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结合国内金融机构的具体情况和项目经验,提炼出数字化4D增长工厂战略。这套战略已经在国内一些领先金融机构落地,经过实践证明,效果斐然。
“4D”包括 “数据基础(Data)”、“智能决策(Decision)”、“敏捷设计(Design)”、“精准触达(Distribution)”。数据基础指的是金融机构应当建立一个“以客户为中心”、360度全方位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数据平台,即客户数据平台(Customer Data Platform, CDP)。智能决策,包括获客和活客两组策略,通过大数据驱动,在合适时点、合适渠道向合适客户进行营销,然后进行个性化经营。敏捷设计是指策略设计、部署过程都要敏捷化、快速迭代,从而能对外部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团队组织也要实现敏捷。
精准触达指的是引入前沿营销技术,搭建符合金融机构自身需求的营销技术栈,赋能营销“最后一公里”,做好个性化的精准触达。最后,金融机构需要打造一个数据闭环,包括从数据到决策到触达,而来自客户的反馈也能为CDP提供数据积累。
此外,金融机构要建立一套MROI营销评估体系。我们建议金融机构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起一套标准的精细化评估指标,将这些指标与盈利效能挂钩,并进行有效跟踪。从而为数字化4D增长工厂提供客观直观的效能评估,并基于MROI动态调整营销费用划拨及预算调整,优化投入产出。
要实现战略高效部署,金融机构要建立敏捷营销“作战室”以及“营销技术&数据卓越中心”(MarTech Center of Excellence)。“作战室”是金融机构面向客户获取和经营设立的内部 “特种部队”,它具备混合职能,包括营销、业务、法务、风险和IT。作战室相关人员应具备通用、专业、数商(DQ)三大类、共七项能力,包括领导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洞见挖掘、营销规划与推动能力;数商包含数据分析和算法建模能力。
“营销技术&数据卓越中心” 由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搭建企业内部的全局技术基础设施,确保与营销技术相关的蓝图规划、软件评估、方案设计、落地实施等。同时,卓越中心还会负责金融机构内部相关能力建设,支持供应商筛选及后期沟通等。
我相信,这套战略是金融机构在数字化战役中制胜的利器。
问:我们知道,战略要真正发挥效力关键在于落地。那这套数字化4D增长工厂战略如何落地?
曲向军:我建议金融机构采用“小步快跑”的机制。具体而言,第一,要制订一个清晰的客户经营战略,包括获客和活客,然后梳理和找准客户经营的机会点进行重点突破。比如,在哪些场景去获取客户,存量客户中哪类客群最具增长机会。这点很关键。
第二,按照麦肯锡数字化4D增长战略快速组织1.0方案,有了客群战略之后,金融机构需要思考如何去获取和经营客户,对应的模型是什么?所需数据是什么?需要哪些触达渠道和营销技术?然后从这四个维度快速形成一个1.0方案。在1.0阶段,金融机构还需搭建“作战室”和“卓越中心”,利用敏捷机制对重点用例进行端到端试点、迭代、优化。
第三步是把这套方案快速推广到分支机构,推向客群,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其中的关键是主管领导要带头推动这套战略落地,在全机构层面形成一套完整打法,从而实现整体运转,而不是在某一个部门运转。
最后一步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迭代,包括数据与营销技术迭代,再通过敏捷模式,逐步过渡到2.0。
曲向军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 中国区金融机构咨询业务负责人
过去20多年来,曲向军先生为国内外金融机构提供转型与创新、战略设计与实施等大量咨询服务,涉及金融机构增长战略、转型与创新战略、大数据规模化、敏捷组织、客户体验、生态战略等一系列项目。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麦肯锡,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