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互联网平台运营的“道”与“术”

中小银行不应忙着追“风口”,而将平台运营停留在“表面建设”。

一场突如其来疫情让更多银行的客户走向线上平台寻求隔离服务,也再次把银行线上平台建设提到了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上。实际上,线上平台的重要性,我们一早便知。人们消费行为习惯的改变(受众群社交化、媒介移动化、用户需求个性化),敦促着行业的不断转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微信银行、“开放银行”到最近以建行为代表推出的云工作室,各类银行类线上平台层出不穷的建立,但却又大多仅仅停留在“平台的搭建”这个层面上,却未能通过专业化的运营来真正达到提升“品牌力”和“销售力”的初心。

从时下银行各类线上平台现状出发,如何结合热点案例,从“品牌思维”、“游戏思维”“电商思维”、“数据思维”、“网红思维”这些“道”的角度重新规划线上运营的“术”,突破中小银行线上发展窘境呢?

一、线上平台如此多,却好像陷入了同一个怪圈。

1、百花齐放,百花一个样。

线上平台同质化严重,不管是微信银行还是手机银行,大多线上平台倘若遮住logo,无论从长相还是功能上都相差无几。连客户经理自己可能都不清楚,客户为啥要选择自家的线上平台。

2、大多被遗忘在手机里不再想起

在客户办理业务或者参与活动的时候,线上平台也许会被动的访问那么一下。如果某天清理手机内存,觉得占地方可能就直接删了,更别指望什么日活月活了。

二、戏唱不好换台子也没用,强化运营才是逆转关键。

1、忙着追“风口”,却只停留在“表面建设”。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我们可利用的线上工具也越来越多,直销银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云工作室……一出现新的工具,我们便能迎头赶上,但却总陷入一种“不做不行,做了又哪里没对”的尴尬处境。就像从估值8亿美元到负债16亿人民币,只用了16个月时间的淘集集,它从线上模式、活动打造到引流玩法大多模仿拼多多的外在形式,却因不具备拼多多的内在运营逻辑,生生演变成一场“烧钱大秀”。“风口”要追,但怎么在风口上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可不是建造个小宫殿而已这么简单。

2、客户消费行为的转变,要求线上平台从建立伊始就应以新思维进行专业运营。

问问身边的朋友,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他们对银行产品的敏感度真是越来越低了。除非在产品特性上有什么相当突出的利益点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一般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已经缔结了信任关系的品牌产品。而与此同时,大多银行线上运营又被产品思维禁锢,拼命在“收益率”上做文章,奈何银行产品受到多方面牵制,很难打造出真正鹤立鸡群的高收益产品。

以传统思维做线上运营,那是从根本上斩断了跟客户建立关系的可能。

三、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中小商业银行也许更有突围的机会。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给中小银行以机遇。中小银行离客户最近,同时大多具有社区化服务根基,更有利于消费者精细化运营。

帮助目标客户解决现有的问题,给目标客户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激发潜在顾客的隐性需求,给顾客提供独到的价值等等占领用户心智的手段,都建立在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充分挖掘上。相比之下,中小银行更有机会了解所在的区域人们的生活习惯,了解他们真正的目标和需求,并及时做出响应。通过专业化的分析手段和运营,中小银行线上转型效果必然更显著。

四、转换思维,用专业的手段提升。

1、银行线上运营,需要品牌思维。

(1)充分发挥中小银行比较优势,以特色定位。

千人有千面,银行的线上平台却是千篇一律,起码客户看不出来啥区别。归根到底,是没有树立差异化定位的思维,跟着所谓的“风口”走,却大多是照虎画猫、不知所谓、贪大求全。

充分挖掘主要覆盖用户需求,建立品牌特色,给客户一个能简单描述的、选择你的理由。

比如,某银行主要目标客户为本地客户,那么跟其他银行比较起来,优势可以立足在“更了解本地用户”这一块,那么延伸出来的就是从平台形象、产品打造、活动创建到品牌宣传的一系列差异化。

(2)根据个性化需求,打造个性化内容。

线上平台的竞争大多还停留在产品之间的竞争思维,而各家银行产品的打造又十分类似,在如今的碎片化时代,用户很难会去纵向了解一家银行不同产品的优劣与搭配,更不会去横向比较各家银行花样产品的不同。于是,根据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内容打造,就变得十分必要。

比如建行的云工作室,既然打造了多个不同客户经理专属工作室,就完全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群体、不同用户需求设置对应的客户经理角色。假设你作为一个不懂理财的年轻客户浏览建行线上平台,看到专门为存款不多的“理财小白”解决问题的客户经理张三,你肯定有找他的冲动。

这个道理其实就像是挂专家门诊,头晕肯定希望找“专治头晕20年”这样的针对性表述,而不是挨个去阅读整个医院的医生简历。

同时,个性化的内容建立,也给品牌宣传带来了独特性的素材,一举多得。

(3)洞察客户需求,建立营销闭环。

另外一个基本思维的改变是,线上平台不该仅仅被当做服务渠道,同时也可以是获客利器。用户习惯在哪里,营销的主阵地就该在哪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组合营销策略,把营销过程延伸到线上运营的各个环节。

疫情期间,一些手机银行APP就融合打造了口罩预约、寻医问诊等民生场景,其中潍坊银行还与阿里合作,在支付宝内嵌入“潍银爱心平价菜”功能,就像在银行的线上平台嵌入了一个“超市”,直接把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搬了进来。也有银行在尝试探索在线课程服务,这些生活场景的打造,看起来跟银行没什么关系,却能实实在在带动银行app自身的活跃度,同时真正吸引到不少新客。

(4)说客户紧需的话,说客户听得懂的话。

实实在在了解你的客户,为什么没下载,下载了为啥不用,把这些一一对应的找出解决办法。

比如,某地方银行在一定区域内,面向的客户大多是留守老人,他们很难懂你那套科技玩法,用他们听得懂的方式告知,就像疫情期间多具特色的各地大喇叭广播一样,这也正是中小银行的优势所在。搭配一些话题来推广,搞不好还会有“出圈”(运营事件营销的手段,完全进入大众视野,甚至激发大众UGC的产生,不局限在小圈子里)的机会。

2、银行线上运营,需要游戏思维。

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数据,就是在微信的小程序里面,小游戏的留存度要比普通的小程序要高很多。因此也佐证了游戏化的运营思路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用更低的运营成本来达到运营手段;二是以更高频次多用户参与来保持用户的活跃度。

所有游戏都有4个决定性特征:目标、规则、反馈系统和自愿参与。目标,指的是玩家努力达到的具体结果;规则,为玩家如何实现目标做出限制;反馈系统,告诉玩家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多远;自愿参与,要求所有玩游戏的人都了解并愿意接受目标、规则和反馈。

除了以上四种必备的特征外,社交属性和激励制度也是十分的重要。

注意,游戏化运营思维并不一定是要做个游戏内置在你的平台里(当然,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我们当下也在做这样的事情),是要把这个思维模式贯穿于平台运营的始终。让游戏般的有趣体验和长短期利益,引发用户的活跃、粘性和裂变。

比如针对于银行中老年客户线上活动平台的打造,设定积累一定数量的短期小鼓励,可获得解锁更高等级的权益,而达成这个目标需要进行签到、学习、浏览产品等行为;同时在社交方面打造客户展示自我的空间、设置不同的小圈子满足中老年的个性爱好交流等,这些游戏化运营的思路都能有效提高目标群体的活跃度和吸引力。

3、银行线上运营,需要电商思维。

(1)打造明星产品,建立引流爆款。

打造明星产品,就是要让用户对某个产品或者某一功能有所感知。深挖或者引导目标客户需求,前面提到的在线上平台中嵌入超市、口罩预约等生活场景,或者建立中老年活动平台,这些都是明星产品的打造。

一是提升用户的活跃度,没有做好这一点就会造成极大的用户流失,没有一个与客户需求契合的记忆点,客户就始终想不起来打开它;二也是做到品牌区隔,这里还需要善用各种渠道、平台活动及其他曝光手段大力推广达到引流及宣传的效果。

(2)考虑用户体验,调整页面功能和布局。

我们看到电商平台经常的更新页面功能和布局,但放在银行线上平台却少有如此。针对用户与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每一个接触点进行细致的调研、分析,然后结合运营目标设计有用的、可用的、有吸引力的页面,要突出一些用户想要看到的,能吸引用户的,对用户而言有价值的信息。在线下客户会很在意销售人员的友好态度,在线上客户同样在意平台对他们的“友好性”。

(3)把活动整体打造成一个IP,养成用户访问习惯。

确立长线目标和短期目标,据此提前搭建不断吸引用户、刺激用户的活动。最近需要完成什么KPI,就抓紧上线活动,看上去活动挺多,但实际上没有一个提前的规划和运营,往往不能形成持续的效果。把固定的时间或形象等与活动链接起来,就是把活动整体打造成一个IP,养成客户持续线上访问的习惯。常见的方式有把固定时间与优惠链接起来,作者脑洞大一点,如果某个地方一下雨,我们线上就会有新活动出现,这是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品牌联想?

4、银行线上运营,需要数据思维。

(1)通过APP内数据分析,找到用户兴趣点,调整站内运营策略。

所谓数字化,最优异的特性在于我们能从数据上窥探人类行为。但银行线上基本不太会进行专业化运营的情况下,这个工具被深深埋没掉了。

用户留存分析中的magic nubmer方法,是指通过分析、调研找到活跃用户和非活跃用户之间的行为差异,然后找到一个让用户变活跃的magic nubmer,通过运营和产品设计来加强引导,从而提升用户活跃。比如:Facebook发现10天内添加7个好友的留存率高,那就要调用一切运营和设计手段,让新用户主动完成这个指标,达成留存。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增加使用频率更高的功能,改善使用频率过低的功能,这比一窝蜂的瞎猜可能更有意义。

(2)通过每次活动数据复盘,进行营销的策略优化。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线上活动的数据抓取和综合分析,能为运营开辟出一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道路。

5、银行线上运营,需要网红思维

银行的线上运营能不能搭上“网红营销”这条快车?

总是端着千篇一律的架子、说一些套路话,客户也没道理放弃自己追剧、打麻将、跳广场舞的宝贵时间,去配合表演。实际上“反差萌”属性反而深得大众喜爱,从代表国家态度的严肃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推出的《主播说联播》小栏目,通过活泼的、流行的、有态度的方式屡屡“喜提热搜”,其效果可见一斑。

但,各家银行究竟打造怎样的网络形象,才真正有效果呢?很多银行盯上了抖音这个时下火爆的短视频平台,发现员工有什么才艺就展示一番,想起来有产品需要推广就安利一波,看着演剧情挺有意思就安排几个员工出镜……这样的展示,真的能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吗?你塑造的网红形象与其他品牌的真正区别是什么呢?客户真正能接收到的信息又有多少呢?

实际上要想打造网红品牌形象,从平台选择到内容布局,同样需要整体规划。

从用户需求角度倒推银行该打造什么样的网红。

①给谁看?(受众)先找到目标受众。

②他们想看什么?(内容)不同群体关注的信息重心不同,喜爱的方式也不同。

③他们希望什么样的人说给他们听?(人设)

是站在同样是用户的角度输出内容,让客户觉得自己和这个网红是一样而产生共鸣与信任?还是站在专业的角度为客户解决针对性问题?或者利用有意思的剧情普及一些晦涩难懂的金融术语?做选择的依据依然是客户的需求。同时,人设的独特性十分重要,差异化的定位和包装跟建立一个品牌是同样道理。

④他们通常在哪些平台接收这些内容?(平台选择)

⑤内容发布平台的规则是怎样的?(不同平台规则差异,决定了不同的运营方式)

前面提到的针对不同用户群体、不同用户需求设置对应的客户经理角色,通过多平台产出内容,这就是一种网红的打造。塑造专门解决理财小白问题的网红张三,张三的主要客户是年轻人,产出的内容自然以年轻人的喜好为主,展示平台也要年轻化;而塑造专门为老年人做稳健理财的网红李四,专门给中小企业做理财顾问的王五,必然又是不同的运营方案。

以上解决问题的思路绝不是分裂开把握,而是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比如明星产品/功能的建立,同样需要品牌思维加持,而各类活动的开展绝对离不开游戏化的运营思维,网红的打造同样可以看做是一个新品牌新IP的建立。

五、与其长时间摸索碰壁错失良机,不如搭好台子让专业的人唱戏

大家看到的是镜头前一个带货能力超强的李佳琦,可是一个直播间的有效运作,背后有你看不到的运营、招商、财务、美工、营销策划、数据分析,所谓的直播界扛把子,他并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团队的专业协作。

像银行这类品牌信任感高度重要的行业,怎样建立差异化、有人情味、符合客户需求的线上品牌,必须要有经验、有创意的专业团队操刀,并配合专业部门的协作才行。

六、中小银行制定的阶段性线上运营策略的步骤

(一)顶层品牌设计

分析调研与项目规划与建立

1、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本阶段包含对营销环境、市场竞争性、竞争品牌及产品的采集分析,同时也包含对一线人员的信息采集分析。

2、确立目标与定位。设置长短期目标,根据定位策略构建拥有独特灵魂的品牌内核。

3、根据前两步规划,建立线上平台主阵地。根据需要承载的内容不同,选择最优适合载体作为输出内容的主阵地。配合产品设计与开发搭建平台,制定上线计划。

(二)蓄势策略安排

产品内测与运营规划

收集用户行为数据和相关的问题反馈,持续优化。

内测的同时提前制定长短期运营规划,包括站内活动及站外宣传等前期营销计划。

(三)集中爆发与持续吸引

线上平台运营与推广

充分执行运营规划,根据数据与客户真实反馈,及时调整策略。

评估宣传渠道,整合打造宣传推广矩阵,线上线下联动营销,通过事件营销、长短期活动、社群营销、场景营销、网红营销等多种手段,做到集中爆发与持续吸引并进。

(四)根据反馈与分析,持续优化运营。

持续展示、吸引、留住目标用户,提高活跃度。

银行线上平台从大规模的建设阶段业已过去,而如何让这些平台实现立项之初的预期,持续的运营能力的建设和提升势在必行,从网银到手机银行、从一个APP到一个公号,从一个微信群到一个线上营业厅,如何让银行高冷的产品和平台越来越有温度,越来越能够成为符合当下年轻客户群体热爱“网红”,运营的“道”与“术”的探索,依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泸州银行科技创新中心  王润石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20年3月30日 上午11:32
下一篇 2020年3月30日 上午11:43

相关推荐

  • 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与实践

    作者 |  中原银行 窦荣兴 当前,国内战疫已经进入下半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促使数字经济获得空前重视。无论是疫情防控过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实践…

    2020年7月2日
  • 中小银行联盟2017年中国直销银行评测与创新分析报告(21页)

    中小银行联盟2017年中国直销银行评测与创新分析报告(21页)已加入中小银行专题资料包,本专题提供最新中小银行研究报告,中小银行科技发展,中小银行培训分享等相关领域学习资料与研究报告,帮助你全面了解中小银行发展趋势。

    2023年3月4日
  • 中小银行数据治理难点在哪儿?

    银行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伴随金融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数据治理是实现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2019年11月30日
  • 疫情之下,南京银行的温情

    特殊时期的众多温情操作,体现了南京银行支持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大众的责任和担当。面对全行近40万对公客户、2000万零售客户,南京银行方面表示,将继续重视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努力提供更丰富更暖心的金融服务。

    2020年3月11日
  • 紫金农商银行:银行流水自动化分析系统

    紫金农商银行:银行流水自动化分析系统已加入中小银行专题资料包,本专题提供最新中小银行研究报告,中小银行科技发展,中小银行培训分享等相关领域学习资料与研究报告,帮助你全面了解中小银行发展趋势。

    2023年6月18日
  • 辛宇:陕西农信基于零信任的移动数据安全管控平台

    辛宇:陕西农信基于零信任的移动数据安全管控平台已加入中小银行专题资料包,本专题提供最新中小银行研究报告,中小银行科技发展,中小银行培训分享等相关领域学习资料与研究报告,帮助你全面了解中小银行发展趋势。

    2023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