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可以穿短袖的时节很长,三月末,万磊就已经穿着T恤上班了。不过,他的这件黑色短袖有那么点不一样——左胸前印着一行公式一样的字母:
“1+1是说我们原来有一个微粒贷,还有一个直通银行,然后希望IT也就是技术把它们的功效放大。”微众银行科技发展总监万磊解释道,“这个是我们自己设计的,颇有做技术的风格。”
的确,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曾说:“微众银行自成立之初,即决心走一条完全自主可控的科技系统建设之路。”为此,微众银行利用一整套开源技术,按互联网主流的分布式架构搭建技术平台,搭建了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核心系统。
2015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敲下回车键,一位远在家中的货车司机就获得了3.5万元的贷款——这是微众银行第一笔放贷业务。2017年12月16日,这个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开业满三年。数据显示,目前微众银行资产规模近70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超过6000亿元,管理贷款余额超过1200亿元,管理资产余额超过300亿元,有效客户近3800万人。
在万磊看来,支撑微众银行三年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两点:第一点是决策链比较短,架构设置灵活,鼓励自下而上的创新。“有次我跟董事长谈起一个项目,好像每个部门都想牵头,我问谁来牵头?董事长表示,‘谁能做就给谁’。”万磊说,“我们行会随着业务变化动态调整组织架构,整体相对灵活。”
第二点是,微众银行重视科技,以科技为驱动力。万磊说,从科技投入和人员占比都体现了对科技的重视,目前微众银行科技人员占比超过全行人数的50%,高层对科技方面的投入表态是“100%支持”。万磊还介绍,科技条线下面成立了科创部,下面有若干个如区块链、AI、金融云等团队,致力于研究新技术和应用落地,给业务部门设计产品提供参考。
微众银行科技发展总监 万磊
逆向传统的创新
到微众银行工作以来,万磊的头衔换过两次,以前是科技事业部副总,现在事业部这一层没有了,所有的部门都成了一级部门,改成了条线制,所以他现在是科技条线总监。这背后是决策链的再次缩短,架构层级从原有最高层到事业部再到部门的三层变成更便于沟通的两层。
“我以前在传统银行,调整组织架构是挺大的事,耗时长,还要找顾问公司来认证,背后主要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我们行这一点确实相对简单,基本上是围绕产品来考虑的。”万磊介绍道。
另一个让万磊感触颇深的一点是,传统银行多是自上而下的创新,上面先有个总的方案,然后向下放权实施。“我们很多项目的架构设计是一些基层员工试出来的方案,然后报到架构委员会进行确认。”万磊说,在确认基本可行且风险可控之后,便把它确定下来,并作为规范其他项目组的要求。”
实际上,微众银行很多产品最初的想法都来自于基层人员,以微业贷为例,高管决定要做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具体产品的设计更多由基层人员执行。另外,供应链金融需求大,创新团队便牵头主导该项目,行里也比较支持。在IT方面这种情况就更多了,基本上都是来自基层的员工。
早在微众银行筹备之时,核心团队就坚持先夯实技术基底。于是,与传统银行不同的是,微众银行最先成立的便是技术团队,之后才逐渐有了更多的业务部门。当然,发展三年下来,技术基底的理念未变,只是随着业务的多元化,业务逐渐成熟,很多产品的需求和设计开始来自于业务部门。
基于这样的架构,微众银行开始拓展面向“大众”的业务。2015年5月15日,微众银行上线国内首款全程线上运营的银行信贷产品微粒贷,该产品的官方介绍写到“额度在500元至30万;无担保无抵押;5秒出额度,借款最快1分钟到账;按日计息,提前还款无罚金”。
可以说这是基于大数据的典型应用,依托传统的信贷经验和数据,结合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以机器学习算法和统计方法建立了一套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微众银行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风控规则,引入逻辑回归、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征信和欺诈等系列风控模型。结合人行征信和公安等传统数据,更全面地评估信用风险;将大数据与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技术相结合,更精准地识别客户身份、防范欺诈风险;引入第三方电子存证管理、机器人客服和机器人催收、数据访问安全体系,控制全流程线上操作的潜在风险。截至目前,微众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低于1%,远低于国内银行业平均水平,其他主要风险指标也符合并优于监管要求,银行的经营管理呈现稳健发展趋势。
从上线时算起,微粒贷累计放款额突破3000亿元仅用时两年,也成为主要的利润贡献来源,占到全行盈利的80%左右。
ABCD之后有了E
在架构调整后,微众银行把技术能力整合构建ABCD(分别指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的金融科技基础服务,逐渐衍生成为E (Enabler),希望成为一个“赋能者”。
对于互联网银行来说,解决好客户身份认证和客户服务问题,是运营中的头等大事。微众银行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远程客户身份认证、智能客户服务等领域。基于公安部公民身份信息库和身份联网核查系统,结合腾讯优图的人脸识别及活体检测技术,微众银行建成了一套成熟的闭环式远程身份识别系统,整体差错率降到百万分之一。同时联合腾讯云推出智能云客服“微金小云”,使用效果上,目前一个智能机器人可替代400位人工客服,98%的客服服务均由智能云客服完成,不仅有效支撑了海量客户需求,提升了服务效率,而且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
单就人脸识别及活体检测技术来说,微众银行与腾讯优图合作进行了技术提升,把以前通过数字的活体识别改成光线活体识别,也就是利用屏幕随机颜色变化的光在人脸上的反射回来后形成的3D人像,结合后台的其他防攻击模型,通过物理学原理来完成活体检测。该技术建立在密码学的坚实基础上,是目前已知安全级别最高的技术之一。
早在2015年,微众银行就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2016年5月,微众银行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发起成立了金链盟,目前成员已扩充至六大类行业、近百家机构。去年,微众银行联合万向区块链和矩阵元研发了国内首个安全可控的企业级联盟链底层平台——BCOS,并对外开源。在BCOS开源平台的基础上,联合金链盟的多家成员机构共同研发了BCOS的金融分支版本、国内首个金融版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此外,微众银行还联合腾讯云推出了国内第一个金融联盟链产品区块链BaaS云服务。
底层技术平台完善后,区块链的研究正在落地到具体业务上。比如,传统“批量文件对账”模式长久以来未能解决的成本高问题,区块链技术在这方面有了用武之地。2016年8月,微众银行联合上海华瑞银行推出了国内首个在生产环境投产运行的多金融机构间的区块链应用——基于区块链的机构间对账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安全稳定运行1年多,零故障的同时记录的真实交易笔数已达千万量级。
另一个实际的应用是区块链+存证。近年来,国家到地方相继对交易数据的保管提出了明需要“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电子数据存证”的要求,基于FISCO BCOS区块链底层平台开发的“仲裁链”应运而生。2018年2月,广州仲裁委基于“仲裁链”出具了业内首个裁决书,该“仲裁链”是由微众银行联合广州仲裁委、杭州亦笔科技三方基于FISCO BCOS区块链底层平台搭建。
“仲裁链”是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防篡改、可信任特征,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等技术对交易数据共识签名后上链,实时保全的数据通过智能合约形成证据链,满足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要求,实现证据及审判的标准化。当需要仲裁时,后台人员只需点击一个按键,相应的证据便会传输至仲裁机构的仲裁平台上。仲裁机构收到数据后与区块链节点存储数据进行校验,确认证据真实、合法有效后,依据网络仲裁规则依法裁决并出具仲裁裁决书。通过“仲裁链”,仲裁机构可参与到存证业务过程中来,一起共识、实时见证,一旦发生纠纷,经核实签名的存证数据可视为直接证据,极大地缩减了仲裁流程。
此次仲裁实践,证实了通过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加密算法等特点,为司法提供真实透明、可追溯的实时保全数据的做法行之有效;同时,展示了区块链在精简仲裁流程,节省各参与方成本上的巨大价值;也为司法机构应对日益增长的仲裁诉求,提供了高效可行的新方向。
说到云计算,微众银行现在搭建了一个金融云,把包括ECC监控、分布式架构等一整套技术对外输出。再看大数据领域,“我们行所有产品基本上都用了大数据”,在大数据基础平台上,微众银行逐步建立了业务分析、数据管理、平台管理等各级用户的完整工具系统。
微众银行 ECC 控制中心
“我们以前的战略是ABCD,但我们不纯粹研究技术,而是说真的把这些技术引进,以一种产品或者其他形式封装,能成为E,赋能到合作伙伴。”万磊说,“在输出方面我们有一个微动力的品牌,开始是把一些理财能力通过技术封装到SDK里,嵌入合作银行的APP,使操作可以不脱离银行APP而跟我们行的产品结合。再比如微业贷就是ABCD技术均沾的产品,如今我们也在尝试把包括白名单的生成,贷中的审核,贷后的审核等能力打包输出。”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IT经理世界,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