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
麦肯锡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2019)中文版——《行在当下,赢在未来:如何成功穿越周期?》正式发布。这是麦肯锡连续第九年发布该系列报告,其数据与洞见基于麦肯锡旗下银行业研究机构“麦肯锡全景数据库Panorama”以及全球客户和从业者的实践经验总结。
后周期时代:不确定性成为常态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10年后的今天,银行业进入了后周期时代。虽然银行业估值波动不定,但总体上投资者对银行业的信心再度减退。
2013年-2018年,全球银行业的股本回报率(Return>如同全球银行业同行,中国银行业也正面临“资产荒”、“利差收窄”和“风险暴露”的三重挑战。同时,监管趋严和数字化进攻者也给中国银行家们带来持续性挑战。
果敢行动:后周期时代提升业绩的关键战略
在后周期的短暂窗口期,无论规模或商业模式如何,银行要提升自身业绩,都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重视并果断实施关键战略。麦肯锡认为,特色的定位来自禀赋,本地市场的规模领先地位并非一蹴而就,对于大多数银行而言,推动商业模式的转型应是必选项和首选项。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常态,麦肯锡建议,在后周期的2-3年内,全球银行业可快速采取三大举措推动转型:
第一、利用人工智能和高级分析技术缔造全新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第二、在持续依靠内生力量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将非核心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公共服务提供商,从而大幅度提升效率;
第三、聚焦高价值增长领域,提升客户体验,驱动收入持续增长。
银行如何进行战略选择
每家银行既具备经营优势,也在所在市场和业务模式上存在局限。我们基于这两个维度识别出以下四类原型,帮助全球银行业在后周期时代找准起始点,确立优先要务:
领先型——全球20%的银行创造了整个行业新增经济价值的近100%。
稳健型——近25%的银行在颇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下仍能保持领先地位,其中包括许多欧洲银行。
跟随型——约20%的银行虽身处有利的市场环境,但既未实现规模化经营,业绩也不及同行。
受困型——全球约有35%的银行规模不足,受困于不利的市场环境,其商业模式也存在缺陷,形势可谓极其严峻。
经济增速已经放缓,我们已进入后周期时代。因此无论是寻求“保住”收益的领先型银行,还是希望扭亏、实现高于股本成本收益的受困型银行,现在都需要大胆行动,积极思考一系列内生性或外延式增长战略,为应对下行周期做准备。对于银行而言,这可能是本周期内它们迅速重塑商业模式并进行外延式扩张的最后一次机会。富有创造能力的银行会在下一轮周期中成为领导者,其余的恐怕会沦为历史的注脚。
以下为本报告部分截图
加入私享社群,这里更有料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麦肯锡,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