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西安分行副行长张志峰:开放银行在路上

近年来,平台型企业异军突起,其产品丰富、营销多样、服务精准,对银行传统的线性一体化模式频频冲击,倒逼商业银行踏上变革之路,科技融合和金融转型的格局已然形成。当前,作为金融科技的一种前沿模式,开放银行已在路上,为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变革契机。开放银行有助于发挥商业银行自身多年积累的数据和科技优势,提升运营效率,重塑价值链,推动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商业范式、产业格局逐渐向“共享、开放、合作、创新”的方向持续转变,助力开启传统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开放银行概述

开放银行是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概念,即商业银行可通过API(应用程序接口)将银行内部的金融服务进行打包封装,并嵌入到第三方合作机构的应用程序或者开发平台中,合作机构可根据用户授权调用商业银行相应的API在本地“乐高”式自由拼接和搭建相应的金融服务,向用户提供无缝衔接式的服务体验。如图1所示,相较于传统银行数据私有、直面用户的服务模式,开放银行能够利用API平台与旅游、交通、电商等其他行业互联互通,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机构共享数据、渗透融合实现业务情景化、服务精准化,创造更多机遇,提供更多选择,提升更优质量。

央行西安分行副行长张志峰:开放银行在路上

传统银行与开放银行的架构对比

开放银行的核心本质是数据共享,是允许第三方合作机构通过API调用商业银行内部存有的用户数据。这种模式能够实现银行业务的跨平台移植,打破各银行以自身业务为中心、画地为牢的“数据孤岛”现象,与各行各业“撤掉城墙,架起桥梁”。例如,新加坡星展银行通过API将余额查询、转账支付等金融功能嵌入到麦当劳等商户的应用程序中,用户可直接在商户的程序中核查星展银行账户余额、完成在线支付,而无需前往星展银行的APP中进行操作;再如,财务管理工具可通过API对接各商业银行后台系统,调用用户在各银行使用信用卡的消费记录,从而向用户提供消费画像和财务分析。

开放银行的主要技术实现是API应用程序接口。API可以将服务提供方的相关数据和服务进行模块化集成和封装,并允许第三方合作机构开发人员直接调用,高效、便捷地获取服务提供方的程序结果,而无需关注底层源代码和具体操作。对于金融行业来说,API不是新概念,其相关应用问世已有十多年之久。但之前金融业的绝大部分API都是仅供内部系统互相调用的,少数与外部机构进行合作的定制化API需要经过大量商务协商逐一确定数据和服务开放范围。而在开放银行环境下,商业银行提供开放的、标准化的API,所有符合条件的合作机构都可以调用,而无需进行单独洽谈,大幅降低系统间建立接口的成本和时间,是实现组件化、高兼容、可移植、可扩展的开放型系统架构的利器,是实现行业间数据共享的主流技术手段。

当前,开放银行发展如火如荼,在全球范围“崭露头角”。英国、欧洲等相继出台政策法规,助推开放银行发展壮大;美国、新加坡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正在积极拥抱开放银行;我国浦发银行、微众银行等商业银行也已纷纷试水开放银行发展模式。欧洲商业银行可供第三方连接的API数量从十多年前的个位数蹿升至2017年的1500多个,随着欧洲《欧盟支付服务指令修正案》(PSD2)已于2018年正式生效,该数字将呈现指数级激增。2018年,艾哲森咨询对全球排名前100的商业银行进行调研,结果显示,65%银行高管认为开放银行是新的发展机遇,99%表示在2020年之前将持续加大对开放银行的投资力度(如图2所示)。

央行西安分行副行长张志峰:开放银行在路上

图2欧洲地区商业银行开放API增长趋势(数据来源:艾森哲咨询)

开放银行带来的转变

1.经营理念的转变。开放银行是一场技术革新,促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由网点经济、APP经济向API经济迈进,它意味着银行不再仅仅是一个营业场所,而是一种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服务。传统的银行服务囿于“领地意识”,将用户吸引到其网点、APP等“领地”提供封闭式的金融服务。然而金融科技企业通过开放式平台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对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利润空间、经营理念造成了冲击。开放银行模式能够利用API敏捷嵌入合作方应用程序,推动传统的封闭式业务向场景化服务发展,促使API+Bank模式实现1+1>2的聚势效应,为商业银行追赶超越、弯道超车点燃新引擎。“中流击楫,不进则退。”商业银行只有提高认识、调整思路、升级理念、及时跟进,将开放银行视为金融革新的下一个“风口”,将API作为经营发展的战略性资产,将模块化、平台化、差异化的开放型服务能力作为获客导流的“护城河”,才能把握金融科技时代的发展脉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洪流中站住脚跟。

2.商业范式的转变。传统商业银行往往充当用户数据的“看门人”角色,将用户信用、交易记录等信息视为私有资产,仅在内部进行聚合分析。开放银行模式跨越了这种“数据藩篱”,通过搭建平台、开放API接口促进与产业合作方的数据共享,重构盈利模式,助力金融服务商业范式向更加开放、更加融合的方向加速演进。一方面,商业银行可让自身API“走出去”,向合作方提供查询、支付、授信等传统金融服务,增加收入来源,培育互利生态。例如,西班牙BBVA银行在可零售商户应用程序付款页面中嵌入快速信贷功能,用户直接在商户页面点击按钮便能获得BBVA快速信贷并完成支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能将合作机构的API“引进来”,通过调用合作机构API将其产品信息和服务功能整合到自己的产品中,深入挖掘用户潜在金融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加用户黏性。例如,商业银行可调用汽车厂商库存信息API,在银行手机APP上实时更新某地汽车库存状态,并提供相应的分期贷款等金融服务。

3.产业格局的转变。开放银行产品通过与第三方的轻松集成,为开放型数字金融注入强劲动能,推动产业格局向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的方向大步前行。一是通过共享,拓展业务布局。开放银行模式能够利用第三方合作伙伴关系拓展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受理范围,增加用户基数,扩大服务半径,提升产业影响。例如在英国,爱尔兰银行向英国邮局开放部分金融服务API接口,使得240万用户能够在11500家邮局网点享受抵押贷款、外汇兑换等金融服务。二是通过开放,优化竞合关系。在合作共赢理念的引导下,金融科技公司、商业银行、平台服务商等开放银行产业参与各方不断开辟多元合作渠道,探索新型数据融合商业范式。开放银行时代的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通力配合的“正和博弈”。三是通过创新,催生全新业态。虽然开放银行只是处于发展初期,但未来的前景充满了无限可能。正如Google开放地图API接口催生出Uber等共享经济模式,开放银行也有很大可能将滋生出新型财富管理工具、API集成商等新兴产业。

开放银行的驱动模式

纵览全球,开放银行正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欧美等发达国家积极投入到开放银行的滚滚浪潮中,通过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的方式大力推动开放银行模式在本国落地应用。

1.政策驱动模式。在英国、欧盟等地区,政府将开放银行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带动消费升级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政府主动牵头出台强制性政策和标准,要求商业银行共享用户数据、开放应用接口,通过行政手段有力推动了开放银行开花结果。

英国是全球践行开放银行的“先行者”。英国财政部于2015年9月成立开放银行工作组,并随后发布了开放银行标准框架。2017年3月,英国9家最大的商业银行率先探索向第三方合作机构提供银行营业网点地理位置信息的API接口。2018年1月1日,英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放银行标准》(Open Banking Standard),要求商业银行扩大数据共享和开放范围。截止2018年底,英国共有9家银行正式开放API接口,57家第三方合作机构加入开放银行计划。欧盟是支持开放银行发展的强力“推动者”,于2018年1月13日正式推行《欧盟支付服务指令修正案》(PSD2),要求欧盟所有商业银行必须向第三方合作机构开放用户交易历史、账户余额等原始数据的API接口。这意味着其他银行、金融科技公司、零售商、电信公司、保险公司、财富管理公司等符合资质、得到授权的第三方合作机构均可使用商业银行内部的用户数据。澳大利亚正在探寻开放银行发展的“最佳模式”,于2017年8月发布开放银行专题报告,详细阐述如何选择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开放银行模式,并宣布将逐步出台开放银行管理条例。

2.市场驱动模式。在美国、新加坡等地区,政府更多是引导式的,而不会轻易采取强制性政策措施在金融行业推动开放银行的发展,以免造成不可预知的市场波动和反应。然而,这些地区金融市场繁荣发达,金融机构数量众多,也面临更为剧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作为全球金融业的“领头羊”,这些金融机构为满足用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相继将开放银行视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基石。因此,这种自发式模式有效激励了开放银行应用成果百花齐放。

在美国,Visa于2016年推出Visa开放者平台,全面开放各类底层支付技术API接口,帮助希望接入Visa清算网络的机构实现快速开发,以开源方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产品创新灵活性。PAYPAL、花旗集团、康百世银行、美国银行及第一资本银行等合作机构陆续跟进参与,成立API开放平台,向外输出支付、授权、积分等接口。在亚洲,新加坡没有出台任何监管政策要求行业实施开放银行API,而是于2016年11月发布非强制执行的《API指导手册》,为API设计标准、应用范围、安全规范、数据保密提供了最佳指导和建议。新加坡星展银行于2017年底推出全球最大的API平台,目前已有20种不同类型180余个API,已与6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API合作关系。此外,印度储备银行(RBI)、日本银行(BOJ)等中央银行也积极呼吁业界加大对开放银行支持力度。

总结与思考

相比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开放银行只是刚刚起步。微众银行、兴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已开始研发开放银行相关应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浦发银行2018年9月正式推出APIBank无界开放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已明确释放了进军开放银行的信号,有学者认为2018年可被视为我国开放银行发展元年,在不远的未来,我国开放银行发展将迎来新高潮。

尽管开放银行对于商业银行提升经济效益,拓展业务布局、加速产业融合、优化用户体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开放银行也引入了关于数据合规应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因此,监管部门也应理性对待开放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审慎处理好开放银行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大力发展开放银行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切实筑牢安全应用的防火墙。

在鼓励创新方面,首先应该明确开放银行并不意味着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模式颠覆式替代,而是继承式创新,开放银行和传统银行是并行互促的。我们应科学结合市场驱动和政策驱动手段,促进我国开放银行创新发展,培育产业新业态。一是出台开放银行发展相关政策,调动产业合作各方积极性,指导金融机构加快API基础设施架构转型,加大数据和服务开放力度,加速相关产品和服务落地应用进程。二是借鉴监管沙箱理念,鼓励各方大胆尝试开放银行创新业务模式,探索试错容错、准入退出、风险补偿等机制,为开放银行应用提供真实测试环境和监管指导,在实践中检验其技术实现和业务流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通过开放银行示范应用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在规范发展方面,安全地共享和应用用户数据是开放银行赢得用户信心、站稳发展脚跟、培育良性生态的根基和底线。“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因此,监管机构应加强顶层设计,要求开放银行各参与方强化安全意识,坚守安全底线。一是制定开放银行应用行业标准规范,对开放银行服务界限、数据开放类别、API接口设计标准、应用研发部署、信息安全保护、网络加固手段等进行规范,发挥“保驾护航”作用。二是建立健全开放银行风险防控机制,严格规范合作方准入管理,完善开放银行合规应用管理制度,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开放银行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借助监管科技平台实时监控API交互运行情况,做到业务规范管理和技术防护手段“两手都要硬”,着力增强金融机构对开放银行风险的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19年6月7日 上午1:40
下一篇 2019年6月7日 下午6: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