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就规范代收业务征言:禁为P2P网贷办理支付业务

日前,为进一步规范代收业务参与各方行为,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范业务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代收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通知》明确要求,代收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代收业务适用场景,在代收业务适用场景外,通过负面清单方式规定不得通过代收业务为各类投融资交易、外汇交易、股权众筹、P2P网络借贷,以及各类交易场所(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办理支付业务。

代收业务存三大风险

近年来代收业务呈快速发展趋势,业务开展不规范导致的资金损失风险事件逐渐暴露。为进一步规范代收业务参与各方行为,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范代收业务风险,央行自2018年5月启动规范代收业务相关工作,全面梳理代收业务风险问题,研究起草了相关《征求通知稿》。

其中,代收机构主要指根据收款人委托,向付款人开户机构发起支付指令,并完成相关货币资金转移服务的机构,包括银行,以及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或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的非银行支付机构。

由于代收业务是付款人事先授权,实际交易发生时不再逐笔确认。相较于其他需付款人对交易逐笔确认的支付业务而言,代收交易验证强度较弱,易造成付款人的资金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代收机构在未取得客户授权、未有效审核客户真实意愿情况下为客户开通了代收服务,或者未向客户充分披露代收业务风险、授权及交易信息查询服务渠道不健全等,造成付款人资金盗用隐患。

同时,代收业务还存在着风险监测的问题。比如,对收款人的真实性审核不严,使黑灰产业得以通过代收业务便捷盗取客户资金;有关代收业务信息传递不透明,存在信息“黑箱”,甚至与收款人违规出售、转让系统接口,将代收业务应用于高风险场景或非法交易等。

此外,央行表示,代收业务的第三个风险是关于适用场景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混淆代收业务与其他需要逐笔进行交易确认的交易,影响了代收业务的健康发展。

明晰代收与小额免密边界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对代收业务的适用场景作出了详细的规定。《通知》强调,代收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代收业务适用场景,在代收业务适用场景外,通过负面清单方式规定不得通过代收业务为各类投融资交易、外汇交易、股权众筹、P2P网络借贷,以及各类交易场所(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办理支付业务。这些业务通过其他交易验证强度更高的支付方式办理,更有利于确保用户资金安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免密支付业务,比如网络约车自动扣付车费等,与代收业务的交易体验趋同,也相应引发了混淆代收业务和小额免密消费业务实施套利,甚至导致用户资金损失或权益受损的情形。那么小额免密业务是否都属于代收业务呢?

对此,央行表示,《通知》明晰了代收业务与小额免密业务的边界。例如,代收业务不经付款人逐笔交易确认,无交易金额限制;通过支付账户余额支付的小额免密消费业务,需执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如采用两类以下有效要素进行验证,交易限额为1000元/天;使用银行账户直接付款的小额免密消费业务,以及使用快捷支付绑定的银行账户付款的小额免密消费业务,参照支付账户余额小额免密消费限额管理要求执行。对于超过免密业务限额的消费业务,相关支付服务主体必须对交易进行逐笔验证。如果满足代收业务交易场景要求,且希望通过代收业务办理的,在落实相应授权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也可行。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19年12月4日 下午10:20
下一篇 2019年12月4日 下午10:49

相关推荐

  • 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76页)

    近日,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

    2019年1月25日
  • 类信贷业务全解析

    来源 | 任博宏观论道作者 | 任庄主 一、引言 (一)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我们常听到“类货基”、“影子银行(类银行)”、“类金融机构(如P2P等)”以及“类信贷”等术语,实际上“…

    2020年10月27日
  • 网络借贷风险缓释机制研究

    根据2017年末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57号文”要求,今年6月30号应是各地网贷机构完成备案的最后截止日期。但随着大限的临近,一则有关网贷备案将延期的消息却不胫而走。

    2019年3月4日
  • 侯本旗:助贷江湖,机会缘何变陷阱?

    5月19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在6个月过渡期内逐步降低融资性信保业务的未了责任余额,同时要求保险公司必须与具有合法融资服务资质的机构合作。业界认为,这个办法捏住了“助贷+保险”模式风险积累的七寸,不仅会刹车保险公司信保业务,而且会搅动现金贷助贷江湖。

    2020年5月26日
  • 借呗VS微粒贷:用哪个更划算?

    在众多线上小额贷款中,最为火爆的当属蚂蚁金服的借呗以及腾讯的微粒贷了。相比与银行,这两种产品火爆的原因有很多:操作简单,提款迅速,流程便捷且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公司,听起来比较有保障。…

    2018年12月22日
  • 315之后,合规才有出路——P2P网贷合规备案进度全景报告

    近日,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在北京召开以“新银行、新互金、新技术、新连接”为主题的2019新金融年度峰会。现场齐聚来自银行、保险、金融机构、金融科技、融资租赁等不同细分领域的800多名嘉宾,一同探讨来探讨新金融未来的变化和趋势,寻找行业的痛点和机会。

    2019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