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2月份的逐步临近,年末的收尾和开门红的启动迫在眉睫,各机构的旺季营销启动会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开门红营销不仅仅是为一年打基础,而且也是上一个年度的成果收获。为什么开门红零售条线是最容易放量的时间节点?
传统意义上可能是年终奖发放、资金流相对充裕的时刻,但是背后隐含的是国人的传统文化和金融机构工作的结果体现。在国人的文化中,传统的观念是“家事国事天下事”,家事是排首要位置,比如单位请假,只要说一句“家里有事”,领导基本就要批准。
投资理财则是个人的“家事”,在春节前后基本上是大家忙“家事”的时候,不是什么重大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节后再说”了。这个时候,投资理财的意愿也是最充分的,零售端客户往往这时候有更充分的时间来参与投资理财的事宜。
除此之外就是金融机构零售端对过去三个季度的检验,前三个季度的各种金融服务,往往是在一季度集中体现。一季度基本上能够占到全年的40%,有了一季度打底,二季度三季度有些波动才不至于紧张,全年目标才容易达成。
旺季营销实际在一季度开始,但是营销是有个加速度的行为,所以越来越多的机构把营销逐步放在了12月份开启。而春节假期前后的一个月是营销的关键节点,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时点。
在管理层面上,各机构做的基本上都不错,旺季营销基本上就是沿袭“组织化运作、策略化推动、针对性激励、过程化管理”的几个方面来做开门红安排。但是工作效能的产生不是在口号上的,是需要落地的,特别在红海的竞争中,怎么凸显出来更加重要。
就像前几天群内讨论拆迁户的动迁款的留存话题,大家围绕代发行如何截留动迁款,其他行如何策反补偿款进行了讨论。大家有很多的想法,比如配置不同的产品、客户的宣讲等等。但是往往在最直接的问题上没有进一步延伸。老李问了几个问题,动迁款策反村支书那边有没有搞定?后续福利是单一性的还是系列性的?如果就靠一个礼品在现阶段肯定是不容易搞定的,需要系列性的服务。就拿拆迁户的搬迁举例,有没有安排准备搬家物品、协调搬家公司?有没有提供免费设计服务?有没有提供家装、家具团购服务?甚至搬完家的测甲醛、清扫服务有没有想到。服务越具体,越容易打动客户,现在客户心里都有杆秤,斤两分明。
开门红的关键是在执行层面,是参加完誓师大会回来要落实的那些抓手。光说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还不如让老太太指定存款后拿着“桶装油”、“对联”或者大米更对社区居民有感染力。
四个重点和五个抓手
在执行侧面开门红的战略上的四个“重点”和战术上的五个“抓手”,规划分别是:客群定位聚焦;营销节奏适当;产品选择准确;营销士气激励。战术抓手分别是:氛围塑造、技能提升、客户活动、同业借鉴、存量维护。开门红活动最容易热闹但是,最后的效能能够释放多少却是差异很大。找准客群进行深耕细作是突破的关键,比如这次就是供暖费代发、工资代发或者年终奖代发客户。围绕工薪人群进行产品设计和维护,要比全品类客户要更见效。
在旺季营销中,节庆日非常多,营销节奏均匀有准备有规划,不出现匆匆上马,产品临时加入的情况。在以前的文章中对适合旺季的大额存单、贵金属、A股底部基金营销、贺岁币、对接年终奖固收类产品都有很多的说明,在这里不做阐述。节日营销活动可以参看全年的营销活动安排,腊八、小年、除夕、春节、元宵节、情人节、龙抬头、三一五都是一季度可以安排的活动。
在工作抓手上,首先氛围造势非常重要,既能够对客户产生影响,又能够激发员工营销意识。氛围造势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厅堂的布置造势。二是,存量客户的宣传,通过越来越多的联系手段和营销宣传,让客户感受到造势氛围。第三个造势来自于周边,包括异业合作、附近社区的造势。氛围造势最好与自己的网点客群和定位结合起来,自然地锦上添花。
在技能提升方面是最重要的推手。各家产品差异能够有多大?重要的不是武器而是武艺。有的理财经理听到客户说基金亏损就讳莫如深,有的则听到亏损后挖掘基金调仓、优化的需求。通过产品培训、话术设计、技能提升、流程改进、热情激励,能够转化为产能,旺季营销对理财经理自身的营销能力也是一次实战练兵。
客户活动主要是创意活动、厅堂活动、异业联合活动、社区活动以及线上活动等几个维度。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线上活动很多分支行已经注意到可以拓展的潜力,特别是O2O的形式往往能够吸引年轻群体的参与,不妨在这方面考虑。之后我们也会撰写多篇线上投资理财活动与各位读者分享雪球网、理财魔方、理财记等线上理财网站如何针对线上和线下人群的活动。
关于客户的部分,主要是中高端客户防流失(开门红期间非常容易出现),潜力客户的挖掘、中端客户的升级及转化,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开门红是多种资金流的交集,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商贸结算客户回款还是代发年终奖等资金流向,都是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的。
另外,旺季营销的后续动作也不妨准备起来,如何沉淀、成果的固化、产品的衔接和营销中暴露问题的总结,也都是不断提升的必修课。营销是一门科学。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