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副行长武健:科技创新引领,实现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

打造“智慧金融大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建设智能思维的“左脑”和生物感知的“右脑”,实现智慧金融,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开启,国家金融改革进入关键期,金融市场开放步伐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服务体系,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成为金融的努力方向。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恰为银行的智慧化、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核心动力。

光大银行作为支持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守初心,担使命,从时代要求出发,以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起点,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驱动力作用,构建“123”金融科技支撑体系,创造金融名品,服务亿万客户,助力经济转型。

时不我待,加速银行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1.经营模式变化要求银行数字化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传统规模扩张的收益来源难以维系。伴随利差逐步收窄,流动性风险增加,商业银行急需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商业模式、产品、服务方面进行突破。各商业银行已启动数字化转型计划,通过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再造,推动银行经营模式转型升级,推动金融服务创新。

2.金融科技发展加速银行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在小额信贷、普惠金融、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客户获取和使用金融服务的行为习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生物识别、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极致客户体验开创了新的流量入口,银行必须加速从线下拓展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变,开拓场景金融,重塑客户旅程,融入数字生态。

3.场景金融促生银行数字化转型

随着开放银行体系的建立,API接口开放、SDK共享,加速了银行与行业生态、客户生活的浸入和融合,特别是随着金融服务与生活场景的深入嵌入,交易复杂度提升,高频海量小额交易特征明显,这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核心能力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求银行向基于数据的数字化经营转型。

栉风沐雨,光大银行金融科技体系初现成效

近几年,技术发展、业务重塑、自主可控成为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催化剂。光大银行基于多年来的IT积累,通过建平台,创机制,增能力,不断助力业务服务转型升级,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大平台、三项能力”金融科技核心技术能力。

1.打造一个智慧金融大脑,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

打造“智慧金融大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建设智能思维的“左脑”和生物感知的“右脑”,实现智慧金融,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

光大银行建成集人脸、指纹、声纹于一体的生物感知平台,识别准确率达99%以上,完全达到金融级安全水平,已在客服、网点、自助设备、网银和各类APP等10多个服务场景应用,日请求交易量超过40万,提升了客户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以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为支撑的智能语音、智能文字对人工客服的替代率已超过40%,大大降低了业务运营成本。在智能思维方面,依托近900TB的业务原始数据和4000多个基础数据模型为总分行的智能风控、智能营销和智能运营提供了40多个数据集市、37个数据产品、50多个风控模型和2000多个特征变量。智能思维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图计算等技术,全面升级全栈式数据科学平台,构建面向各业务领域的智慧引擎,赋能银行的运营、营销和风控建设。

2.建设两大科技平台,为数字化银行提供保障

建设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平台,为“智慧金融大脑”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实现对金融科技体系的技术支撑。

光大银行云计算平台为解决业务的灵活扩展及对外综合金融服务输出提供支撑,包括提供弹性计算能力的基础设施云(IaaS)、提供灵活部署能力的平台云(PaaS)及围绕多个生态场景建设的应用云(SaaS)。基础设施云(IaaS)的虚机数量达到12000台,全行应用系统上云率达到77%。在云服务编排、云设备管理和软件定义方面的技术位居同业前列;已投产的缴费云、现金云、供应链云、普惠云、贸融云等应用云(SaaS)已成为银行业务拓展和客户营销的重要手段。在大数据平台方面,光大银行已建成TD、GP、Hadoop三大技术为支撑的多元数据平台和分布式计算环境,平台存储容量达1.4PB,数据内容规模达到900TB以上,为银行业务智能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已实现80多个行内系统数据的模型建模和入仓;建设了以金融交易、IT运营数据、客户行为数据、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种贴源数据源为主要内容的数据湖,同时接入了工商、税务、司法、征信、咨询等28类外部数据近300G数据,并为集团企业提供服务。

3.夯实三项核心能力,实现科技生产力的高效转化

在构建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光大银行持续深化自主研发、安全运营和开放协同三项核心能力,提升科技生产力转化效率,夯实金融科技体系的基础保障。

在自主研发能力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两个一”,即:已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平台,包括核心产品、电子渠道、流程管理、交换集成四大自主研发平台;已培养了一批具备自主业务分析、系统设计和程序编写能力的研发设计人员。目前重要应用系统2/3是基于自主研发平台群建设,按照交易量统计每天约90%的交易运行处理在自主研发平台群上。自主研发平台的持续打造为光大银行安全运营和业务功能的快速迭代奠定了基础。其中,核心系统可支持3亿以上日交易量、2亿以上客户数、1万TPS并发能力,实现秒级容灾切换、年终决算不停服务等高可用性。

在安全运营能力方面,光大银行较早在业内实现了“两地三中心”的信息系统灾难备份架构,形成了较成熟的灾备体系和灾难应急恢复能力。在国内较早通过了ISO20000国际标准(IT服务管理认证体系),同时是国内首批数据中心管理成熟度模型(国标)达到四级的银行。

在开发协同能力方面,光大银行已建成的金融服务开放平台和中间业务平台共筑开放互联生态。以金融服务开放平台为核心建设的直销银行系统通过API连接互联网金融场景,向200余家企业输出近1000万个电子账户,代理销售1400余只基金,赋能产融生态。通过中间业务平台建设的云缴费平台,更是以开放互联为理念为2亿以上客户输出6000余项缴费项目,成为国内最大的生活缴费平台。手机银行5.0版本发布后,实现用户体系开放,月活客户达到700万。

坚实的金融科技支撑体系创造了光大云生活平台、阳光小智、普惠金融云、贸易金融云、阳光供应链、汽车全程通、七彩阳光理财等一系列便民惠民的金融名品,将阳光服务延伸到全国多个业务领域。

砥砺前行,银行数字化转型工作任重道远

光大银行将依托集团全牌照优势,践行“敏捷、科技、生态”发展理念,以安全运营为基础,加强IT架构顶层设计,加大科技创新引领,从核心能力、业务赋能以及科技治理三方面,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奋力打造科技银行。

1.提升科技核心能力

数字化转型对银行的科技支撑能力提出新要求,信息科技核心能力成为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是基础架构转型,通过顶层设计,以分布式技术应用为切入点,加大“厚平台薄应用”转型力度,提升需求响应效率和海量高并发交易支撑。二是自主研发能力,深化自主研发平台群建设,加大重点领域研发人才引进力度,提高科技自主可控能力。三是数据应用支撑能力,通过企业级多元基础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深挖数据价值,实现业务运行数据驱动。四是科技运营能力,按照敏捷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的目标,提高系统的弹性伸缩能力和业务运营的快速处置能力,保证系统平稳运营。五是信息安全一体化,打造“攻防兼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能力。

2.创新活力赋能业务转型

科技与业务的关系,已经从技术支撑手段转变为驱动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科技业务融合才是技术生产力转化的关键路径。一是围绕业务重点痛点,以增中收、调结构为出发点,集中科技资源布局线上贷款、供应链金融等重点项目,打造生态圈,提升用户体验,开拓合作场景;二是围绕财富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发力互联网渠道产品销售领域,支持外部渠道销售亿级交易量,变革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三是加大银行运营数字化转型支持,从风控流程、盈利分析、产品营销等银行核心运营领域提升数字化水平,有效支持银行客户经营;四是推进客户服务智能化和开放化,加强渠道整合建设,加大VIP客户识别应用范围,深化语音应用,建设一流呼叫中心,加强手机银行和金融开放平台的开放输出能力;五是赋能以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与运营优化,加强内、外部数据的整合与应用,建设统一风险视图,运用金融科技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升客户体验,打造端到端的风险管理能力。

3.优化科技服务机制

内外部发展压力,要求科技从技术体系到组织管理等全方位做出适应性调整。一是转变科技服务模式。在队伍建设、组织机制等方面主动变革,强化团队建制职能,加大科技与业务融合,激发科技部员工活力。二是整合总分行科技资源。深化异地机构建设,推进异地研发中心效果落地、研发实现产出。推进建立总分行联合创研中心,实现资源互补,发挥总行平台技术优势与分行一线的业务创新能力,支持分行特色业务发展。三是加强与光大科技公司的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公司在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提升光大系科技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创新产品、打造光大科技品牌,整体提升光大科技社会形象。四是推进IT“双模”管理,深化敏捷实践,打造开发运维一体化(DevOps)的敏捷项目组织,加大自动化测试推进力度,提高研发响应速度。

围绕上述工作方向,光大银行2019年聚焦财富银行战略重点,在科技能力建设方面提出“10T(Technology)计划”,在科技赋能业务方面提出“10B(Business)计划”。“10T计划”包含分布式技术、容器技术、智慧大脑、多活技术等当前银行业技术焦点,提升科技自主能力,为后续应用架构的升级改造做好技术准备。“10B计划”包含手机银行、云缴费、资产证券化、消费贷款、普惠金融云等项目,赋能银行价值创造的名品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对业务发展的引领作用。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游当奋楫。当前银行数字化发展逐步进入深水区,创新发展成为了银行经营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光大银行将坚持“敏捷、科技、生态”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科技业务融合,狠抓科技核心能力建设,狠抓金融科技应用创新,狠抓银行业务转型重大项目,助力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19年10月14日 下午10:33
下一篇 2019年10月15日 上午12:34

相关推荐

  • 2021数栖大会-数据智能驱动金融业务创新

    2021数栖大会-数据智能驱动金融业务创新已加入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专题资料包,本专题提供最新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开放银行、数字金融等相关领域学习资料与研究报告,帮助你全面了解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本专辑收录了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最新相关研究报告。

    2022年6月26日
  • 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28页长文论述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是”与“不是”【附论文下载】

    本文作者刘伟光,蚂蚁金服副总裁,目前致力于蚂蚁金服技术的商业推广和生态建设。在加入蚂蚁金服前,他在企业软件市场深耕多年,创建Pivotal软件大中华区分公司,开创了企业级大数据以及企业级云计算PaaS平台的市场先河。在创建Pivotal中国软件公司之前,刘伟光曾经担任EMC大中国区数据计算事业部总经理,并在甲骨文中国公司工作多年,曾经创建了Exadata大中国区的产品事业部。

    2018年9月2日
  • 银行业谁在为低效埋单,你不知道的那些银行事

    金融科技呼唤银行转型迭代的声音,言犹在耳!另一场因科技颠覆的需求场景又在催促银行加快形态、生态的变革!但问题是:传统业务如何才能彻底解决低效难题,重构传统银行机构的存在价值? “金…

    2018年11月28日
  • 开放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开放银行和修订的《支付服务指令》(PSD2)改变了零售银行业之外的游戏方式。这也对中小型企业(SME)银行业务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银行业务带来影响。新规定要求银行向第三方提供访问活期账户数据的权限,并允许第三方代表中小企业发起付款,从而改变了小企业银行业务以及他们的付款方式和收款方式。

    2020年4月6日
  • 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与评价研究

    作者 | 孙国茂、李猛 一、引言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了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章指出: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 块…

    2021年11月2日
  • 王浩:用金融手段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来源 | 中国金融杂志作者 |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 王浩 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起步较早。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在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的通力协作和扎实推动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2021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