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副行长纪志宏:数字经济时代银行需加大科技应用

近年来,从网贷第三方支付到助贷联合放贷,以及虚拟数字货币等领域,市场创新和乱象并存的背后,也凸显了数字经济崛起包括监管在内的治理冲突,同样需要加大科技的应用,监管富有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的职责

10月18日消息,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转型与创新——踏上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出席并发表演讲。

纪志宏表示,近年来,从网贷第三方支付到助贷联合放贷,以及虚拟数字货币等领域,市场创新和乱象并存的背后,也凸显了数字经济崛起包括监管在内的治理冲突,同样需要加大科技的应用,监管富有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的职责,也可以借助新的监管方式,及时获取监管的数据和需要的监管报告,这样也可以减轻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合规成本和压力。

建行副行长纪志宏:数字经济时代银行需加大科技应用

以下是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这个题目也非常大,我讲的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金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面提升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适配性相适应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外部环境重大变化,实体环境转型升级,经济数字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国有大型的商业银行,我们必须秉持科技创新,普惠共享,协调发展,深化对外开放的理念,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金融,着力解决社会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建设银行也正在不断的推进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住房租赁三大战略,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大家可能也都听得比较多了,最近我们在住房租赁方面也有比较明显的进展,我们的租房租赁的服务平台基本上覆盖了地级以上的城市,上线的房源超过了1700万套,用多种途径满足进城人口住有所居的需求,落实房住不炒的原则。

我今天主要是针对数字经济这样一个主题谈几个个人的观察。

一是适应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优化银行管理的体系和风控的模式,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中国的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有这样一个统计,2002年1.2万亿,2018年是30多万亿,占GDP的比重已经增长到将近35%,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金融监管及法治环境,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机制,产品创新,风险防控等方面,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金融行业也面临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的变革,需要紧密结合数字经济的需求,改善金融的服务水平。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日益凸显出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不仅是数字经济本身,而且我们说整个经济运行的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改变,金融方式的手段以及相应的市场结构都会变化,竞争合作的关系,利益格局,也在加速调整,无论对监管还是银行自身的管理模式都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从银行自身看,我们也注意到数字经济发展背景,资金需求很大,也有很高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形态和传统的经济也有所不同,数据具有天然的流通属性,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很小,扩张的倾向明显,数字经济在不断扩展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同时,也潜藏着特定的风险。作为管理风险的行业,金融业必须与时俱进,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打造全面风险监控的智能风控的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是处理好创新和风险的平衡关系。

同时,数字经济对金融服务的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知道传统上经济都是以物为主要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有别于传统以物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企业,其资产构成有的时候也很难衡量,往往伴随着轻资产,重知识产权等特点,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和模式,与传统业务非常的不同,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的产品体系还没有形成。我们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和数字经济特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导致很多比较复杂的责任认定,责任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等,都难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都会阻碍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有义务,有动力,去解决实体经济融资方面的问题。

从银行自己来看,我们也充分观察到数字驱动和场景驱动的业务发展特征非常明显,也就是业务的数据化特征明显,必须依托科技支撑,加快和深化数字化转型,带动风控模式的改革创新,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资源配制上,普遍都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的投入,建设功能强大的科技平台,突破银行自身业务平台建设的局限,探索开放银行,平台银行等技术应用模式,推动科技平台的社会赋能,客户赋能的效用,对大型银行而言尤其如此。

二是再造业务的流程和组织的优化,传统的前中后台的管理体系和资源分布主要是基于匹配工业经济背景下这种传统金融服务的流程,风控的制衡和高度依赖人力资源作业的现状,在新的背景下我们要从技术服务于业务,转到向推动业务变革转变,进行流程的再造,组织功能的优化。

三是构件以科技平台为支撑的风控体系和定价体系,除利用大数据识别和管理信用风险以外,还可以增强风险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控。同时,我们还应当强调的是银行还需要着力于构建其自身独有的对客户的信息优势,不能简单与外部获取的方式和共有的数据为基础开展业务,也就是说风控上要坚持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探索从业务发起、实施、发展等各个过程和产品研发、设计、制作、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分析,强化风控的渗透,最重要的前提是银行自身要不断提升数据治理的能力,商业银行内部本身有大量的金融交易数据,必须提升数据的标准化,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打破内部数据分割和碎片化,建立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有机联系,标准化连接的工作也很不容易,确保各个渠道客户体验的一致性,所以就必须加强企业层级的数据统筹管理和应用的体系,在这个方面我们还要特别强调重视数据的安全工作,我们不仅要为客户提供资金的安全,更要为客户提供数据的安全。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从网贷第三方支付到助贷联合放贷,以及虚拟数字货币等领域,市场创新和乱象并存的背后,也凸显了数字经济崛起包括监管在内的治理冲突,同样需要加大科技的应用,监管富有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的职责,也可以借助新的监管方式,及时获取监管的数据和需要的监管报告,这样也可以减轻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合规成本和压力。现在有些监管的规定确实比较不容易执行好,比如说费时费力受托支付的监管规定,都可以有改进的空间,在合规的前提下提升我们放款的能力和速度。

第二是试点监管的制度,逐步积累经验,可以不断的拓展金融科技创新的边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从低风险业务向高风险业务放宽创新的边界,推动金融机构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鼓励不同的机构开展科技合作,同时也要加快完善相关的法规,鼓励大银行和小银行,为小银行科技赋能,以及银行与科技机构之间规范助贷,放贷,联合设立科技公司,推动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促进专业的分工与合作,我们需要做到防止线上线下业务监管上形成实质性的差异,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适应实体经济,加快转型的新形势,全面提升金融治理的市场化、法治化水平。中国经济转向中速的增长,对金融机构而言,确定的资产投向越来越少,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主动转型,改善公司治理,强化激励约束,另外一方面需要改进市场化、法治化的环境,全面提升金融的法治水平和金融治理水平,为新动能提供支持。

从国家层面来看,关键是解决法治和市场化的环境,当前可能有些问题变得非常突出,特别是个人信息的保护,政府和市场,垄断与竞争,公平与效率,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平衡,市场准入退出方面,都需要在健全的法治下进一步规范,一是加快健全市场化、法治化,违约处置的机制,问题机构的处置机制,对相关方面的责任和权利进行规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破产重整方案,以及有关管辖权的规定,进一步强化和明确受托管理人,债权人等权利义务,大力建设专业的破产法庭集中受理破产企业的债务违约案件,大幅度提高破产重整和重组的效率,加快健全个人债务庭外的处置机制。最后,以资管新规统一监管标准为基础,减少监管倒立,保护各类投资者。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19年10月20日 下午10:37
下一篇 2019年10月21日 上午12: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