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防骗 | 警惕各类常见套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一些不法分子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社交软件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不断寻找猎物,实施诈骗犯罪活动。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翻新迅速,甚至逐渐演变成高智慧型诈骗,而且通常以团伙作案,涉及面广、隐蔽性强、社会危害性大,不仅给群众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侵害,还扰乱了我国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必须严加防范,坚决打击。

今年40多岁的李冬先生是一名公司普通职员,工作积极,做事本分,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从来没有惹是生非或者与他人发生过纠纷。可就是这么一位老好人,近几日却被一通电话扰乱了心神。

原来,李冬接到了一个自称“市公安局警察”的电话,说他涉嫌一起重大案件,需要对他进行电话笔录。该“警察”称,李冬在某银行的账户上存入了70万元钱,这笔钱涉嫌洗钱,情节严重,需要立即把情况上报司法机关。李冬一听,心里十分害怕,但同时也认为自己可能是被不法分子利用了。

可是第二天,自称“法院工作人员”的电话又来了,称李冬涉嫌洗钱,银行账户已经被不法分子控制,要求他立即把账户里的钱汇到法院的安全账户里,防止他的个人合法财产被不法分子侵害。李冬一查,这个号码果真是法院的联系方式。这下李冬彻底慌了神,赶紧跑到银行把资金全部转到了“法院工作人员”提供的“安全账户”。

后来,“法院”又给李冬打来了电话,表示已经收到了他的转账,并要求他到法院接受询问。李冬到了法院一咨询,法院表示根本没有给他打过电话,也没有电话询问笔录这回事,提醒李冬可能上当受骗了。李冬这才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钱已经进了诈骗分子的腰包,于是赶紧报了案。

这个评书故事改编自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防骗宣传漫画册《防骗48招》,虽说只是个故事,但这类诈骗却在全国多地都有发生,让不少群众遭受了损失。

图为: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防骗48招》插图

‍学会识别电信网络诈骗

既然电信网络诈骗如此猖獗,那么是否有惯用套路能够加以识别呢?下面,我们就向广大消费者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的惯用套路。

套路一:利用银行卡消费实施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银行卡用户,称其银行卡在异地刷卡消费,如有疑问,可致电某号码。用户回电后,诈骗分子便假冒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受害人恐慌心理,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达到诈骗目的。

套路二:谎称股票、贵金属等投资账户有资金异动进行诈骗。不法分子窃取受害人的网银登陆账号和密码,通过购买贵金属、活期转定期等操作制造银行卡上有资金流出的假象。然后假冒客服工作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确认交易是否为本人操作,并同意给用户退款骗取用户信任。骗子会再次通过账户内部的资金交易,制造账户有资金退回的假象,但由于存在交易手续费的问题,所以退款额一般比之前的账户内部交易金额要小。接下来,不法分子会使用受害人网银进行转账操作,或开通快捷支付操作,并选择短信验证码的方式进行验证,受害人的手机上就会收到一条验证码短信。最后,不法分子再以限时退款为由,要求受害人立即提供自己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受害人一旦把短信验证码提供给了对方,钱财就会被不法分子套走。

套路三:谎称航班退改签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当下手机订机票的热潮,盗取受害人的姓名、航班信息等诸多信息后,谎称受害人航班取消或延误,需要办理退改签业务,并承诺可以获得相应补偿金,引导民众进入钓鱼网站,办理航班退改签业务,并缴纳一定费用,从而骗取受害人钱财。

套路四:以购房、购车退税为名进行诈骗。不法分子谎称自己是税务局工作人员,以“税务局要退还购房契税、汽车购置税”等事由为名目,要求受害人按照不法分子指定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转账,从而将受害人的资金转入不法分子账户内。

套路五:冒充房东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冒充房东,采用群发短信的形式,称租金收款账户发生变化,并提供新的账户,要求租客将房租交至新的账户,进而一步步引诱信以为真的受害人进入圈套。

套路六:冒充电信工作人员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电话、网络欠费等,让受害人及时缴纳欠款至指定账户,防止影响正常使用,进而骗取受害人钱财。

套路七: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进行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电话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受害人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利用受害人急于证明自身清白的心理,欺骗受害人将资金转入不法分子指定的账户,进而骗取受害人钱财。

套路八:谎称中奖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充电视台、广播台、知名企业、彩票销售机构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在节目扫码抽奖、热心听众有奖答谢、客户答谢等活动中中奖,或者购买的彩票中奖,通知受害人支付邮费、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相关费用,领取相应奖品或奖金,逐步诱骗受害人按照不法分子指定的方式转账或汇款,进而实施诈骗。

套路九: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诈骗。诈骗分子冒充亲朋好友,谎称发生了车祸、疾病、违法、绑架等急需用钱的紧急事由,造成受害人恐慌,向其借款或者索要住院费、赎金、缴纳罚款等,进而实施诈骗。

加强学习,提高警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法分子的诈骗伎俩也在不断翻新,虽然可以总结一些诈骗套路,但却无法穷尽,让人防不胜防。因此,提高广大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增强广大消费者抵御各类诈骗的能力,成为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课题。

一是广大消费者要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自身金融素养。广大消费者应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尤其是利用监管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集中开展金融知识宣教活动的契机,积极学习金融基础知识,了解当前流行的诈骗伎俩,提高自身金融素养和防骗能力。

二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不要将个人信息随便告诉陌生人,尤其是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和密码等重要信息。在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对一切在电话、短信、微信中索要个人信息及要求资金转账的行为都不要轻信。不要在无法确认是否安全的网站链接中输入个人信息,警惕各类手机小程序与个人信息和账户的关联、授权,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三是树立正确金钱观,不贪便宜不上钩。广大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贪图便宜,不轻信“天上掉馅饼”,尤其是对于中奖的电话或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被不法分子利诱。

四是擦亮眼睛辨别电话号码和网站域名真伪。对于陌生人提供的官方电话和网站链接要提高警惕,要注意多方核实,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仿冒公检法机关电话或真实网站的URL地址以及页面内容,从而骗取消费者银行账户信息或钱财。

五是遇到诈骗不要慌张,理性应对化解风险。如果被诈骗分子盯上,一定要保持冷静,及时与家人和朋友商量,避免一时紧张掉入诈骗分子的圈套。如果发现已经上当受骗,应立即报警并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申请冻结本人账户,同时,妥善保留相关证据。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中国银行业杂志,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1)
上一篇 2018年10月25日 下午7:23
下一篇 2018年10月26日 上午5:06

相关推荐

  • 什么是资金池?

    所谓的资金池就是资金汇集到一起,像一个蓄水池一样的储存资金的账户,这就是资金池。保险公司和银行都有一个非常大的资金池,资金的流进和流出保持相对的平衡。

    2018年8月23日
  • 什么是智能投顾?

    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曾说过,“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市场,确定好投资类别。从长远看,大约9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 什么是智能投顾? 智能投顾=…

    2018年8月22日
  • 标准普尔:作为成年人,你具备金融常识吗?

    在中国能够获得正规信贷(贷款、信用卡和其它工具)的成年人中,有近三分之二并不具备金融常识。中国约有2.35亿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其中不具备金融常识的人群占比更高,约为80%。

    2018年10月10日
  • 一文读懂支付交易“账户系统”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而账户    体系是支付交易的基础,就像电池对于手机,油罐对于加油站,心脏对于人体,是管…

    2023年10月22日
  • 什么是AB Test?

    AB Test 是为同一目标制定两个方案,在同一时间维度,保证其他体验一致的情况下,分析实验组跟对照组的区别,根据实验结果做出决策判断。常用于无法决策产品策略或 UI 调整能否带来…

    2023年10月9日
  • 金融科技的定义

    迄今为止,各国际组织与主权国家对于如何严谨地界定“金融科技”并无统一定义。从国际组织和主权国家的观点来看,金融科技的本质就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旨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改善客…

    2020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