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
金融危机十年后,持续已久的阴霾逐渐消散。除《巴塞尔协议III》(BaselIII)尚处于最后阶段外,大多数危机后审慎政策均已敲定。银行方面表现尤其突出,其资本充足情况远超危机前,流动性也大大提高。
在国家层面实施的各项议定审慎改革方案和时间表中,文化与治理、新技术挑战以及新兴经济、市场与操作风险成了当务之急。企业需提前应对上述重心转移及应运而生的新需求。
加强融通性货币政策
纵观全球,虽然利率仍远低于历史标准,利率“正常化”正逐渐取代货币宽松及低利率政策。美国主导了一系列加息措施,美联储亦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英国央行试探性地启动加息,欧洲央行也结束了对资产负债表的扩大。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利率目前仍维持不变,预计将上涨;而日本则是个例外,其利率预计将在短期内维持低位。鉴于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如高负债、政局动荡和贸易保护主义),加息步伐可能放缓。
对某些企业而言,高利率可能有利于改善净收益:银行可享受更高的净利差,而保险公司也能受益于增长的资产收益率。然而,利率正常化亦可能导致某些资产价值下降和信贷违约情况加剧,并暴露出全球经济和企业的结构性弱点。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因素造成的整体影响,尤其是在企业和行业层面的影响。
不确定的经济环境
同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债务不断累积,造成当前全球债务金额达247万亿美元1,远高于危机前的峰值。许多评论员认为这预示着重大的系统性风险2。低利率也推动对收益的不断追求,这可能导致放贷方和投资者纷纷降低信贷准入门槛。此外,银行较高的资本要求为非银行贷款的增加创造了条件,这意味着信贷市场的风险现已扩展至更大范围。尤其是在长期低利率后,杠杆贷款和房地产市场都更容易受到高利率的影响,同时消费者信贷扩张和因此居高不下的个人负债率则可能会使众多消费者在利率上升时受到冲击。
以下为本报告部分截图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德勤,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