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赋能银行——民生银行直销银行积极探索开放银行模式

在实体经济带动、市场需求呼唤和技术进步的引领下,金融领域正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和效能。新技术驱动了新经济发展,而新经济催生了新金融需求。对于银行业而言,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很多新的概念,如数字银行、直销银行、互联网银行、开放银行等,其中直销银行和开放银行成为了近两年银行争相布局的重点。

开放、连接、共享成为了新的关键词,商业银行构建的一个新物种——“开放银行”成为趋势。

开放银行

在实体经济带动、市场需求呼唤和技术进步的引领下,金融领域正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和效能。新技术驱动了新经济发展,而新经济催生了新金融需求。对于银行业而言,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很多新的概念,如数字银行、直销银行、互联网银行、开放银行等,其中直销银行和开放银行成为了近两年银行争相布局的重点。

2019年1月16日,由民生银行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直销银行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直销银行是传统商业银行向互联网银行转型的必经之路,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大潮中应运而生。2014年2月28日首家直销银行上线以来,各家银行便开始着手布局直销银行业务,从此开启探索前行之路。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国有银行,以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以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为代表的城市商业银行纷纷跟进,设立直销银行部门、开展直销银行服务,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也加入到这一浪潮中来。

近期银行公布的年报中,部分银行也披露了相关数据。民生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报告期末直销银行客户数达到1917.13万户,管理金融资产1322.91亿元;2017年年报显示,该行直销银行客户1091.45万户,金融资产1047.46亿元。华夏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该行直销银行客户较年初增长105.15%,而2017年该行直销银行客户较年初增长92.05%。

目前已上线的直销银行,其主要金融业务集中于理财、在线贷款、生活服务、保险等应用场景,直销银行的线上运营使其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也是受众多中小银行以及农商行青睐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我国上线的直销银行已达到135家。然而,直销银行布局同质化、产品丰富性和差异化不够的问题始终如影随形。从产品设置来看,多数直销银行力推的产品集中在货币基金、贷款产品、理财产品、基金产品、存款产品五大类中。有媒体指出,近两年直销银行在产品品类上并非没有创新尝试,但是在产品创新以及风险防控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控。

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将科技、场景化服务融合是直销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此时,开放银行成为了直销银行的必选项。开放银行的概念源于英文Open Banking。根据咨询公司Gartner的定义,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理念,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员工、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使银行创造出新的价值,构建新的核心能力。近年来开放银行已成为全球银行业转型的新浪潮,国内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都在探索开放银行。

白皮书表示,未来的银行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场所,银行的产品需要无缝嵌入到各个场景和生态中。开放、连接、共享成为了新的关键词,商业银行构建的一个新物种——“开放银行”成为趋势。在市场看来,开放银行以平台合作为主要业务模式,可以有效增强用户黏性和拓展场景布局,这也将是直销银行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从银行年报也能看出一二:华夏银行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完成“零售网络金融+公司网络金融+开放银行”的网络金融业务架构布局,进一步提升全行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及自主掌控能力,有效保障了金融科技战略实施承接落地;完成信息系统架构转型总体策略规划和开放银行IT总体架构设计。民生银行年报显示,该行直销银行积极助力全行科技金融战略落地,搭建国内首家“4 朵云+开放式+链接器”BBC开放式综合金融云服务平台,应用分布式核心系统,开展ISV开放银行金融实践。

开放银行都有哪些优势?开放银行时代,客户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来自于移动互联网上的各种平台渠道,包括本地的和异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层出不穷,品类不断丰富,与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形成明显竞争;各类互联网营销活动更加精彩,优惠力度更大,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营销也产生冲击;开放银行可以看成是对多个银行的数字化联合改造,虽然冲击着传统银行现有的业务架构、流程及营业收支,但是它在带来的潜在的盈利空间也不容忽视。

开放银行的应用目前还只是处于早期阶段,大多案例还只是完成了银行与合作方场景之间的技术对接,真正释放出开放银行的潜力还有待时日。利用开放银行催生更多新的业务机会,并且结合外部数据产生新的价值,还需要不断摸索实践。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中国电子银行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19年4月22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4月23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金融科技与数字科技谁是未来方向?

    当流量见顶,几乎所有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都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变。互联网金融同样如此。曾经风靡一时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一个个开始跌落神坛,要么开始转型,要么开始退出。

    2020年4月6日
  • AMiner:人工智能芯片研究报告

    2010年以来,由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数据量呈现爆炸性增长态势,而传统的计算架构又无法支撑深度学习的大规模并行计算需求,于是研究界对AI芯片进行了新一轮的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AI芯片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核心之一,决定了平台的基础架构和发展生态。

    2018年11月23日
  • 王永利:深度解析中国金融的政策性风险

    放眼全局,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换挡转型调整的转换期,对金融稳定和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中国经济在加入WTO高速发展十年之后,尽管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增长率就出现趋势性下行,中央在2014年即提出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不再追求两位数高速增长,转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但经济发展的实际路径和模式仍在惯性运行,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2019年3月17日
  • 毕马威:2020年下半年金融科技动向(72页)

    毕马威:2020年下半年金融科技动向(72页),下载最新金融科技研究报告,了解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与最新动态,本专辑收录了数百份金融科技相关研究报告。

    2022年1月28日
  • 岂止于自动化建议:金融科技如何重塑资产及财富管理业

    岂止于自动化建议:金融科技如何重塑资产及财富管理业,本专辑收集整理了金融科技及其应用案例相关领域研究报告精选。

    2020年3月19日
  • 银行5G智慧网点建设方案

    作者 | 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金融科技部 赵彦萍 随着5G、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的金融消费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拟建…

    2020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