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
关注「金融文库」微信公众号可第一时间免费下载本站所有资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加快对外开发,中国债券市场也吸引了更多的国外资本和投资者参与。我国相关评级体系的建设以及评级方法的制定时间尚短,与国外100多年历史的主流评级机构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自2016年3月,穆迪评级把中国主权评级展望降至负面以来,中国15家银行评级展望也被调至负面,其中涉及3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12家国内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发银行以及广发银行。但就国内评级体系来看,12家商业银行的级别均未发生调整。2017年9月,国际评级公司穆迪将中国交通银行的基础信用评估从baa3下调至ba1,交易对手风险评估从A2(cr)/P-1(cr)下调至A3(cr)/P-2(cr),此次行动也引来媒体以及专家的关注。
如何去理解国内外银行评级结果的差异,本文试图从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的相关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入手进行分析比较。本文涉及的机构范围包括国际主流评级机构3家和国内主要评级机构6家,由于中债资信未在其网站披露商业银行评级方法,因此本文不对中债资信评级方法进行比较。
从各机构评级方法来看,国际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评级方法主要考虑国家主权风险对银行业和银行自身信用状况获得银行的个体信用状况,通过外部支持调整项得到银行的主体信用评级。国内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评级缺少主权风险的分析,均考虑了运营环境、公司治理、经营竞争力、财务实力和风险能力五大主要要素,评级逻辑与方法差别较小。
以下为本报告部分截图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联合评级,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