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金简史

自国内第一台ATM投入使用至今已经整整三十年时间,中国网络金融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从服务渠道到经营的主要战场,不断的自我迭代,不变的是服务客户、支持实体经济的初心,也见证了一代网金人的心路历程。

作者 | 吕方(金融行业资深人士,中国电子银行网专栏专家)

上篇:从 ATM到 Open Banking

网金简史自国内第一台ATM投入使用至今已经整整三十年时间,中国网络金融从无到有,从封闭到开放,从服务渠道到经营的主要战场,不断的自我迭代,不变的是服务客户、支持实体经济的初心,也见证了一代网金人的心路历程。纵观整个国内网络金融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网金业务发展与国内支付工具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也可以尝试以此来解读这段历史。

银行卡的诞生开启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创新发行“中银卡”。次年,中国银行实现“长城卡”全国发行。人们常用的支付工具从现金时代逐渐进入到卡支付时代,储蓄凭证也由纸质存折变成银行卡。不过,由于交易渠道的限制(营业网点 5 X 8的规定地点,规定时间的“双规服务”),客观推动了国内银行于1988年引入ATM设备,从“双规服务”变为“单规服务”。

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加速创新,国内又诞生了“招行一卡通”这样的明星级产品,进而在1996年中国银行建成第一代网银系统,实现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银行业务的“双随服务”(随时随地),中国银行业正式进入网络金融时代。银行在提升客户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启动了支付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加速网络金融的发展速度。

为加快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在原先“金卡工程”的基础上,我国于2002年成立了中国银联,实现全国银行卡业务的互联互通发展。 2004年,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诞生。从此网金江湖不再平静,网金人从此多了一个又爱又恨的同行者。

移动互联网带来网金业务的快速发展,催生互联网金融

金融互联网化进程在银行圈不断推进。2010年,招行推出手机银行产品,向移动金融时代的随身银行转变。这段时期,移动支付工具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开始实现由卡基支付向账基支付的实质性转型。

在银行业移动金融快速发展,场景创新和各项业务指标不断攀升,给网金人带来满足感的同时,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现象级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在摧毁网金人的优越感。

原先只能在外围场景“打打零工”的互联网人,开始涉足银行业务的核心地带。他们凭借多年在场景服务中努力积累下的海量“屌丝客群”(更严谨的称呼是传统银行的低价值客群),以“长尾理论”代替了传统的“二八理论”。业界开始大呼,变天了。

其实,所谓的变天,本质上是移动支付带来客户服务的边际成本趋向于0,互联网企业以平台化的批量零售业务,代替了银行业传统零售业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饼很大,但抢食不易

自余额宝诞生后,银行业普遍开始全面的互联网化转型,以2014年民生银行推出的直销银行为代表银行业现象级产品,给网金人带来极大的期望。不过,直销银行在寻找批量零售化服务的道路上,发展得并不理想。

据最新的直销银行报告数据显示,国内直销银行已经超过100家,但真正形成竞争力的却很少。直销银行在2016年后进入资产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期加上国内房地产调控等系列因素,又催生了零售资产业务互联网化进程。

在学习互联网企业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过程中,网金人逐渐发现,虽然互联网产业的饼很大,但能从中分得一杯羹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反思前几年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间的竞争,核心在于如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如何借助移动互联网、金融科技工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进而取得更好的收益,而并不是仅仅接入互联网就可以了。

2016年,央行302号文件为银行的零售业务提出更明确的方向指导。新型账户体系进一步降低银行服务客户的门槛,整体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网络金融发展也进入全面融合发展时代。

这段时期,民营银行、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准确叫法是有限资质的商业银行)、O2O银行等,银行业也在积极地改变。

2015年“e租宝事件”后,互联网金融监管从自由发展模式直接变为严监管模式,相关企业称谓开始由互联网金融企业逐步变为金融科技企业,行业监管也采用国际能行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但全社会的泛金融、自金融化已是既成事实。银行的金融服务不再只由银行提供,银行业务由完全自营,逐步走向以 “嵌入式金融”以及场景金融为趋势的开放式金融服务。

严监管引导跨界合作,开放共赢的同时,以新工具服务实体经济

2016年国内金融科技监管体系逐渐成型,持牌经营、风险可控、按业务实质监管已成为监管政策基准,互联网企业由互联网金融业务逐步转变为金融科技,其实他们赚钱的逻辑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借助核心服务场景优势,集聚海量的交易相关者(C、B两端用户),并依托数据优势实现更快捷、准确的客户识别和营销驱动大量的金融需求,而经营金融服务的主体变更为合规的持牌金融机构,这也推动助贷、联合贷业务的兴旺发展,成为当前最被重视的网金业务之一。

客观上,联合网贷业务提升了网金业务的重要性,也解决了各行资产业务发展的燃眉之急,但在没有场景、用户主导情况下,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抵抗能力,这确实会引起监管的强烈关注。联合网贷未来的业务走向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如能借此培养自身数据应用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营网贷业务的发展,或许才是银行网金业务的长远收益。

现阶段,全社会的泛金融化和金融严监管已成趋势,势必驱动银行服务能力的进一步转变,Open Banking 成为新一代网金业务热点。

从国内网金发展历程上来看, 2012年,光大银行金融开放平台,再到各银行陆续发展的现金管理,跨行现金管理,以及2017年招行发布的财资管理平台,逻辑上都是在业务层面上将银行能力输出给其服务企业。

这是Open Banking的不断有益的探索。

2015年,中国银行推出中银开放平台,上海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2017年,华瑞银行的SDK银行,南京银行鑫云+ 多法开放式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以及2018年浦发银行的API Bank更是形成了明确的业务模式。

在配合互联网企业输出金融服务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银行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以自身能力服务社会各行业的互联网化转型。从国内互联网发展过程来看,零售业和金融行业是最早进行互联网业务转型的行业,这带来大量成熟的业务模式和技术创新积累。随着国家“互联网+”计划的深入,社会迫切需要银行业在互联网服务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形成“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态服务平台,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丰富、更安全、更稳定,且具备金融能力的互联网服务,这也许才是网金业务、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未来。

网金简史

银行将自身储备的互联网应用能力,叠加自身独有的金融服务能力,为实体经济的“互联网+”保驾护航,或将再次迎来网金业务蓬勃发展,毕竟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的本职,也是最大的机会点。

回首30年,网金从无到有,从有形到无形(特指有形的服务渠道,在Open Banking 将转变为提供更多的API、SDK等,以嵌入到合作伙伴渠道中,提供金融服务),正所谓大爱无疆,大象无形,变化是有形的系统,不变的是为大众提供提供更好服务的初心。

 

下篇:技术、场景、组织变革以及它的未来

下篇试着从技术进步、场景融合、组织变革等方面来和大家一起预判一下网金的未来。回顾网金30年的发展历程,虽然会挂一漏万,但通过梳理其前行的历程,却可以一窥网金的未来。30岁,而立之年,乃立志之始。

技术进步,网金服务向综合服务的渠道中台发展

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但这些变化是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的。30年来,随着技术领域的不断变革,网金领域原有的技术体系和业务体系由“专属技能”逐步转变为“通用技能”,特别在全社会都进入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的技能都在空前的快速迭代。在未来,银行业也不再需要仅熟悉传统渠道建设的网金人,这也是为什么国内越来越多银行将电子渠道划归业务部门统一管理的原因之一。
网金简史
就如《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的作者吴军所说,“现有产业+新技术=新产业”。当我们发展新金融时,需要更多的新技术来改造传统金融业务。今天,银行业的互联网化、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互联网银行业务已基本涵盖所有常规业务和客群,开放银行(Open Banking)业务经历5年多的蓬勃发展,逐步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现在的银行服务架构已经逐步演变为融合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互联网用户与传统金融客户的客群一体化,以及B2C自营业务与B2B2C联合运营业务的运营一体化的渠道中台服务体系。
网金简史
渠道中台的建设遵循渠道应用的前、后台分离,在打破烟囱式独立系统信息孤立、渠道间服务不兼容、无法协同等障碍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引入智能金融功能在服务、风控、支付、运营等新兴科技,构建一个新金融发展的基础服务平台。渠道中台以构建新型智能平台为目标,提供业务场景结合创新产品和金融服务。
网金简史
渠道中台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前端应用平台通过自身技术创新,适应业务部门的迭代进度,提升用户体验。

场景融合,看懂新零售,也有助于发展新金融

新零售对传统零售业进行互联网改造,是一个非常值得银行借鉴的样本,从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的电商平台业务模式,发展到今天,一体化渠道服务的天猫小店、京东小店和苏宁小店,新零售从借助互联网提供廉价的产品,发展到“物随人动”的极致零售服务体验,本质也是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批量零售业务的改造,通过连接人与物,以更精准地了解客户和判断客户需求,以驱动新业态的发展。新金融的变革亦是如此。发展平台化批量零售业务是互联网银行业务的重要特点。不论是联合信贷业务,还是直销银行业务,均以平台化批量零售业务替代传统零售业务的,以更低的边际成本服务传统金融放弃的长尾客群。不过,从目前行业发展来看,银行还在大数据利用和新流量入口的创新过程艰难摸索,但业内普遍认同的共识是重构业务模式,以场景服务推动服务转型,构建自主可控业务运营模式已是势在必行。根据银行规模的不同,大体有以下两类模式:生活场景创新,是很多银行机构选择的方式,比如光大银行依托多年积累的缴费业务优势,进一步提升“云缴费”的战略价值,打造高粘度的互联网服务。更多的地区性银行以缴费、出行、教育、体育等地区优势场景,构建自身的业务壁垒。综合金融服务,随着监管对混业经营和金控集团化的逐步认可,大型商业银行逐步发展为金控集团,以综合化金融服务为客群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也是构建全新场景服务的趋势,比如平安银行的“壹账通”、兴业银行的“多元金融”等等,为客户提供包含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银行的金融科技,不仅是降维打击,更需求心态转变

今年,建行建立“建信科技”又一次提升了银行业科技转型的热情。当然,这不是第一次,也应该不会是最后一次。从早年各大行的独立开发中心,到后来各银行建立独立科技公司,独立发展科技服务的探索一直了没有停止过,不过每个阶段的特点不一样。我们可以从建信与民生科技的战略规划上看到,银行通过借鉴蚂蚁金融、腾讯科技、京东数科等以自有平台化产品创新,用大体量成熟应用满足相对小型机构业务需求,实现对金融IT同业的降维打击,但真正做好金融科技并不会一帆风顺,这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银行从业人员,特别是风控、科技、运营等中后台部门,多年形成的惯性思维,一定程度上会给甲、乙方角色的转变形成障碍。银行IT部门想要真正由传统成本中心转型为利润中心,甚至是独立金融科技企业,就需要将原有的科技部门进行全行IT系统统一规划、管理、实施职能,转变为可量化的无差别金融科技服务,让科技回归服务职能,并向内部机构和外部客户提供可计量无差别的科技服务,这是今天推动云计算、互联网+金融转型的一种可预见性结果。银行通过云计算将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实现可量化的服务计价,这是购买科技服务的前提,而通过互联网叠加自身优势能力形成的开放银行体系,不仅是网金业务的发展趋势,其实也可能是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

组织变革,金融业的“放管服”

不论是渠道中台,还是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底层逻辑仍然是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业务发展,更好地服务客户,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总的趋势是银行业进入场景金融和开放银行时代,不再只有传统存、贷、汇标准化产品,会带来更多的业务、产品及服务创新。借鉴互联网企业以业务单元化,构建技术、产品、风险、运营一体化的业务创新团队,银行需要具备更快的需求响应机制和系统迭代能力,进一步减少业务发展束缚与加强全行统一管理的博弈与平衡,加速推动传统银行的组织变革进程。笔者大胆猜测,未来银行业将以渠道中台、数据中台、风险中台、营运中台和金融科技后台为基础支撑,实现全行统一服务规范、数据规范及风险内控的底层管理,深化信息科技治理、银行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构建全行甚至全集团的客户、账户、资金、数据、产品、风险及科技服务体系,形成安全、稳定、共享的资源池,支持业务单元在可控范围内独立自主、个性化发展。传统的后台管理机构将真正变为业务单元的服务机构,与业务单元一起向专业化发展,通过自身的能力迭代,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2018年就要过去了,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网金业务30周年,腾讯20周年,也是“双十一”的10周年,大家都在变化,而且无一例外大家都在越来越好。与全体网金人共勉,携手前行!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中国电子银行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18年12月30日 上午1:00
下一篇 2018年12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