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从2004年第一只“阳光理财A计划”面世之后,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式“影子银行”的老大,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截至2017年底我国共有562家银行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9.35万只,总余额29.54万亿。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商业银行借助自身信用,模糊存款和理财的界限,吸收社会储蓄投资于“非标”,用“资金池”、“期限错配”的方式来“高举高打”,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风险隐患。为了规避风险,我国的“去杠杆”帷幕拉开,对银行理财影响最大的就是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在资管新规正式稿颁布半年后,在18年即将落下帷幕时,我国银行理财的转型情况如何?我们将对中国理财网上现存的50500个理财产品展开分析。

银行理财可以有多大规模?

根据规定我国银行从事理财将会主要面临两个方向:一个成立理财子公司,另一个是成立单独的资管部门或者“将理财业务整合到已开展资管业务的其他附属机构”。

成立子公司的基本门槛是10亿资本金,《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注册资本应当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最低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自由兑换货币。”

能否拿出10亿的资本金要看拿出来以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还达标,系统重要性银行要求8.5%,其他7.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评选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标准,我们假设国有行和股份行是系统重要性银行(8.5%),其他都算作7.5%,我们发现按照2018年中报的数据发现除了2家小型股份行,其余42家A股和港股的上市银行都达标。

根据公开信息目前市场上共有20家银行拟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中包括5家国有行、9家股份行、6家城商行和1家农商行,总注册资本合计约1160亿(无披露的北京银行和顺德农商都假定是10亿)。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理财子公司的规模也不是无限扩张的,但是《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中并没有明确给出规模管理的具体信息,其中第四章第四十五条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当遵守净资本监管要求。相关监管规定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制定。”

用基金和信托业的风险资本权重作为参照,所有类别投资品的风险系数平均是1%左右,也就是一单位净资本能扩张出的资产是100倍左右,10亿资本金能产生的规模是1000亿左右。

根据上文目前所有公告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拟总出资1160亿,可以形成的资产规模是116万亿,是2017年我国银行理财总规模的29.54万亿的将近4倍,另外再加上没有设立子公司的独立资管部门的理财,足够承接我国当前的理财规模。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怎么做?

银行理财业务可以分为四大类,公募产品、私募产品,理财顾问和资讯以及其他业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公募和私募产品的部分。

(一)公募理财

公募理财的投资范围主要是标准化债权、股票。

《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中第三章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公募理财产品主要投资标准化债券类资产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不得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

标准化债权资产:在《资管新规》中被要求应该是1、等分化、可交易。2、信息披露充分。3、集中登记、独立托管。4、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5、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

根据上述的定义,银登中心非标转标的“非非标”和北金所的债权计划都不太符合要求了,因为银登中心是“是经财政部同意、银监会批准成立的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机构。”,北金所是“在一行三会、财政部指导下,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专业化金融资产交易机构”。

股票:银行理财子公司放开对股票投资让理财子公司的牌照价值大增,放开股票也是出于资管行业的公平性,赋予理财和基金等同样的权益,然而我们认为股票在短时间内不会成为银行理财的主要方向。

截至12月15日中国理财网上现存的产品显示,一般客户的50500个公募理财产品中占比最高的是混合类(23628个)、其次是债券类(18245个)、结构性投资类(4816个)、代客境外投资类(1397个)、银行存款类(1030个)和货币市场工具类(452个)。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在公募理财的标准化债权类中,最主要的产品类型是债券类和银行存款类,涉及股权的不多,一共只有24个,夹杂一点非标的混合类数量遥遥领先,其次直接归为非标类也不少(377个)。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按照时间来看,现存产品中2018年发行量增长较多的也是混合类、债券类和结构性投资类产品。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2018年发行的产品中,占比较大的主流产品混合类、债券类、结构性投资类和非标准化债权类的比例相对稳定。

增长较快的有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类、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类、同业存单类和另类投资类。下降最快的是代客境外投资类、股票类、货币市场工具类、股权类和公募基金类。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从预期收益率来看,从预期最高收益率来看(市场上基本上是按照预期最高收益率来兑付),2018年我国银行理财的平均预期收益大部分都较高,其中非标准化债权类、混合类、结构性投资类都是4.7%,债券类和另类投资类是4.6%,货币市场工具类是4.5%。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从发行量和最低预期收益率的关系上来看,我国的理财产品分成两条线,一条是随着预期收益率增加发行量增大,包括混合类、债券类、结构性投资类这些主流产品。另一条线是无论收益率高低发行量始终不高,其中还包括一些收益率较高的品种,比如货币市场工具类、股权类等。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按照运作模式来看,传统的封闭式非净值产品最受欢迎,其中债券类、混合类、结构性投资类、银行存款类包括货币市场工具类的运作模式都是封闭式非净值占主导,基本上都是3个月、6个月和1年的短期定开,这是符合资管新规的要求 “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有趣的是,对于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中部分也给出了预期收益率,这表明目前我国的净值型产品仍不是真正的净值型。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所以综合上述条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这几类:

含有非标的混合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资管新规要求“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所以未来银行公募理财投非标最大的问题就是“期限匹配”。

非标的期限一般较长,但是公募理财大部分都在1年以下,可以预见未来金融创新会产生一些“非标转标”、“非标缩期”和“非标流转”的工具让银行继续使用非标来做高产品收益。

其中混合类是目前市场上占比最大的品种,投资标的的范围相对较广,收益率也较高,以某银行一年期稳健型1号产品为例,该产品的投资标的中除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债券,以及资金拆借、信托计划等还包括具有预期收益的或明确业绩基准的基金(含基金专户)、证券公司收益凭证、证券公司融资(融券)收益权、股票质押式回购、申购新股基金,分级基金优先份额、其他银行理财计划、信托计划、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公司(含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资金管理计划(含定向、集合、专项)、保险资产管理计划、期货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等。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债券类:债券类是当前的第二大品种,未来也将是银行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封闭式非净值型占95%,类似短期定开债基。

债券类封闭式非净值型中的收益方式包括保证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三种,风险等级相对较低,大部分都在二级以下(包括),也包括少量三级和五级的产品。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以某农商行禧临门系列中一个二级风险的封闭式非净值产品为例,该产品期限85天,期间不开放申购和赎回,5万元起购,投资范围包括信托计划、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债券、银行存款、资金拆借及逆回购等。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如果该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高于或等于预期最高收益率则投资者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率,超出的部分扣除托管费和销售费后成为银行的收入,如果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最高收益率,则投资者获得实际收益率,发行银行支付托管费和销售费,投资者获得的最低收益率是0。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债券类理财是除了混合类之外市场发行量最大的品种,未来有望在非标逐渐到期后取代混合类成为市场上最主流的品种,但是债券类理财需要一定的投研能力和人员配备,根据我们调研来看这是目前市场上很多银行的最重要的筹备方向,前不久某招聘网站上发布过某筹建中的理财子公司拟以150万起招聘固收/量化/衍生品交易投资总监。

结构性投资类银行理财,银行的结构性投资类理财主要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优先劣后级的结构性产品,在《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中第三章第二十一条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分级理财产品的,应当遵守《指导意见》第二十一条相关规定。”,《指导意见》(资管新规)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所以公募理财中的这种结构性产品以后会逐渐减少。

第二类是与衍生品挂钩的结构性产品,就是前段时间很火的结构性存款。但是监管也下了指导意见限制没有衍生品资质的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所以这种产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爆发后也面临萎缩的趋势。

货币市场工具类现存产品较少,共有452个产品,占总数的1%,其中88%是封闭式非净值产品。

数量较少的原因可能是将货币市场工具归入了债券类,因为货币市场工具理财配置的基本上是短期或者流动性好的债券,比如国债、央票、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债、企业债券和同业存款等,容易被划入债券类。

当前我们看好开放净值型的货币市场工具类理财,俗称“类货基”,在现存的所有产品中只有2例,但是仔细观察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开放净值型货币市场工具理财还是疑似摊余成本法计价的“伪净值”、短期定开产品。

以其中某银行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以1个月为一个运作期,在上月初下月末的衔接时间开放,没有申购和赎回费,折合年化收益率约4.68%。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另一产品的情况与该产品类似,成立于2018年4月2日,将于2023年3月30日到期,每月一个运作期间,会在运作期间开始前公布业绩比较基准,第8期和第9期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95%上浮2.35%和2.15%,投资者可以在每个运作期之间的开放期内选择赎回,如果不赎回则自动转入下一个运作期,投资标的主要包括债券投资、信贷流转资产和权益类投资。

大数据盘点银行理财

涉及股权的股权类、股票类和公募基金类,其中公募理财不能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所以股权类会逐渐减少,银行理财子公司准入股市后,股票和公募基金类有提高的趋势,但是我们认为股票的投研要求较高,公募基金很可能会成为银行的重要选择,但是很可能只是作为理财拉高收益的手段在其他类型产品中少量配置,大牛市行情外不太可能成为主流。

所以未来短时间内银行理财的主流产品仍然是混合类和债券类,但是长时间来看可能是债券类和货币市场工具类,并在其中配置少量“非标”或股权类资产做高收益。

(二)私募理财

私募理财的优势是可以投资非标,并且投资非标的规模进行了适当的放松。根据《银行子公司管理办法》第三章第二十九条,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

假设20家理财子公司净资产是116万亿,可以投资非标的规模是40万亿,远超2017年我国银行理财的非标资产4.8万亿,所以理财子公司足够承接当前我国的存量非标业务,但问题是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一套流程走完要最少一年,不知道等子公司开门并且全面开花承接这些“非标”的时候,这些公司需要能撑多久。

私募理财的优势在于可以分级(封闭式私募),并且杠杆加到2倍(公募只能1.4倍),未来私募产品的收益将比较可观,可以预见未来市场上高收益的产品是与私行部门合作的类似“黑箱”的封闭式私募产品,专门提供给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

 银行理财未来走向何方?

(一)银行仍是资管霸主

从大局上来看未来我国的资管格局,银行仍然是霸主地位,甚至在一系列监管措施之后银行的优势更显著了。

银行的弱点在于投研能力不够强,但是可以通过做非标来拉高收益,监管以后虽然限制增多但是未来未必没有创新产品或者工具让“非标转标”。

银行理财的销售渠道更广了,当前最大的理财渠道就是两大类,一个是银行网点,一个是互联网代销。对银行网点来说,银行理财是“亲儿子”,其他资管产品只是托管。对互联网代销来说理财子公司产品可以用,互联网代销平台对所有资管产品都是托管,没有亲疏。所以,银行理财拥有资管产品销售的两大渠道。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起售门槛降低了,和货币基金直接站在了同样的赛场上。 以往银行被货币基金分流走了很大一部分存款,但是随着监管趋严,货币基金也面临很多挑战,投资限制增多、收益下降、流动性降低:《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中对货基的投资进行了限制,流动性资产投资限制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18年6月实施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对T+0提现的金额上限、垫支方和宣传推介等方面进行了限制,限额1万元。再加上随着我国去杠杆的进程,货币保持稳健中性,短端利率相对处于平稳下行的趋势,货基的收益也在下降,已经突破3%,银行的压力下降不小。

(二)银行理财机构格局激变

在银行理财辉煌依旧的同时,理财内部的格局也会发生变化:

第一,理财子公司拥有更多优势,包括降低起购金额、拓宽代销渠道、首付不必临柜等都是理财子公司的独家优势。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门槛是10亿。根据上市银行的总资产和风险资产的比值,我们算出银行总资产的平均风险加权系数是68%,也就是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总资产*68%,所以10亿资本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是:

减少10亿资本金减少的银行资本充足率=10/(总资产*68%),对规模1000亿的银行,拿出10亿资本金将降低资本充足率1.5个百分点,银行本身规模越大,成立理财子公司对其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越小,尤其逾期90天划入不良对银行来说资本金压力更大。

但是这也不是说小行就不能成立理财子公司了,目前市场上很多中小银行虽然独资的压力较大,但是还可以合资成立理财子公司。根据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合资成立的子公司必须是境内注册成立的商业银行作为控股股东,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企业作为股东。

再结合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等的股东构成,我们认为合资的理财子公司可以是中小银行作为控股股东发起,和国内非银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和国企等大型企业合作成立,两类对象会是重点的股东候选人,第一类是银行自身股东,对子公司在业务协同和交易成本方面都比较便利,第二类是非银金融机构,后续子公司可以借助非银的多牌照展开多样化的合作,可能会是部分中小银行首选的合作对象。

第二,就算不成立理财子公司,中小银行的理财资管部门也可以有所作为。未成立子公司的资管部门理财产品虽然门槛较高(一万起售)、限制更多(首次需要临柜),但是在配置资产方面还是与子公司基本一致的,在行情好的时候考察的是投研和渠道,在行情差的时候更是考察投研,而且中小银行风险偏好高,对“非标”的风控经验丰富,未来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三)银行理财产品改革路漫漫

从上述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我国银行理财目前转型仍然在路上,并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第一,要实现净值化,戒掉“刚兑”和戒掉“长期非标”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我国的银行理财一个典型的产品画像是:投资者将钱交给银行资管部门,对产品的认识大概就是运行期限和预期收益,然后钱就进入银行理财的“黑箱”里了。

银行将用这笔钱去配置非标、债券、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甚至股权、公募基金等产品,其中最重头戏的是“非标”,现在银行还有不少存量的“非标”,在非标之余如果收益率的要求较高就找券商资管等配置一些承诺收益的资管产品等,如果收益率的要求不高就自己配置一些期限短、流动性好的债券。

非标的期限长于产品的运作期,到期兑付的时候如果不是银行自己垫钱,那应该就还是“资产池”滚动兑付。

要单独记账、单独管理并不难,但是让长期的非标对接短期的理财,同时还能兑付的出来就不容易。所以短时间内短期定开仍是是主流,长期来看银行理财要想打破刚兑,实现真正的净值化,要么就是想办法让“非标”短期化或者便于流通,做出1年以内可以兑付的“非标”或者完善“非标”市场二级市场。要么就干脆戒掉“非标”。

第二,“非标”未必能长久提供高收益,从我国的经济周期来看,地方政府债务在处理,房地产周期在下行,提供“非标”资产高收益的这些领域已经没有太大的后劲来支撑过高的收益率,未来“非标”的收益率也下降的情况下,银行通过配置“非标”来拉高理财收益率的行为就不可持续了。

第三,如果“非标”能做的规模受限,再叠加“非标”本身收益率不会一直居高不下,那么未来银行理财的投资重点早晚会落到投研能力上了,通过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银行理财是极度缺乏投研的,因为在资管新规颁布半年后,市场上认为净值化转型重点方向的门槛低、操作难度小、收益不错的现金管理类“类货基”,从实际数据上来看,真正满足开放式净值化的“T+0”产品貌似不多。

第四,如何提高投研能力呢?银行可以培养自己的信用研究人员,在宏观经济和利率研究方面多与非银机构合作,一层委外或者投顾等形式都可以。

一层委外:公募理财的合作机构可以是券商资管和保险资管等,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可以再投资一层由受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监管的其他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私募产品除了这些还可以与私募基金合作,直接投私募产品,银行的投资对私募来说是利好,但是真正能获得银行白名单资格的私募不会太多,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私募基金的行业格局会因为银行理财的筛选更加集中化。

投顾:投顾模式中合作机构不是直接帮银行管理资金,而是通过自己的研究为银行提出建议,账户操作等都是由银行决定,非银的投顾研究员甚至可以作为“驻场工程师”的角色进入银行,为银行制定“一对一”的投资策略。

综上,我们看出在银行理财方面,我国监管层给予了大行成立理财子公司足够的额度来承接当前的存量业务,监管为理财提供了相对公平的平台,未来可以预见理财借助渠道优势有进一步压缩其他资管的趋势。

但是非银也有利可图,主要有几个途径,第一是为银行做投顾,光“真净值化”一条就可以反映银行的投研能力仍需要学习,第二就是做“非标转标”、“非标缩期”和“非标流转”的“金融创新”。

作者 |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奇霖、联讯证券宏观组 常娜(nana_2016_enjoy)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 联讯麒麟堂,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

(0)
上一篇 2018年12月21日 上午12:45
下一篇 2018年12月21日 上午1: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