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征信报告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多了,难道我们所有的数据都要被采集吗?一份征信报告,是否会让我们的信息暴露无遗?
征信报告里面有什么?
如果没有了解,很多人都以为,征信报告是给金融机构看的,征信报告记载的只有个人的信贷信息,比如在哪个银行贷了款,贷款金额多少,有没有逾期,仅此而已。
如果你也这么认为,给你一个不太成熟的小建议,到人行征信中心的网页,去查询一下你的征信报告,你会惊讶的发现,征信报告里面的个人信息,超出你的想象。
央妈给的征信报告,里头不仅有你的个人基本信息、信贷信息,还有非金融负债信息和公共信息。像没有交电话费啊、惹上官司不还钱啊、偷税漏税啊,这类信息在征信报告里面都有。
建立信用社会真的不是开开玩笑的,征信确实已经将触角延伸到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了。部分城市推行的个人信用分,甚至包括职业信用、社会公益这些内容。
听起来似乎很可怕,一份小小的征信报告,可以让旁人透视我的全部吗?难道我的所有信息都会被采集?
不要慌,法律对征信数据的采集,设立了一套规则,这套规则里面讲明了,什么数据可以采集,什么数据禁止采集;同时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采集个人的信息,需要符合一定的资质才能揽这个活。
一、所有个人信息数据都能被采集吗?
要想了解征信数据采集规则,你得备一份《征信业管理条例》。根据《条例》,有几类信息是禁止被采集的。
1、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
征信报告的根本在于信用,而这些信息属于个人的隐私信息,跟信用无关,采集这些信息,有可能让信息提供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形成某种社会不公正。
比如基因信息,每个人的基因组中或多或少含有脆弱的或不正常的基因,这些有可能给人带来不良后果,被检测出存在基因缺陷的人,有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歧视:保险公司不愿意为他们在医疗、意外伤害、人寿等方面作保,用人单位也不愿意接收他们,以避免因为基因缺陷而产生的成本和费用,这种基因歧视将会彻底打乱个人的生活,而这种后果原是不采集相关数据可以避免的。
所以让你提供这些信息的机构,要么不专业, 要么不合规,拒绝他!
2、收入、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
这部分信息是个人的资产情况,跟信用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部分信息并不是绝对禁止提供的,征信机构如果明确告知信息提供者,不提供信息可能产生不利后果,且信息提供者书面同意提供的,那么这部分的信息还是可以采集的,毕竟个人的资产情况可以作为信用相关活动的参考数据,比如申请贷款,光看你有没有逾期,银行是不敢贷款给你的,还得看你有没有履约能力,而履约能力就得看你有多少资产,收入是多少。
二、谁都可以来采集你的数据吗?
征信数据采集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因为这些数据都是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个人隐私,如果任由谁都可以来采集,那就乱套了!
要想开展征信业务,采集征信数据,得有通行证,也就是坊间说的牌照。牌照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也就是央妈)颁发,没有得到牌照的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开展个人征信业务,违规开展的要接住来自央妈的惩罚三件套:取缔、没收、罚款,如果有涉及到犯罪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目前我们有且只有一张个人征信牌照出炉,央妈把它发给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坊间称为信联,这张牌照有效期3年,有效期到2021年1月31日。信联的股东是互金协会和八家在征信领域具备很大实力的公司,涉及阿里系、腾讯系、平安系。
所以正规的征信报告有两种,一种是人行版的征信报告,一种是百行版的征信报告,两者各司其职。人行征信所采集的,主要是银行、政府机构等比较官方的征信信息,而百行征信所采集的主要是小贷、持牌消费金融、汽车金融以及网贷等行业的征信信息。
那么他们从哪里采集个人的征信数据呢?一个是提供信贷业务的机构,提供个人的信贷信息;另外是其他机构,主要提供非金融负债信息和公共信息,比如法院、公积金中心等;而个人的基本信息是个人在办理业务时提供给相关机构的。
随着信用社会的日趋发展,个人的很多信息都被纳入信用范围内,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在征信面前只能裸奔,那些法律法规禁止的,我们有权利拒绝被采!
版权声明及安全提醒:本文转自网络平台征信圈,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融文库」立场。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金融文库」仅提供免费交流与学习,相关内容与材料请勿用于商业。我们感谢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如本转载内容涉及版权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客服处理(微信号:JRwenku8),谢谢!